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千山萬水去看你--澳大利亞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種子,撐著小傘走南闖北。如今降落在多倫多這快沃土,我願把我在這裏生活的甜酸苦辣講給大家聽。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故事。
打印 (被閱讀 次)

澳大利亞,我跟你的情緣始於40年前,閱讀由澳大利亞女作家考林-麥卡洛寫的蕩氣回腸的小說《荊棘鳥》是我從北京望向你的第一眼;40年後,我從加拿大多倫多飛往悉尼,機上時間23小時,加上換乘等機共34小時,此生最長的飛行!當飛機抵達悉尼機場時,疲憊不堪的我透過舷窗看到你的第一眼,精神就陡然一振,眼球就被你牢牢抓住。

群樓環抱著的港灣大橋雄姿昂然,它斜對麵的悉尼歌劇院猶如開啟的貝殼,又像揚起的風帆,與大橋相呼應,這一剛一柔,把悉尼的萬種風情匯攏在藍天碧水間。

 

走出機場,一下子就從多倫多的冬末闖入悉尼的夏末。溫潤舒適的空氣撲麵而來。叫了一輛Uber去酒店,司機是一個高高個子的說不上什麽人種的壯漢。他友好又健談,英語標準而流暢,完全沒有傳說中的澳洲腔。他告訴我們,他是上海人和毛利人的混血。父輩祖上從上海到澳洲淘金,娶了毛利女孩。我知道這類人會有非常好的福利,不需要辛苦工作。但是他告訴我,他不想躺平!因此他打兩份工:建築工和開Uber。他說他有女兒,他想給女兒做個榜樣,希望女兒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這讓我肅然起敬,中國人基因裏的勤奮精神的確把他引向奮鬥的方向。

 

放下行李,來不及洗去旅途的風塵,我們便急急走向海邊,近距離看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

 

 

悉尼歌劇院由丹麥建築設計師Utzon設計,於1959年動工,建成於1973年,Utzon因為設計悉尼歌劇院而贏得建築設計的最高獎項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這項設計是20世紀世界建築史上最獨特的大師級建築。它非常巧妙地與大海融合,將優美與壯麗完美結合。

 

橋梁不僅僅便利了交通,它們還常常美化了環境。中國周莊的雙橋增添了多少水鄉的詩意;若沒有金門大橋的點綴,舊金山少了多少壯美!而眼前的這座鋼鐵大橋淩空飛過港灣,以矯健的身姿在藍天碧水中傲立!讓悉平添了一股陽剛之美!

 

 

悉尼的現代建築新穎別致。常常讓人眼前一亮。

 

 

 

 

把美麗的圖案投在建築的玻璃幕牆上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

 

悉尼雖然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也有百年以上的老建築,這座老火車站建於1906年8月,它的一號站台接待過麥克阿瑟。

 

 

哥特式教堂的尖頂直入雲霄,教堂的鍾聲總是能給嘈雜的市井帶來神聖與莊嚴。

 

 

英國海軍上校庫克船長的站立像。他帶領船員首次登上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看到他的塑像。人們緬懷他在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麵的傑出貢獻。

 

悉尼最美的景觀都在悉尼歌劇院附近。遠眺不能滿足我們對它的喜愛,我們乘渡輪近觀。有趣的是,渡輪的閘口掃信用卡即可進,但是老公掃了好幾遍都通不過,眼看船就要開了,守閘的漂亮姑娘打開閘門讓老公進,但他固執地非要掃信用卡。

 

非常幸運地預定了歌劇《魔笛》的票,使我們得以在走進歌劇院聽歌劇,並且把裏麵的景色看個夠。

 

 

莫紮特的歌劇《魔笛》以現代風格呈現出來,算是歌劇創新吧。雖然詠歎調唱得悅耳動聽,但穿著現代人的服裝搬演1790年代的故事,總讓人有出戲的感覺。

 

 

歌劇院附近布滿了餐廳,朋友說,澳大利亞的啤酒很不錯。我在這優雅的陽傘下不但喝到了爽口的啤酒,還吃到了非常美味的西餐。澳大利亞吃飯不收小費,這讓我覺得很爽。

 

 

由於澳大利亞曾經是大英帝國的領地,所以悉尼的街頭常常會看到英倫遺風。這個婷婷玉立的英式郵箱讓人有站在倫敦街頭的恍惚。

 

街頭由鮮花圍繞的英式下午茶把閑適雅致的生活展示在遊人麵前。看到悉尼街頭各色陽傘林立,飯館酒吧幾乎滿座,覺得悉尼真是一個享受生活的好地方。悉尼氣候宜人,全年無酷暑寒冬,的確宜居。

(未完待續)

 
 
容榕 發表評論於
期待墨爾本的故事。。。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寫的真好,看著舒服。悉尼歌劇院我們也進去參觀了,不過是純參觀,沒有歌劇看。在加拿大我們給慣了小費,到了澳大利亞沒有小費給,還覺得有點不習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