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這個話題有爭論,還真有一批奧數金牌進大學後高等數學學得很差

本帖於 2025-02-02 15:19:3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youtub 編輯

進大學:一切從零開始

參加完1991年的奧賽之後,王崧進入北京大學數學係學習。這一年,北京大學還錄取了另外3名奧賽金牌獲得者和1名銀牌獲得者。

“因為能參加數學競賽的人都是當地成績比較優秀和非常出名的人。但進了大學之後,你會發現跟你一樣牛或比你更牛的人多得是,如果心態擺不正,就會有失落感。在這一點上,不管中學經曆如何,進大學後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王崧說。

中科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的數論學家賈朝華是王崧演講會的主持人,他認為,從數學競賽到數學研究,實際上是從數學基礎到數學研究的提高過程,王崧的轉軌轉得比較好,有的人就沒有轉好。

賈朝華介紹了自己在北京大學教書時遇到的情況。當時班上有好幾位奧數金牌獲得者,他發現他們的成績很差,一問才知道,他們老是將高等數學的東西往初等數學裏套

賈朝華說,數學競賽涉及的隻是初等數學的範圍,它是對人的素質的一種訓練,如體力、靈敏程度和心理素質等,而不要把它看得有多高,不要一輩子背著奧賽獎牌的包袱。如果成為包袱,什麽東西都往裏套,那就糟了。

王崧是怎麽實現成功轉型的呢?“在中學時代,我不僅自學了數學競賽的知識,也學了不計其數的大學數學知識,我知道高等數學是個什麽樣子,至少我有相當的準備,而且,當時黃岡中學的傳統和氛圍相當不錯,有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小組,從初中開始,數學、物理、化學、語文、英語等,我幾乎參加了所有的課外活動小組,而且都是核心成員,當然,自學得最多的是數學,這些經曆對我來說有相當的影響。”王崧說。

2008年,王元在《中國數學會通訊》上發表題為《回憶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文章,他寫道:“作為第五屆理事長,我認為在我的任期內最引人矚目的事,就是中國舉辦了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竟賽。”

從競賽到研究差別很大

“從數學競賽到數學研究,差別是很大的。”王崧說。

王元在1991年的文章談到了國際奧數的內容:“將高等數學下放到初等數學中去,用初等數學的語言來表述高等數學的問題,並用初等數學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競賽數學的任務。這裏的問題甚至解法的背景往往來源於某些高等數學。數學就其方法而言,大體上可以分成分析與代數,即連續數學與離散數學。由於目前微積分不屬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範圍,所以下放離散數學就是競賽數學的主體。很多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試題來自數論、組合分析、近世代數、組合幾何、函數方程等。當然也包含中學課程中的平麵幾何。”

所有跟帖: 

這個報道肯定是真的。不是在大學教過奧數金牌的數學老師,還真不知道會有這種事。 -youtub- 給 youtub 發送悄悄話 (143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4:59:16

明明是時間地點人物內容都很翔實的報道,不合你口味,就扣個嘩眾取寵的帽子。 -youtub- 給 youtub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17:07

小學生的數學好,初中就會好嗎?初中生的數學好,高中數學就會好嗎?同理推論,高中數學成績好,大學的數學就也學的好?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258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53:47

大部分是什麽意思? 很難懂?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16:11

學不好個例肯定是有的, 不少人不願意學純數學也是事實。 不過, 將其普遍化就有點不知所謂了。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16:09

我之前看過一個人寫的文章,說他在大學做數學方麵的研究,有一次他的導師跟他說,你之前參加過數競吧?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242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11:23

就這個問題,我問了好多個數學專業的學生,他們都這麽認為,他們的同學裏就有高中各種數學競賽的獲獎者,成績不咋地的比例不少,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223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07:18

美國是不是好點,高中畢竟有AP微積分?中國以前可能問題更突出。 -youtub- 給 youtub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15:01

AP微積分就是跟蔥,簡單的要命,跟複分析、實分析相比,難度不及十分之一!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24:58

兩種思維稍有差異?有些人兩種都強,有些人隻一個強另一個也還不錯。 -oryzivore- 給 oryzivo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12:08

大學成績不好的當然有,但大多是沉迷其他東西不學習的 -STEMkid- 給 STEMki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15:00

競賽成績好未必真有數學天賦,但大學那點東西,成績不好主要是沒努力 -STEMkid- 給 STEMki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20:00

這裏主要說的是競賽造成的先入為主的影響。不過學得差也是相對的,畢竟是在頂尖大學的數學係,高手如雲。比普通大學生還是強得多 -youtub- 給 youtub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22:59

很多人是對純數學沒拍杏, 二十多年前離散在國內又不受重視。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30:06

兩者不是一回事也不是相排斥的 -trivial- 給 trivial 發送悄悄話 (485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31:42

其實純數的思維,也是和物理,工程,CS有衝突的。反而隻到奧數的話,至少和工程和CS沒什麽衝突 -trivial- 給 trivial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59:40

中學數競高手普通大學數學學不好不是能力問題,多半是興趣轉移了 -atongmujack- 給 atongmujack 發送悄悄話 (356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46:52

搞數競拿菲爾茲獎的就那麽幾個,不搞數競拿菲爾茲獎的人數遠超搞數競的,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392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06:28

張口就來,菲爾茲得主一半是IMO 的參賽者,另一半裏也有好多玩過競賽 -STEMkid- 給 STEMki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13:00

你說的是1990年之後的數據,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20:08

IMO 60 年代才開始,80 年代才有一定規模的 -STEMkid- 給 STEMki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23:00

嗬嗬。 雙方拿獎的% 如何? 況且, 那麽多數學PHD, 才幾個拿Fields 獎? 比例還沒有AMO 拿獎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59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14:07

華人那麽多拿IMO金牌的,有幾個拿菲爾茲獎的?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18:26

華人PHD和教授不更多?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21:32

是啊,所以數競 IMO不代表數學天賦,更代表的是刷題....IMO金牌拿菲爾茲獎的隻有陶哲軒,人家是真愛數學,其他華人搞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111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26:17

嗬嗬,得fields獎成了衡量數學能力的唯一標準了。 你這又是從哪兒聽來的?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31:49

沒拿獎的數學PHD,也可以說自己是數學天才嗎?拿啥證明呢?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37:43

你願意說就說去唄?天才這個詞, 本來就用得很濫。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39:49

那麽數競生還有啥優越感麽?所有沒拿大獎的數學從業者,頂多隻能稱為數學學者,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52:03

沒錯, 在陶澤軒麵前, 大家都是笨蛋。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7:05:59

哈哈,你總算不裝了,從數競話題轉到了賺錢上...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7:17:15

其實文章的兩個主要論據,心態和包袱, 都不是數競的問題, 而是人的問題。 把數競換成神童, T5,教授,都一樣成立。 -家有高中小娃- 給 家有高中小娃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5:54:28

可信度是零。奧賽金牌高數不可能差。 -大宋- 給 大宋 發送悄悄話 大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09:49

這討論是想說練數竟有危險? -Bailey4321- 給 Bailey432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6:14:08

中學數學競賽局限性較大 -youtub- 給 youtub 發送悄悄話 (1447 bytes) () 02/02/2025 postreply 18:58:33

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sanshengshishang2- 給 sanshengshishang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1/2025 postreply 11:25: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