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美國醫學院開學的日子。不少醫學院還給2027屆學生舉行莊嚴的白大褂授予儀式。現在的生活以及醫療水平在不斷改進,一般人基本不得大病。拿我來說,住院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最嚴重的恐怕是局部感染還有新冠。當然隨著年齡增大,心血管,糖尿病都有可能會發生,但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比如飲食鍛煉,改變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等等。經曆過家裏老人去世還有孩子選擇學醫,我對醫學有了更一步的了解。
儀式是在戶外舉行的,有差不多上千人,把整個草坪給占滿了。 盡管如此,還是有部分學生得了新冠,好在不大嚴重,跟感冒差不多。 這個醫學院的生源來自全世界,以美國為主。學院有強大的科研能力,還有好多個附屬醫院,跟附近的頂級大學有共同博士培養計劃,此外他們的碩博連讀還是美國健康研究院資助的。
這是我第一次訪問這個醫學院。醫學院的安保工作還是非常嚴格的。沒有證件基本進不去,就連圖書館也需要證件。大概除了書店以外。我們去的時候,書店已經不開業了。要買禮物可以到網上購買,還是很方便的。相比之下,國內的大學似乎沒有類似的紀念品,街上也很少見到有穿大學衣服的。我在美國社區見過有穿清華的運動衣的。可能是因為文化的關係把。總之這是個潛在的市場。
儀式在早上開始。先是教務長的歡迎講話。他是第二代華人,第一天上任,書生氣比較重,也還有幽默感,很受歡迎。簡短的歡迎講話之後,開始跟講台上的幾位醫學院的嘉賓進行互動。基本上是回答學生問題。他們都是過來人,不少還是本醫學院畢業的。比如教務長就是本科畢業,醫學院在外麵讀的,然後回到母校,完成公共健康碩士學位。
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族裔背景不一樣,可以說是美國的一個縮寫,當然亞裔占差不多一半。華人有不少,第二代的居多。此外還有韓國,印度裔。跟往常相比,今年的越南裔的學生不多。 每個族裔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有的人有領導能力,有的有執行能力,有的還有超人的想象力,整合團結一起,就會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團隊關係網。美國之所以領先世界,就是自己特有的人人平等體製(當然還在努力改進),讓形形色色的移民能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的條件和機會。美國對移民的寬容(還有改進的空間)是美國強大的基石,這點是其它國家很難模仿的。
今年入學的學生年齡在30歲一下,大都數都是本科畢業1-2年的,有的甚至已經拿了博士學位。選擇醫學作為自己的專業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學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臨床經驗,還需要學會如何跟病人打交道,需要有同情心才行。學醫絕對不是一時的衝動,也不是為了高薪,否則還不如學電腦,學習周期段,畢業如能進大廠,動不動就十幾萬以上的薪水,比學醫要快得多。
歡迎儀式過後是午餐。在此之間,學生們已經拿到了白大褂。這個白大褂是短一些的,等畢業後才會有正式的白大褂。拿到白大褂後,學生跟家長們在忙著照相,尤其是在醫學院的著名地標建築物前拍照留念。一生隻有這個機會,必須珍惜。午餐是雞脯肉加不少蔬菜,味道還可以,隻是分量太大,吃不完,有點可惜。 學校的特點是服務比較周到。草坪上有移動廁所,不是一般的移動,沒有味道,跟正常的差不多。學生被錄取後有一次去學校參觀的機會。他們已經穿過白大褂照相了,這點跟別的醫學院不大一樣。
吃完飯後,白大褂授予儀式正式開始了。 先是幾位教務長發言,其中還有牙醫學院的。他們的學生不多,才三十多。 他們在講當年入學的感受,其實跟現在的學生都差不多。比如,學生自己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人人都是所謂的精英,自己能否生存下去。 教務長們的解釋,讓不少新生放下了心理負擔,這些顧慮都是正常的,不光是醫學院,頂級大學也都是這樣。 當然,他們也趁機會宣傳自己學校的不同,讓學生家長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且學校非常關心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
輪到每個學生發言。大都數都在感謝自己的父母,家庭,老師,教授,還有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甚至有自己的寵物。能說外語的還用外語表達他們的謝意。有幾個華裔用標準的普通話來表達自己。這個白衣儀式是全球網絡實況轉播。不少親人朋友無法到現場參加活動。每個學生隻能帶入5個親朋好友。總的感覺是,他們個個都是口齒伶俐,表達非常好。學醫的口號是,終身學習,終身服務。 這個年代,能做到這一點還真不容易。
也許每個行業都需要有類似的儀式?這會讓學生更加敬業?在現代科技發達的年代,這樣的古老傳統能否繼續下去是個挑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