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我不願意做升學顧問?
我從年輕時就被培訓做老師,後來在中國、東南亞、美國讀碩、讀博、教書, 被培訓做小學老師,教過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一生都在跟教育和孩子打交道,現在在舉世聞名的教育重鎮,好像隨便碰到個人都是做升學指導或顧問的,顯然這是門好生意,以我的背景來講,做這一行再合適不過,可是,我對這個職業敬而遠之,可以說,如果我做這個,就違背了自己秉持的教育理念。
我秉持的教育理念有幾個基本點,比如全人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材施教,有些是西方的觀念,比如全人,有些是儒家傳統的觀念,比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可是我們也能看到中西方教育觀念的重合處,比如因材施教,就跟西方的 individualized 的教育的觀念是一致的,這個 individualized 的教育的概念在 digital age 更是被提倡和發揚。
為了升學來規劃一個孩子的高中四年,或者往前在孩子很小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時就把申請大學作為考量,從根本上是違反教育規律的,而這個違反,往往在眼前可以看到即時的利益。比如有的孩子很小就專攻一項,很小就在某方麵顯示出天賦並有很好的成績,可是她們被剝奪了探索其他興趣的機會,到了青春期逆反,很可能就偏偏要走與父母引導的方向不一樣的路。同時,有研究表明,很多 skills 如果小時接觸過,成年後要學習就容易一些,如果沒有接觸過,那成年後習得的可能就很小了。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在生活中不需要用到小時沒接觸的 skills ?所以,這個從小便狹窄地專攻一項,是違反了全人教育的理念,或者說也違反了我們儒家傳統的百年樹人的理念的。其實這兩個似乎來自不同文化傳統的教育理念,內涵並不衝突,全人是因為考慮到人生是漫長的,要為漫長的一生做準備,百年樹人是從時間的維度談這個問題,全人是從空間的維度談論同樣的問題,也就是,中西方的教育觀念是相通的。但是,這樣的孩子在升學時能夠保證 spike, 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這就是為什麽即使它違反的教育規律仍不斷被複製的原因。
另一個為了申學而規劃高中四年的壞處是,這導致了你在為了升學而用你所理解的升學的套子來塑造你的孩子,也就是說,你的孩子是個 conformist, 沒有給予足夠的空間去發掘自己的 individuality, 注意我提到過在 digital age 一個人的個性很重要,這是與工業化時代不一樣的地方,工業化時代的特征是要標準,這也是為什麽小班教學被推崇,在小班,學生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思考並與老師和同齡的孩子討論,碰撞出火花,而大班教學,現在基本應該可以被網絡教學替代了。如果你的孩子在 formative years 被用一個模子或幾個模子來塑造,請不要低估這個行為模式對孩子心理定勢的影響。成人後,她也會不自覺地去 conform, 而不是去創造和發掘。
我想,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一直有一個疑惑:華人孩子升學都很不錯,為什麽成年後進入職場表現卻大大不如升學的表現?這又是我們的文化給予我們的影響,我們的文化是不鼓勵獨立思考的,所以少有人闖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