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運動的終極(ZT)

上山下鄉運動的終極(ZT

“文化大革命”10年間,全國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人數達1402.66萬人。加上文革結束後陸續下鄉的有260.04萬人,共1662.7萬人。這與1980年的全國城鎮人口1.91億相比,是一個不小的數目。當時幾乎所有城鎮家庭都與“知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國知青運動的終結真正源起雲南知青。1968年,雲南農墾係統開始接收知識青年;1970年3月1日,雲南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下轄4個師,32個團,分布於西雙版納、德宏、臨滄和紅河地區的荒蠻叢林,兵團先後接收知青10.4萬人,主要來自外省市,其中北京8385人、上海4.76萬人、成都1.67萬人、重慶2.44萬人、昆明7038人。

最先抵達兵團的是北京人,他們是大串聯時無意中闖進邊疆的一批紅衛兵,返京後即給當時的北京市革委會寫了要求去雲南插隊的報告,幾經轉輾,報告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批示,“(李)富春、(餘)秋裏同誌:可考慮這個要求,請與北京市革委會聯係一下。周恩來”。1968年2月8日,列車載著55名北京青年奔赴雲南。

雲南知青的基本待遇:口糧40斤,工資28元,房自蓋,菜自種。當文化迥異的各地青年匯聚到邊疆,經碰撞、摩擦、浸潤、融匯,逐漸形成其個性特征:思想活躍、敢說敢做。地處西雙版納的兵團一師,是知青最集中的地方,他們分布在從猛海到猛臘廣闊的國境線上,總數6萬餘人,其中景洪一團的知青高達8538人。他們的任務是砍伐森林,種植橡膠,在目前西雙版納綿延150萬畝的橡膠林中,當年由知青開墾種植的仍占相當比例。

據報道:這場運動推行10年後,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上千萬知青在人多地少的農村與農民爭工分、爭口糧;他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卻失去了接受學校教育的權利;在招工、招生、參軍、入黨、提幹等問題上,後門風盛行,以至1978年2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在談到知青工作時說:“現在社會上對知青問題議論很多。四個不滿意是我講的:知青不滿意,社隊不滿意,家長不滿意,國家不滿意。”3月,重新工作不久的鄧小平與胡喬木、鄧力群談話時指出:“現在搞的上山下鄉,不是個長期辦法,農民不歡迎嘛!城市人下去實際上形成同農民搶飯吃的局麵。我們第一步應該做到城市青年不下鄉,然後再解決從農村吸收人的問題。”

1978年10月,一封《給鄧小平副總理的公開聯名信》在西雙版納知青中悄悄流傳,作者是景洪農場十分場(原雲南兵團一師一團十營)學校的教師、上海知青丁惠民。信中列舉了知青生活的困苦,反映知青運動造成的“三不安心”問題,認為局麵已經“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希望中央領導能夠重視。

丁惠民日後說:“這封信還隱約表達了回城的願望。”其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知青作為文革遺留物,雖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但有關部門一時還顧不上,也拿不穩。

第一封信捺上300多個知青指印,寄往國務院。國務院按常規批轉雲南省處理,自然沒有了下文。知青們沒有氣餒,又寫了第二封信,發起者仍是丁惠民。到12月初,聯名信的簽名超過萬人,以它為媒介,在西雙版納6萬知青中,一個以回城為目標的群體正在形成,丁惠民與重慶知青劉先國、上海知青胡建國組成了三人核心小組。

恰恰此時,上海女知青瞿玲仙之死,引發軒然大波。瞿是西雙版納橄欖壩農場七分場知青,因懷孕難產,在農場衛生所大出血身亡。這一非正常死亡事件,在農場並非最嚴重的,卻因死值其時,激起知青情緒。

12月8日,在西雙版納首府景洪,“雲南各農場知青聯席會議”召開。會議目的是:商討“北上請願”事宜。丁惠民被推舉為總指揮,組建北上籌備組。會後,知青們發布《北上宣言》,決定派代表進京。

12月27日,26名代表到達北京,國家農墾總局接待了他們。他們最大的願望是“要見鄧副主席”,並提出如果鄧副主席太忙,也可由其他國家領導人接見。

1979年1月10日,代表們終於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接見者是新任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震,被接見的代表限定為10人。

自此以後,西雙版納知青的大規模行動,迅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就在知青代表北上的同時,中央即派出以農墾總局局長趙凡為首的調查組南下。同時,地方政府也開始正視知青的要求。趙凡是1937年參軍的老八路,作風務實,他目睹了知青們艱難的生存現狀,當幾百名知青跪在他麵前放聲大哭時,他也流下熱淚,並大聲說,“孩子們,都起來!你們的情況,我一定如實向中央匯報!”

