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談天下(449) 國家為什麽會失敗

今天的國際大事,無疑會是南美國家玻利維亞的軍事政變,這個政變未遂也有點搞笑。

6月26日,一個涼爽的下午,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的市民突然發現多輛玻軍裝甲車組成的

車隊正在向總統府方向開進,裝甲車頂的大口徑機槍引人注目。還有居民稱,在車隊中看

到了兩輛“坦克”。軍方政變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首都。

 

當天下午2時30分,玻利維亞前陸軍司令蘇尼加帶領的玻利維亞軍隊占領了總統府前的

 

場。兩天前,蘇尼加剛剛因為威脅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而被革職。

 

依沃·莫拉萊斯曾在玻利維亞執政長達13年,是該國首位出身南美土著民族的總統。執政

期間,他實施了深層次的社會與經濟改革,並因此招來了許多反對者。作為軍隊高官,

 

蘇尼加多次帶頭攻擊莫拉萊斯,稱他是“叛徒”,甚至暗示軍隊會介入玻利維亞的政治

 

衝突。阿爾塞雖然與莫拉萊斯是政治競爭對手,但他也無法容忍軍隊幹政的行為。曆史

 

上,玻利維亞曾發生多次政變,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災難。6月25日,蘇尼加正式被

 

革職。此事是否為本次政變的導火索尚不得而知。

 

“看看(阿爾塞)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危機。武裝部隊打算建設民主!這是真正的民

 

主,而不是少數人的民主。軍隊是有種的,我們要保衛我們孩子的未來!”在總統府前

 

的廣場上,蘇尼加向媒體發表演說。他同時要求釋放此前因策劃政變和武裝鎮壓民眾而

 

被捕的玻利維亞前總統阿涅斯。

 

幾分鍾後,政變軍隊的裝甲車撞開了總統府緊閉的大門。蘇尼加帶

 

著軍人衝進總統府尋找阿爾塞。但他沒有想到,阿爾塞比他更“有

 

種”,竟然赤手空拳前來“應戰”。政變軍人沒想到,他們正努力尋找的總

 

統,竟然自己“送上門”來了。

 

 

身穿便裝的玻利維亞總統路易斯·阿爾塞在隨從的簇擁下從總統府走

 

出,聲色俱厲。全副武裝的政變軍人在他麵前,反而不敢越雷池一

 

步。

 

“我是你的領袖!我命令你撤回你的士兵,我不會允許這種不服從

 

命令的行為!”阿爾塞對發動政變的的胡安·蘇尼加將軍厲聲說道。

 

見蘇尼加沒有回應,阿爾塞再次憤怒地反問道:“這是我的命令,

 

將軍,難道你敢不服從嗎?”蘇尼加隻得點頭稱是。幾分鍾後,政

 

變軍人便離開了總統府。當天晚上,蘇尼加被玻利維亞警察逮捕。

 

這場聲勢浩大的軍事政變,就在幾個小時內被一場“舌戰”撲滅。

 

 

第三世界國家經常會發生政變,我們幾乎每年都會聽到非洲,南

 

美,中北美的小國發生政變,其中很多國家被稱為“失敗的國

 

家”,就是說國家經過反複的動蕩,政權更替,但是卻是一直腐敗

 

橫行,國家一直無法正常發展經濟。

 

 

那國家治理為什麽會失敗呢,有沒有什麽理論研究“失敗國家”,

 

還真的有,今天轉載一篇相關的書評,就是有關“國家為什麽會失

 

敗”這個主題的。

 

We Recommend: Why Nations Fail | OpenMind

 

 

 

德隆·阿西莫格魯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基利安經濟學教授。2

 

005年,他獲得了獎給40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和知識做出重大貢獻

 

的經濟學家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詹姆斯·A. 羅賓遜,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是哈佛大學的大衛·弗羅

 

倫斯政府學教授。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問題專家,他長期在博茨

 

