都鐸王室風雲錄(一):亨利七世是如何登上王位的(8)

南澗采萍 (2025-09-11 09:14:22) 評論 (5)

第四章:一統江山(下)

亨利七世1485年8月登基後,除了雷霆手段控製國內局勢,另一件大事就是完成與金雀花約克家的婚姻合同。亨利七世於1486年1月18日與約克的伊麗莎白(愛德華四世的大公主)完婚,至此紅白玫瑰合二為一。王室的婚姻從來都不是個人私事,亨利和伊麗莎白的聯姻,標誌著金雀花約克家與蘭卡斯特家從此化幹戈為玉帛,產生了英格蘭曆史上意義最深遠、影響力最大、一圖勝過千萬文字的符號:都鐸玫瑰。一夜之間,都鐸玫瑰圖騰家喻戶曉,所有都鐸時代是興建的建築物上都有這個標記。

圖1:紅白相嵌的都鐸玫瑰

斬草除根

1486年9月20日,亨利七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是個男孩。孩子一出生即被封為威爾士親王。對於亨利來說,這個嬰兒是蘭卡斯特家和約克家放下刀槍、鑄劍為鋤的肉身見證,是都鐸玫瑰的化身。

亨利七世深諳輿論和媒體的重要,經曆了三十多年的動亂,老百姓渴望和平,一個這麽具有象征意義的王子的出生,無疑是亨利征服民心的最佳機會。亨利意味深長地將阿瑟的出生地點選擇在溫徹斯特 (Winchester),英國傳奇英雄阿瑟王的帝都,阿瑟王圓桌騎士誕生之地,新生兒也起名為阿瑟.

但有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的不公,一個孩子的生,注定了是另一個孩子的死。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個從小就被關在倫敦塔的小伯爵沃裏克嗎?這孩子從1485年亨利登基後就被關起來,這一關就是十幾年。

到了1499年,亨利七世已有兩個健康男祠,長子阿瑟年滿13,次子亨利也滿8周歲了。按照亨利七世的魄力、胸襟和成就,他應該不再擔心自己的王位坐不穩。但是王權鬥陣的影響因素有時候即便是明智的君主也無法預料或完全控製。

沃裏克小伯爵從10歲到24歲都在監禁中度過,既無父愛也無母愛,更談不上一個王子應該有的良好教育,史載他成年後能力不全;況且這麽多年的監禁,他也不可能與外界密謀任何事情。然後,蘭柏•西姆諾和泊金·沃貝克的出現,清楚說明隻要這個孩子還活著,就無法徹底杜絕還有人賊心不死。

阿瑟與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林的婚期已經定在1501年阿瑟滿15周歲之後,但西班牙的夫妻君主、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和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一世,覺得亨利七世王位隱患尚未徹底鏟除,不放心把自己的女兒嫁過來。

亨利七世急需阿拉貢的西班牙方麵承諾的凱瑟琳的豐厚嫁妝來填補國庫的空缺,而且以牛津伯爵為首的國內貴族也是不徹底鏟除隱患決不罷休的節奏。1499年11月23日處死泊金·沃貝克的當天,第17代沃裏克伯爵被從倫敦塔拎到議會接受審判,罪名是密謀與泊金·沃貝克一起越獄,主審官就是牛津伯爵。結果當然是罪名成立,11月28日24歲的伯爵被斬首。至此金雀花王室男性後裔死得一個不剩,Y染色體徹底斷崖。

盡管亨利七世是迫於西班牙方麵和國內蘭卡斯特派係的壓力不得不這麽做,但他內心也應該知道這麽做是為了給有朝一日登基的阿瑟清理道路。

已長成一個高挑英俊的美少年的都鐸王室王儲威爾士親王阿瑟,1501年11月14日與西班牙公主完婚,婚後小兩口住在威爾士邊境的拉德洛城堡(Ludlow Castle),以便繼續接受王儲應該有的教育,同時協助管理威爾士。1052年3月,小兩口同時感染了一種由空氣傳染的病菌,凱瑟琳活了下來,阿瑟卻於1502年4月2日病逝了,時年15歲半。

4月4日清晨,阿瑟的死訊傳到倫敦,侍寢官將亨利七世叫醒,告訴他這個不幸的消息,亨利七世淚如泉湧,情緒不能自禁。待情緒平穩後,他令人將王後伊麗莎白叫到自己的寢宮,對王後宣布了阿瑟的死訊。伊麗莎白鎮定地勸亨利不要過於悲傷,因為上帝還恩賜給他們另一個兒子。亨利默默點頭,夫妻二人相對無語,但伊麗莎白一走出亨利的寢宮便癱倒在地上。

阿瑟的死給王後伊麗莎白帶來巨大的打擊,她在次年(1503年)也去世了,所幸留下三個成年孩子:二王子亨利(亨利八世)和兩個公主,瑪格麗特(嫁給蘇格蘭國王)和瑪麗(嫁給年邁的法國國王,孀居後回英國,再嫁給亨利八世的發小薩福克公爵)。亨利七世不想失去西班牙這個當時的歐洲巨頭之一,決定由次子亨利娶了比自己大六歲的寡嫂凱瑟琳,為後來的亨利八世因離婚申請被羅馬教廷拒絕而帶領英格蘭脫離羅馬教廷埋下伏筆。

