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著

我生活著 名博

回國生活18: 喜歡國內自由的生活

我生活著 (2023-11-29 05:33:15) 評論 (64)

回國生活2個多月了,搞掂了這裏吃、住、行的方略後,因為沒有工作的壓力和人情的困擾,慢慢喜歡上了這裏的生活,覺得更方便,更自由。

網友肯定會笑話我,國內哪來的自由?上文學城發文還要翻牆呢。我這裏所感受到的是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的自由。在英國的小鎮上,我們是很特別的少數,走出家門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且,英國小地方人少,走在路上孤零零的,天黑了,不敢出去,擔心被人襲擊,出去旅行,擔心家裏被賊惦記。

在國內,我們就是千千萬萬人流中的一個,沒有人會特別關注我,而且,我現在住的小區,20多年前的原業主幾乎都買到第2套房搬走了,所以我在這個小區裏幾乎碰不到以前的熟悉的鄰居、同事,每天老倆口手拉手進進出出,去買菜,去公園。出國前,因為我是老師,那時跟老公談個戀愛還要偷偷摸摸,不敢大白天走出去,擔心被學生和家長看見,影響不好。現在時過境遷,我教過的學生已經成年了,我也不年輕了,即使在路上碰見,也是陌路人,便覺得身處熱鬧環境中的自由自在。20多年前,走在深圳的街頭,也是擔心被人搶劫的,現在拿個手機,背著包,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街上行走,不用擔心飛車賊的突然襲擊。

但世界還是小,我老公第一次出去買菜的時候,聽見有人叫“X工”,他不相信有人認得他,大概是錯把他當成他哥哥了。沒想到還真是同一個小區的老鄉,後來還上門來聊天。她沒有搬離這個小區,因為她在這個小區裏有2套房子,一樓的那套給90多歲的老母親和保姆住,她和先生住五樓那套,隻有一個女兒也成家立業了。

與她的聊天中,我們知道了想買好的菜去盒馬和錢大媽,她每天買最好的食材給她老母親吃。八、九十年代,來深圳早的人,他們不缺錢,想著法子提高生活的質量。

有一天晚上,我們在小區外溜達,想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沒想到也碰見了我的一個老同事,20多年沒見,還是能一眼認出來。她已經退休多年了,老房子給她兒子一家住,她住在有電梯的新房。20多年前,我還跟她做同事的時候,知道她老公因為貪汙坐牢去了,那時,這個同事是我們學校第一個開私家車來上班的人。20 多年過去了,她的老公是否已經釋放了?我不敢問,不敢提起讓她不愉快的往事。

在英國生活,我關注日落的時間,特別喜歡英國的夏天,因為夏天時間長,晚上10點,天還是亮的,所以晚飯後可以去外麵走走。冬天,下午4點,天就黑了,隻好待在家裏。

在深圳,我不需要關注這些,這裏的冬天跟英國的夏天一樣暖和,今天最高氣溫是26度,最低是20度。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出去,到處都是人,不用擔心一個人走在公園裏,孤零零的可憐。

昨天星期二,我們避開周末人流潮去了深圳歡樂港灣,20多年前,我來過這一帶,靠路邊的是一片荒蕪的泥濘灘塗,遠處是茫茫的大海,現在前海合作區總麵積由14.92平方公裏擴展至120.56平方公裏,滿眼盡是繁華的大都市。

我們回到國內還是保持英國的習慣,不午休。中午時間,地鐵最安靜,我們出發,從地鐵站到港灣,街上的每一個建築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寶安區政府辦公樓遷到了這裏,辦公樓前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場,有水池,有花帶。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感覺這麽大的廣場實在是一種浪費,不知道,附近的大媽能否來這裏跳廣場舞?

附近還有圖書館、青少年宮和濱海藝術中心。

我們沿著美麗的港灣從下午一直走到“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日落時分,肚子餓了,人也累了,才進了一家潮州飯館吃他們的招牌菜:蠔烙、普寧炸豆腐、白灼生菜、白灼粉腸和鮮炒黃牛肉。想點的菜實在太多了,最後,隻好把湯去掉,隻吃菜,不吃米飯。這幾個菜隻要160多元,比英國便宜多了。

吃過晚飯後還不到7點,想著地鐵的晚高峰還沒有結束,便沿著港灣散步,欣賞夜景。

到8點鍾,搭地鐵回家,沒想到還是那麽擠,都是上班族的年輕人。聽說深圳的晚高峰到9
點以後才能結束,深圳的年輕人真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