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 到奴役之路 第一章 放棄的道路

風蕭蕭_Frank (2022-06-24 13:21:54) 評論 (0)

哈耶克:《到奴役之路》第一章:放棄了的道路

https://m.aisixiang.com/data/85424-3.html

作者: 哈耶克   殷海光  2015-03-21 12:41:44
 
那末我們必須經常與危害這種進步的主張戰鬥。自由主義被許多人看作是“消極的”教條,因為自由主義所能給予特殊個人的貢獻不過是公共進步的一部份而已——一般人對於公共的進步越來越習為故常,不複認為它是自由政策的結果。有人甚至於說,自由主義的本身成就正是它衰落的原因。因為,自由主義已經獲致這樣的成就,於是許多人逐漸不願意忍受依然存在的許多缺點。這些缺點,照他們看來.是無可忍受的,而且是不必要的。

   因為許多人逐漸不滿自由政策之進步緩慢,不滿那些用自由主義的名詞來保護其違反社會利益的私利之人(對他們發生正義的憤怒),不滿以自由為借口來滿足個人之無窮無止的物質欲望人的,於是到了本世紀,自由主義的基本信仰愈來愈為人所唾棄。複次,因自由政策而獲致的果實,又被許許多多人認為是永久安全的和不會朽敗的財富。於是,一般人的視線遂逐漸集中於新的需求。但在新的需求不能很快地滿足時,他們認為這似乎是由於墨守舊原則所致。愈來愈有許多人相信,雖然既成的社會結構在過去曾使社會進步,但在今後則不可能。因此,今後我們要增進大家的福利,我們不能再沿襲過去的舊路,不能再在既成的社會結構裏去尋求。我們要增進大家的福利,唯一的辦法,就是完全重新塑造社會。至於怎樣增益既成的社會機構,或改進既成的社會機構,就很少有人考慮這樣的問題了。他們所考慮的問題,隻是如何完全打碎既有的社會結構,而以新的社會結構代之。而且,正像年青一代人的希望逐漸集中於全然新奇的事物一樣,大家對於了解既存社會機能的興趣迅速低落;而且,既然大家對於自由製度怎樣發揮其機能的了解日趨模糊,於是我們也就逐漸不能意識什麽東西是依存於自由製度之上的。

   現在,大家對於社會前途的看法是改變了。大家發生這種改變,是未經過批評和分析的。這種改變也是現社會上思想習慣的改變。這種思想習慣,乃為思考專門技術問題所造成的。這種思想習慣乃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思想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便不複信賴過去對於社會研究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是不合於他們的先入之見的,並且不合於他們想將一種組織加諸不甚適合的場所之理想。這些問題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現在不予討論。我們現在所要做的事是指出,我們對於社會的態度,雖然是逐漸地在改變,而且是幾乎不知不覺地改變了,可是怎樣改變得這樣徹頭徹尾。在我們對於社會的態度一步一步改變的過程中,大家所作之不同程度的思想改變,隻是逐漸使老輩自由主義者對社會的態度與現在許多人對社會問題的態度發生根本的差異而已。這種態度方麵的改變,簡直就是完全違反我們在上麵所撮述的自由發展之趨向,簡直就是完全放棄那曾經創造西方文明的個人主義的傳統。

   依照現在具有支配力的一些看法而論,現代的問題,已經不複是我們怎樣能夠將自由社會中自發的力量作最好的運用之問題。在事實上,我們是著手廢棄那曾產生不可預見的結果的力量,而且消滅大家共同維持的市場機構,將一切社會力量集體化,導之趨向人為“有意”選定的目標。自由與計劃之間的這種差異,最好是藉著大家歡迎的一部書裏的一種極端的主張來說明。這一極端的主張是說,“為自由而計劃”。這種說法,我們將不止提到一次。曼海門博士(Dr.Karl Mannheim)說:“我們從無如今日之被迫將全部自然製度建立起來並且應用於社會者……人類愈來愈趨向於管製全部社會生活,雖然我們並未有心創造第二個自然界。”

   我們的觀念改變之這種趨向,與我們的觀念在世界上發展的方向是相反的。這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因為,二百餘年來,英國的觀念向東方發展。在英國獲致成功的自由法則,似乎注定要向全世界擴張的。約在一八七零年,英國這些觀念的支配力,也許擴張到極東的地方。可是,自從那時開始,英國觀念的支配力便開始逐漸低落;而一種不同的觀念,則開始從東方向外展進。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新鮮,隻是極其陳舊的東西。自從這陳舊的觀念擴張以來,英國在政治和社會範圍裏失去了其知識上的頭領地位,而變成別國觀念的輸入者。其後的六十年間,德國成為世界觀念的中心。從這個中心出發,德國觀念向東方和西方擴張。它注定了要統治二十世紀的思想界。無論是黑格爾或馬克斯,無論是李士特(List)或施謨勒(Schmoller),無論是宋巴特(Sombart)或曼海門,無論是比較激烈的社會主義或比較溫和的“組織”或“計劃”,德國觀念都受英國歡迎,而且德國的社會建構都受人模仿。

   雖然,大多數的新觀念,尤其是社會主義,並非起源於德國,可是這些新觀念是在德國完成的。在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葉,這些新觀念得到最完備的發展。我們現在往往忘記,在這個階段中,德國在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發展上是居於怎樣重要的領導地位。在社會主義成為德國重要問題的前一代,德國議會裏有一個巨大的社會主義黨。而且,直到為時不久之前,社會主義之思想的發展幾乎彌漫德奧。所以,即使時至今日,蘇俄所討論的社會主義問題,大都還是德國社會主義者談得不要了的問題。英美大多數社會主義者到現在還不覺得,他們開始發現的大多數的問題,老早便被德國社會主義者討論過了。

   在這一階段裏,德國思想家對於全世界智識上的影響.不僅是受德國物質建設方麵偉大的進步所支持,而且尤其受德國思想家和科學家們享有的令譽所支持。德國思想家和科學家之享有令譽,是在過去百餘年間的事。在這過去的百餘年間,德國一再成為歐洲文明的主要份子,甚至於是領導的國家。但是,這種智識上的影響立刻助使德國觀念向外擴張,以至於形成一種轉向,反對歐洲文明的基礎。德國人自己是充分感覺到這種衝突的,至少在德國人中擴張德國觀念的人是充分感覺到這種衝突的:早在納粹勃興以前,大家公認的歐洲文明的共同遺產,德國人看作是“西方”文明。他們所講的“西方”。所指不複是Occident的固有意義,而是意指在萊茵河以西的“西方”,在萊茵河以西的“西方”,意即自由主義和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和個人主義,自由貿易,以及任何形式的國際主義,或愛好和平。

   但是,縱然德國人蔑視這些“淺薄的”西方觀念之情與日俱增,西方人還是繼續輸入德國觀念。也許,就是因為德國人蔑視這些“淺薄的”西方觀念,西方人才繼續輸入德國觀念。西方人甚至於被德國人說服,相信他們自己從前的信念不過是自私自利之辯護而已。所謂自由貿易,不過是為增加英國人的利益而已。他們要英美人相信,英美的政治觀念已經是過時的東西,而且是恥辱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