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黑色的滅絕世界

艾麗思筆記 (2006-10-21 10:17:45) 評論 (6)
如果查理斯。達爾文今天還活在世上,他的工作更可能集中於物種的“訃告”,而不是物種的起源。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稀少,是滅絕的預告。”
                          -------達爾文


史前時代

我們通常所說的化石(fossil),是指保存在岩石層中的地質曆史時期,即距今48億年到一萬年前的生物遺體或生物活動所留下的遺跡。

化石是地球地殼發展曆史的重要記錄,也是生物進化的可靠證據。在地質曆史上發生的規模最大,反應最明顯的化石類群的滅絕有兩次,一次發生在二疊紀(2,9億年前-2,5億年前)末期,另一次在白堊紀末期。

這種大規模的滅絕是指物種的許多門類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並且在同一地質時期內滅絕。其中屬的交替達到幾十,而種的交替為90%以上。

物種滅絕也是自然規律之一,從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數十億年間全球有500萬至1500萬個物種因為自然規律而滅絕。

恐龍的滅絕,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探尋和關注的問題,各種假設豆提出了自己的證據。

1977年2月,科學家們歡呼發現了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星撞擊地球的新證據,這個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開恐龍滅絕的謎底。

這個由天體墜落造成的火山口,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向撞擊中心周圍延伸了180公裏。科學考察隊收集到的沉積物,提供了這次撞擊的記錄以及撞擊後殘存的碎片。這次災難性的碰撞產生了大量的塵埃和碎片,遮蔽了太陽,使地球處於一片長期的黑暗中,氣溫急劇下降,造成一種類似“核冬天”的情形。持續一段時間後,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死亡,食物鏈中斷,恐龍和其他一些物種在饑寒交迫中大量死亡。

正在加速的死亡快車

在地質時代,物種滅絕的速度極其緩慢,鳥類平均是每300年滅絕一種,獸類每8000年滅絕一種。

當人類的活動參與到大自然的活動中後,物種滅絕的時間飛速地提前了。

從1600年起,動物的滅絕就進入了加速度期。

據聯合國環境開發署的統計,現在鳥類每兩年滅絕一種,獸類每一年就消失一種。今後的趨勢是,植物將以每小時一種的速度滅絕,而動物每天減少一種。

這些數字絕非聳人聽聞。

200年來,總共有700多種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維管植物滅絕。1990年,一種水獺在荷蘭滅絕,1991年,鼠耳蝙蝠在英國滅絕。在東太平洋,20世紀80年代,由於海水的溫度升高,導致一種水珊瑚徹底死亡。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僅美國就至少有34個物種或植物,以及脊椎動物的特有種群消失,這一切,就發生在它們等待著對它們進行立法保護的同時。

被記錄的物種數量,在以往的一個世紀理滅絕的速率小於未來幾十年的預測速率,而這個差別部分,是由於最近幾十年理生境消失速率的增加和記錄滅絕物種的困難造成的。

大量物種甚至在沒有被正式定名之前就消失了,通常物種又總是在最後一次見到許多年後才被宣布滅絕,因此,記錄的滅絕物種數可想而知還是非常保守的。

一些由於生境喪失導致種群數量減少,並由此低於長期生存所必需的最小種群數量的物種,可能繼續存活幾十年。但因為種群的退化,已經毫無希望恢複,這就是所謂的“活著的死物種(living dead)”。

最嚴重的滅絕發生在熱帶森林地區。現在每年被砍伐的熱帶森林至少是1700公頃,相當於瑞士國土麵積的四倍。那麽,在今後的幾十年裏,大約5%-10%以上的熱帶森林動植物麵臨著滅絕的困境。

除非立即減緩毀林,否則,24萬種植物中的6萬種可能失去再生的機會,脊椎動物和昆蟲的消失比例會更高。

在遙遠的過去,人類的行動在抗衡占優勢的大自然過程中顯得十分微弱。今天,人這個物種已經影響著我們這個星球的基本生存空間。臭氧耗竭,全球汙染,氣候變化等等,都是明證,很多物種的滅絕是由於文明世界的人,采取著極不文明的行為。

人類,已經成為一切野生動物的頭號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