瓦納、毛裏求斯、塞拉利昂和南非工作。

 

《國家為什麽會失敗》回答了困擾專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為什麽有的國家富、有的國家窮;國家為什麽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來劃分?是文化、天氣、地理特征還是不知道正確政策?本書提出一個關鍵性的觀點,那就是國家統治製度的區別,是包容性製度,還是攫取性製度。
摘要:
包容性製度和攫取性製度

 

為了回答國家興衰、國富國窮、國家間不平等和經濟發展差距等的根源,阿西莫格

 

魯和羅賓遜在對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製度是根本

 

原因的觀點。

 

這種觀點與新製度經濟學家諾思(Douglass North)等在《西方世界的興起》、

《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等著作中提出的“製度是重要的”觀點一致。但是,他

們沒有局限於“製度是重要的”這個一般性的說法,而是進一步分析製度為什麽是

重要的、製度影響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機理是什麽、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製度

差異是由什麽原因造成的等基本問題,特別是他們結合大量的曆史事實對這些問題

的回答提供佐證和解釋。

 

(一)包容性製度和攫取性製度

 

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用包容性(inclusive)和攫取性(extractiv

 

e)、政治和經濟兩個維度對製度進行刻畫,從而提出了包容性

 

政治製度、包容性經濟製度、攫取性政治製度和攫取性經濟製

 

度等概念。他們沒有對這些概念進行界定,而是借用曆史上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政

 

治經濟製度進行了描述性說明。

 

首先是攫取性政治製度和攫取性經濟製度

 

曆史上大部分國家在大部分時期內采取的是攫取性政治製度和

 

攫取性經濟製度。比如,光榮革命前的英國、大革命前的法國、殖民地時期的

 

北美、南美及拉美、非洲以及亞洲。

 

 

所謂攫取性——

 

從政治上說,人民或者說廣大公眾沒有決策權或表決權,既沒有選

 

擇當權者或統治者的權利,也沒有選擇政治製度或經濟製度的

 

權利,當權者或者統治者要麽是世襲的,要麽是通過革命由軍閥或軍人擔任的,

 

精英人物或者既得利益者在製度的選擇或政策製定中起著重要作用,結果所選擇的

 

製度或者製定出來的政策成為一部分人攫取另一部分人的工具。

Why Nations Fail?" by Acemoglu and Robinson - 1776 Words | Essay Example

 

從經濟上說,所有的經濟製度或者經濟政策都是由當權者、統

 

治者或者精英人物製定出來的,他們通過各種壟斷權、專賣

 

權、市場控製等掠奪生產者,使得生產者隻能夠得到所生產產

 

品的一少部分甚至得不到所生產的產品,結果就是生產性激勵

 

的不足。比如,曆史上歐洲殖民者對南美洲秘魯、巴西和北美

 

洲墨西哥等的殖民,歐洲殖民者從非洲大量販運奴隸到美洲、

 

亞洲等國家或地區進行奴役等,殖民地的土著居民被剝奪了所

 

有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被迫為殖民者工作,他們建立起來

 

的是典型的攫取性政治製度和攫取性經濟製度。

 

攫取性政治製度和攫取性經濟製度是對應的,如果一個國家或

 

地區采取攫取性政治製度,那麽其很有可能建立起來的是攫取

 

性經濟製度。

 

其次是包容性政治製度和包容性經濟製度。

 

曆史上,許多國家通過革命建立起了包容性政治製度和包容性

 

經濟製度,現在大多數發達的民主國家采取的就是包容性政治

 

製度和和包容性經濟製度,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

 

國、澳大利亞等。

Why nations fail, according to Acemoglu & Robinson (2013).

