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子壇發的第一個帖是四年前我兒子隻中了康一所藤校,也許大多數人認為康已經夠好了,或我兒子沒強的特長(指國家級,不是州級),不錄取大藤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我兒子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一直是班級或年級第一,我印象中他隻說過一位同學很聰明,那是州裏 science Olympiad 物理競賽第二名,他是第一。但他那屆P錄了二位,Y至少一位(他mock trial 的 partner,我兒子是prosecutor,他是lawyer), 哥大三位,芝大三位,Wharton 一位,大貓一位,布朗一位,JHU 一位,Duke有幾位,康有五位(我兒子和一位學醫的沒有接受),其它名校的還有很多,所以說我兒子申學失敗是認識的和不認識高中家長的共識。
本科升學失敗並不等同學生的失敗,現在藤校對merit ,特別是academic excellent,要求低了再低,在2021年也許到了頂峰,如果年級前5%而不是1%算優秀,藤校的內冪交易和人為的操作的空間就太大了。
另外現在高中生發的research paper,或參加專業會議也太多了,特別是專業包裝後的申請者數量猛增,這對傳統靠GPA,標考,或AP 來證明自己學習優秀的變得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但重要的不要被藤校的定義所束縛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一直力挺NYU,主要是該學校為我兒子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優質的平台,他可以在任何專業選到想修的課程,老師們都喜歡在課上向他提問題,師生的互動不但在課上,也在答疑和助教的工作中,能和老師們建立network 和忘年交,也是NYU 給我兒子成長提供了額外的幫助。
如果說當年我兒子"憑實力”也許可以去Y或P,但他現在錄了HLS,特別是哥大法學院拿到Hamilton, 光靠高中的raw talent 已經不夠了,而所有的 extra bonus, 部分是他自己的努力,部分credit 應該給NYU.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去自己夢想的學校,但萬一沒有成功也不要氣餒,隻要自己不受外界的影響,按自己的本心行事,四年之後也許孩子會有預想不到的成功。
作為家長,我永遠是我孩子的堅定支持者,我從未懷疑過他的能力,不管他有什麽挫折,我總是說我相信他會成功的,不是這一次,就是下一次,讓他不要滿足於已經獲得的成功,永遠要定下一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