削侯、篡改曆史記錄、鞏固中央集權

亨利七世所接手的英格蘭,正是地方諸侯勢力最亂的時候,英格蘭的封建製度從征服者威廉開始,一代一代的世襲,這些諸侯不僅多如牛毛,而且通過采邑製度(Land Tenure)成為各地的霸主(overlord),接受封地內的附庸貴族或平民的進貢(Homage),隻要是在自己領地裏的一切,包括政府機構、耕作、打獵、貿易、稅收,都有地方進貢一錘定音。

雖然說諸侯的地位最開始是由國王封的,並且宣誓效忠國王,但因為諸侯手裏都有自家的軍隊,最後難免誰給的利益大就忠於誰。亨利七世明白其中要害,一方麵,他通過沒收土地和苛刻的征稅來削弱貴族的收入,斷絕他們的軍餉,收編他們的私人軍隊;另一方麵,用得來的收入不斷充實皇家武裝,增強中央集權的軍事力量。

亨利所做的第三件事讓朝野震驚:修改曆史記錄!他將自己登基的日子提前了一天,既提前到伯斯沃茲戰役的前一天:1485年8月21日。

他這麽做,是在明確警告所有貴族門閥和歐洲君主,在1485年8月22日的戰鬥中,他才是國王,理查德三世是叛逆者,因此所有屬於理查德陣營的人都是叛黨;這是對成王敗寇這個詞的最佳解釋了。亨利七世於1485年10月30日在倫敦西敏寺加冕,登基大典後,新王立即頒發詔書,所有貴族,隻要宣誓效忠他,便可既往不咎,保住生命和財產。

亨利七世還下旨將王後伊麗莎白的母親沃德維爾與王愛德華四世的婚姻重新合法化。愛德華四世娶沃德維爾之前已經與第1代舒茲伯雷伯爵之女埃林諾(Lady Eleanor Talbot)舉行過教堂婚禮,愛德華再娶沃德維爾時與埃林諾婚約並未作廢,而且埃林諾也還健在,因此英格蘭議會1483年先宣布愛德華四世與沃德維爾婚姻不合法,接著頒發了承認理查三世為國王的《國王頭銜法案》(Titulus Regius)。亨利七世上位後,下令英格蘭全國各地銷毀這份文件。唯一幸存的一份拷貝由林肯郡克勞蘭小鎮本篤會修道院的修道士記錄在《克勞蘭年代記》(Croyland Chronicle)中,直到英格蘭斯圖爾德王室的詹姆士一世時代才被發現。

理財

亨利接手的英國財政瀕臨破產,國庫空空如也。曆朝史學家都把亨利七世描述成一個貪財、吝嗇的君主,因為他有無數的理由逼迫貴族們掏腰包,其中主要的兩個理由就是和法國以及蘇格蘭開戰。但實際上亨利七世並非貪財吝嗇之人,隻是他勤儉節約的理政方式讓貴族感到不適而已。

亨利七世和他的繼任亨利八世的宮廷開支記錄至今完整保留在大英國家檔案館的《都鐸宮廷賬冊》(Tudor Chamber Books)項目中,宮廷開銷和發票原始記錄都被數字化,信息對公眾開放。https://www.tudorchamberbooks.org/

從1485年到1521年,亨利七世還改善了收稅製度,采用更有效的稅收程序,並且從1485到1509這24年任期中自始至終隻用了一位財政顧問、兩位財政大臣,以此保持財政政策的延續穩定性。

亨利七世在1489年發行了英國曆史上第一枚麵值一英鎊的硬幣,雖然一英鎊作為貨幣衡量單位此前已有數百年曆史,但亨利七世是第一個將一英鎊作為硬幣麵值發行的。這枚金幣重240粒金(240 Grains),相對於0.5 金衡盎司或15.55克,采用23克拉標準金幣合金製成,相對於 95.83% 含金量。亨利七世將這枚硬幣起名叫 Gold Sovereign (金王權),金幣的正麵亨利七世頭戴王冠、右手執王杖,左手持寶球,但這枚金幣真正的含義在它的背麵:都鐸玫瑰。

圖2:亨利七世頒發的一英鎊金王權幣(大英皇家鑄幣博物館 Tudor Sovereign

亨七七世任上一共五次鑄造金王權幣。這麽大的金幣當然不是用來貿易或流通的,而是亨利炫耀財富與麵子、顯示國家穩定和國庫充盈的手段。亨利七世將這些金幣送給來訪的外國使節,好在國際舞台上宣傳和鞏固自己的都鐸王朝的王權形象。以後都鐸王朝的曆任君主登基後都效仿亨利七世的先例發行金王權幣,斯圖爾德王朝繼任後停止發行,一直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擊敗拿破侖之後皇家才於1817年再次發行一英鎊紀念金幣。