 

所謂包容性——

 

從政治上講,強調人民或者說廣大群眾具有政治權利,能夠參

 

與政治活動,選舉領導人或當權者,選舉政策製定者,領導人

 

或當權者是人民或者選民的代理人而不是統治者,任何人都有

 

成為領導人、當權者或政策製定者的機會或可能性。

 

從經濟上講,強調自由進入和競爭,任何人都沒有通過壟斷、

 

專賣或者市場控製獲得超額利潤的機會,人們都可以獲得生產

 

性收益的絕大部分或者全部,人們具有很高的生產性激勵。

 

比如,美國,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競選總統或者議員,人民具有

 

投票的權利,眾議院和參議院是重要的決策機構,任何人都有

 

成為眾議員或者參議員的機會;在經濟上,不論是誰都沒有壟

 

斷權,甚至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會受到聯邦法

 

院的反壟斷調查;光榮革命之後的英國、明治維新之後的日

 

本、大革命之後的法國等也都如此。

PPT - Why nations fail: Geography hypothesis Culture hypothesis Ignorance  hypothesis ? Prescriptions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 ID:3134875

 

再次是攫取性政治製度和包容性經濟製度。

 

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認為,采取攫取性政治製度和包容性經濟

 

製度的國家是存在的,比如隻進行了經濟改革而沒有進行政治

 

改革的國家,但是這種國家的包容性經濟製度難以長期存在,

 

很快就會由於攫取性政治製度而發展成為攫取性經濟製度。

 

種國家往往是為了刺激人們的生產性激勵而製定的包容性經濟

 

製度,但是不會從根本上觸動既得利益者或者當權者的利益,

 

而他們刺激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更多可以攫取的資源。

 

最後是包容性政治製度和攫取性經濟製度。

 

如果一個國家采取的是包容性的政治製度,那麽它就不會采取

 

攫取性經濟製度了,所以這樣的國家不可能存在。

 

(二)包容性製度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麽有些國家建立起了包容性製度有些國家建立起了攫取性製度呢?

 

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對建立包容性製度和攫取性製度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曆史分析給

 

出了答案。他們認為,在現代有些國家建立包容性製度之前,幾乎所有國家采用的

 

都是攫取性製度,比如光榮革命之前的英國、大革命之前的法國、獨立之前的美國

 

以及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等。

 

那麽,這些國家為什麽能夠建立起包容性政治製度和包容性經濟製度而其他國家沒

 

有呢?他們認為,這些國家建立起包容性製度並非必然,而是偶然的。阿西莫格魯

 

和羅賓遜強調偶然因素、偶然事件的作用。他們采用了“製度漂移(insti

 

tutions drift)”這個術語。製度的發展變化就像浮在水麵上

 

冰塊的漂移,兩塊本來在一起的冰塊,可能會越漂越遠,原因

 

就在於它們在許多偶然因素的影響下漸行漸遠。兩個國家或地

 

區的製度本來可能一樣,但是它們的發展變化可能會在各種偶

 

然因素的影響下漸行漸遠,並最終導致了本質的差別。

 

比如,北美洲和南美洲都同為歐洲人的殖民地,在歐洲殖民之前,這些地區並沒有

 

本質的差別。

Reachfar: Why Nations Fail

 

但是,西班牙人最先到達了南美洲,並且開始了掠奪性殖民地的建立過程,到處搜

 

刮黃金、白銀以及其他各種貴重物品,西班牙人迅速致富;當英國殖民者到達北美

 

洲的時候,試圖學習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殖民做法,但是由於資源分布和人口分布的

 

差別,沒能夠學習西班牙人的殖民模式。結果,北美洲和南美洲走向了不同的發展

 

道路。

 

在當時的條件下,西班牙發現南美洲是偶然的,在南美洲的登陸地點是偶然的,在

 

南美洲登陸後的所作所為也是偶然的。西班牙人能夠從南美洲獲得大量的黃金、白

 

銀等,英國人不能夠,結果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殖民方式就是掠奪性的,而英國人

 

卻不得不在北美發展生產,通過生產獲得可以攫取的資源。

 

