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高中生畢業於巴洛阿圖Gunn High、SAT近乎滿分,最後卻被16所大學拒絕,此事引發社群網絡大篇幅討論。不少亞裔家庭擔憂自己會不會成為「亞裔升學天花板」的犧牲品,但同時也有其他家長反映,申請大學要看的不隻是學業成績,美國名校更在乎學生是否有參與活動、團隊精神以及能否有吸引考官的專長特質。
近日,社群網絡大幅討論關於這名落榜學生的消息。住在南灣的家長王其豐指出,相當擔憂近年來許多學校已不再看SAT或ACT分數,申請大學完全憑借著學生的在校成績以及課外表現,而加州許多學校更有「隱形的種族比率」,意味著同族裔的學生互相比較,導致較重視學業成績的亞裔、華裔在申請大學上相對弱勢,尤其是亞裔男學生,很容易就變成陪榜者。
王其豐說,同種族內互相競爭入學名額,也導致學生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被迫學習十八般武藝,除了學業外,還要各種課外活動,且都要表現優異,也讓家長壓力過大,形成從小就「推娃」、「卷娃」的惡性循環,完全失去讓小孩在美國快樂學習的初衷。
不過也有升學教育顧問指出,這位Gunn High學生可能在申請策略上有些失策。他表示,雖然SAT拿到1590分接近滿分,但學生的在校GPA加權後未超過4.5,意味著學生平時在校成績表現較為一般,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強項;雖然學生在校期間就已開新創公司,且在寫程序上有傑出的表現,但這些在矽穀都很常見,尤其是有工程師背景的家庭,幾乎都能拷貝出一樣的路徑。
他表示,這位學生應該突破既有的工程師思維,做出更多創舉,才有可能吸引考官的目光,讓考官知道學生除了會寫程序外,還有更多元、更有創意的能力。他說,現在學校重視的是Creative(創造力)和Proactive(積極),如果隻是拷貝亞裔工程師的刻板印象,沒有額外的長才,很容易就被認為「隻會讀書的亞裔」,很容易就被刷掉。
一位不具名家長指出,他的小孩剛好就是Gunn High學生,應屆就申請上了柏克萊加大,他也知曉這位落榜學生的故事。他表示,他自己的孩子就是照一般高中生的模式,念書之餘也有參與運動社團,並且與朋友合作了一些有趣的項目和活動,也有參與社區服務和義工團隊,申請過程相當順利,他的孩子並沒有感受到所謂的因為念知名高中而被排擠、無法念知名大學的問題。
來自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