停戰

亨利七世的外交政策宗旨是維持和平、發展經濟,和金雀花王朝的曆代君主不同,亨利沒有收複法國失地的曆史責任。更重要的是,亨利七世看清楚了局勢,英格蘭在法國失去的領土是不可能收得回來的,百年戰爭打來打去,英格蘭已經沒有實力再與法國在軍事上耗下去。

1492年11月3日,亨利七世與法王查理八世簽署了《埃塔普和平條約》(Peace of Etaples),亨利以放棄英格蘭對法國北方布列塔尼(Brittany)所有權為條件,要求法國支付戰爭賠償 £159,000,按每年5000分期付款,同時中止勃艮第公爵太夫人對珀金沃貝克的支持。這個條約的簽署讓亨利的國庫金額翻了一番,同時也意味著英格蘭不再需要為法國戰事而

亨利七世還與神聖羅馬皇帝馬克斯米蘭一世聯盟,並說服教皇因諾森特八世(Pope Innocent VIII)頒布教令將所有英國王位的挑戰者開除教籍、逐出教會(Excommunication)。

和親

除了與西班牙的阿拉貢/卡斯提爾王室聯姻之外,亨利七世還與蘇格蘭簽訂了和平條約,並於1503年將大公主瑪格麗特嫁與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KIng James IV of Scotland)。亨利七世並不知道,這個聯姻會在整整一百年之後的1603年解救英格蘭的王位繼承危機,並將蘇格蘭和英格蘭納入一體,從而締造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亨利七世的二公主瑪麗·都鐸就沒有大公主這麽幸運了。但這位二公主的故事,我們先留著,在亨利八世係列裏時說。

貿易

亨利七世還通過外貿條約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明礬貿易。中世紀歐洲尤其是意大利的紡織業繁榮昌盛,處理羊毛所用的明礬供不應求。亨利七世通過給海船發許可證,親自介入明礬交易,從土耳其進口明礬,再賣給歐洲其他國家和英國的羊毛商。

亨利七世的另一項重大外貿舉措是禁運從荷蘭、比利時流入英國的佛蘭芒(Flemish)羊毛,並將英國的佛蘭芒羊毛商逐出境。後來意識到禁運對雙方都不利,於是簽署了外貿條約,促使荷蘭對英國羊毛免稅,以此大大增加國庫和亨利七世個人小金庫的財富累積。

法製

亨利所麵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在玫瑰戰爭之後重樹皇家天威。長久以來英國的封爵製度造就了一大批有權有勢的貴族,不僅在自己的地盤上說了算,而且左右國家局勢,對亨利七世的中央政權造成極大威脅。

亨利允許效忠自己的貴族繼續在地方上行使權力,隻要他們不犯他的王法。對於他認為不忠心或勢力過大的貴族,亨利則頒布中央令對他們加以製裁。

亨利最大的殺手鐧是擴大了所謂的“皇家仲裁法庭”(Court of Star Chamber)的權利。這是一個由數名樞密院長老和普通法庭法官組成的特權法庭,受亨利七世直接控製,通過這個法庭來避開冗長繁瑣的法律程序,快速做出關於土地、財產糾紛的判決。

亨利七世的另一個法律舉措是在地方上大量任命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一年一任、按年任免,負責當地的法律相關事務。這一做法在很多國家,特別是英聯邦國家(Commonwealth),還有美國,都一直延續到今天。

晚年

亨利七世在1502年喪子、1503年喪妻之後精神一蹶不振,大病了一場,自己也險些送命。病中隻允許自己的母親瑪格麗特陪在身邊。亨利七世於1509年4月21日逝世,享年52,死後和愛妻伊麗莎白合葬在倫敦西敏大教堂。亨利死前花了7年時間耗巨資蓋建他們的陵堂,這是建築學的傑作。

亨利七世死後兩個月,他的母親瑪格麗特在親眼看到孫子亨利八世登基、大婚後也故去了。可以說瑪格麗特是亨利七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

亨利七世是曆史上第一位我們確切知道長像的君主,在他的葬禮馬車上有一個木雕像,雕像的臉孔是按照他臨終時的套模麵具刻成的。從這個麵具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心力憔悴的臉孔,一張不知何為輕鬆、何為安逸的臉孔,一張時時刻刻都在勞心勞力、在算計、在謀劃、在擔憂的臉孔。他在位24年,極盡所能去鞏固政權、鏟除異己、充盈國庫、鏟除挑戰者,將英國從一個風雨飄搖、瀕臨破產的中世紀落後小國從戰亂中解脫出來,去世時留給自己的兒子亨利八世的是一個國庫充盈、繁榮穩定而且可以開始和歐洲其他君主平起平坐的王國。

Henry VII and Elizabeth of York | Westminster Abbey
圖3:亨利七世葬禮上的半身塑像


圖4:亨利七世官方版畫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鐸王室風雲錄第一部分的亨利七世係列到此就講完了,下一個係列接著講都鐸王室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