這導致了北美洲能夠發展起生產活動、先進的技術等,而南美洲卻在資源受到嚴重

 

掠奪的情況下越變越窮。這還導致了歐洲不同地區之間製度的差異,光榮革命發生

 

在英國而沒有發生在西班牙,這是因為麵對奢侈的王室生活和戰爭等威

 

脅,英國王室相對於西班牙麵臨著更大的財政壓力,而不得不

 

跟議會妥協以獲得更多的征稅許可,但是西班牙王室不需要,

 

因為它從美洲獲得的大量金銀使其國庫充足。

 

由於光榮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使其最早建起了包容性政治製

 

度,進而建立起了包容性經濟製度,結果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

 

了英國而不是歐洲其他國家。所以,按照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

 

的觀點,包容性製度的建立也具有偶然性。

 

圖書目錄

序言
為什麽埃及人在開羅的解放廣場(Tabrir Square)大規模集會推翻了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這對我們理解繁榮和貧困的根源有什麽意義嗎?
1. 如此近鄰卻如此不同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諾加利斯(Nogales)和墨西哥索諾拉州的諾加利斯,具有相同的人口、文化和地理位置。為什麽一個富裕一個貧困?
2. 不起作用的理論
窮國貧困不是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也不是因為他們的領導人不知道哪些政策能夠讓其人民致富。
3. 貧富的形成
繁榮和貧困是如何由製度造成的激勵決定的?政治如何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製度?
4. 微小差別和關鍵節點:曆史的重要性
製度如何通過政治衝突發生變化?曆史如何形成現狀?
5. “我已經看到未來,會很美好”
汲取性製度下的增長
夏艾姆國王,新石器革命和瑪雅城市共和國都有什麽共同點?這如何解釋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 6. 漸行漸遠
製度如何曆時演變,並且經常慢慢地漸行漸遠
7. 轉折點
英國1688年的政治革命如何改變了製度並引發了工業革命
8. 不是我們的地盤:發展的障礙
為什麽許多國家政治上的實力階層反對工業革命?
9. 逆轉發展
歐洲殖民主義如何造成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貧困?
10. 繁榮的擴散
世界上有些國家如何采取了與英國不同的繁榮之路
11. 良性循環
鼓勵繁榮的製度如何形成了避免精英試圖破壞它們的正反饋循環?
12. 惡性循環
造成貧困的製度如何形成了負反饋循環並一直持續?
13. 為什麽有些國家失敗了?
製度,製度,製度
14. 打破僵局
許多國家如何通過改變製度改變它們的經濟發展軌跡?
15. 理解繁榮與貧困
世界為什麽一直存在差距?理解它可以解釋反貧困的大部分努力為什麽都失敗了?
 
 
總結:
《國家為什麽會失敗》回答了困擾專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為什麽有的國家富、有的國家窮;國家為什麽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來劃分?是文化、天氣、地理特征還是不知道正確政策?
簡單說,什麽都不是。沒有任何一個因素是確定的或注定的。德隆·阿西莫格魯和詹姆士·羅賓遜令人信服地表明,人為的政治和經濟製度對經濟成功(或經濟不成功)至關重要。在15年原創性研究的基礎上,作者整理了羅馬帝國、瑪雅城市國家、中世紀威尼斯、蘇聯、拉美、英格蘭、歐洲、美國和非洲的大量曆史證據,建立了一個跟當今社會下列重大問題高度相關的新政治經濟學理論
中國會以如此快的速度持續增長嗎?能夠超越西方嗎?美國的最好時光過去了嗎?我們正在從限製精英人物擴張權力的良性循環走向使少數人致富和擴張權力的惡性循環嗎?什麽是幫助數十億貧困人口走向繁榮的最有效方式呢?是來自西方富裕國家更多的慈善援助?還是學習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的創造性觀點得出的關於包容性政治製度和包容性經濟製度相互作用的經驗教訓?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markyang 發表評論於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