在趙凡的協調和敦促下,1月中旬,四川、上海、北京和雲南有關部門在昆明聯席召開會議,各省市對知青回城均表示認可。1月15日,時任雲南省委書記的安平生發表《15條講話》,其中一條是“知青不願留下的,都可以回去”。

安平生的講話和接踵而至的國務院“六條”開啟了大閘,返城洪水一泄不可收。西雙版納各農場知青無不爭先恐後回城。知青們在慌亂中告別了邊疆,直至回到昆明,才鬆了一口氣。

雲南墾區的當年這場風波,很快蔓延到各地,從1978年12月起,有21個省、市、自治區相繼發生了下鄉知青和支邊青年要求回城的集會、請願活動,到1979年年初形成一股很大聲勢的“回城風”。

這股風來勢猛,涉及麵廣,許多地方出現了激烈行為,如:四處串聯、散發傳單、請願遊行、集體上訪,甚至罷工絕食、衝擊領導、毆打幹部等等。這場驟起的風波,中央決斷及時,態度鮮明,經過一段艱苦細致的工作,在1979年3月中旬以後有所緩和,到五六月份大部分地區已平靜下來。

這時候,西雙版納回城風潮已迅速波及全國,10年內陸續上山下鄉的上千萬知青,在幾個月內就返回了各自城市。

1980年,國務院知青辦提出《關於當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的幾點意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點是,明確宣布“能夠做到不下鄉的,可以不下”,即不再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下鄉。這是在全國範圍內,宣告上山下鄉即將終止的信號。

1981年年底,國務院知青辦並入國家勞動總局。各省、市、自治區也仿照辦理。至此,曆經20餘年的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已告結束,“知識青年”遂成為曆史名詞。

上山下鄉政策變更之後,知青陸續返城就業,但尚有大量的遺留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安排20萬與當地農民結婚的插隊知青。各地經過3年努力,到1981年絕大部分已婚知青已經安排了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安置條件差異很大。

據在4萬多已婚插隊知青中的調查,到1982年仍然有3600多人未安置落實。另外,已在外地工作的老知青子女回原城市就學入戶問題也比較突出。可以說,上山下鄉政策不僅在知青一代身上烙上了曆史的印痕,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下一代。

這是原文鏈接: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始末

所有跟帖: 

上山下鄉運動, 是毛澤東共產黨迫於人口就業壓力的無賴之舉,荒謬絕倫, 殘害了整整一代的中國人.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7:51:15

迫於人口就業壓力的無賴之舉?那為什麽後來鄧公讓知青回城,就都能安排工作了?可見,說是就業壓力,那是為老毛荒唐政策粉飾之詞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08:45

我說的是無賴,不是無奈。:)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11:46

這倒是。沒太注意這字。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15:30

多謝分享。那個時代對老百姓來說,是一個悲劇接著一個悲劇。 -起個破名想半天- 給 起個破名想半天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01:47

口糧40斤,工資28元。這個待遇,在我們農村青年看來,簡直是上天堂。哪裏是什麽上山下鄉?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04:13

知青的條件,特別是兵團,好過當地農民,不過跟城裏,還是沒法比。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19:58

原來是這種待遇,確實是天堂。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19:58

反人類罪。不過,雲南的大部分是兵團,有工資,口糧,氣候好。其他地方插隊的,極慘-李慶霖的孩子就是插隊的,連火柴錢都掙不了 -太宇- 給 太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09:43

是的。這是毛澤東殘害中國第二大的罪惡。第一是人民公社。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8:17:23

李慶霖是小學老師,先給周寫信,沒理會,後給王海蓉還是唐聞生寫信轉交毛,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Meiyangren- 給 Meiyangren 發送悄悄話 (318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9:05:36

王海容。後來由於知青處境的改善,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185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9:45:59

中共統治中國才十五年就培養了一千四百萬知識分子,比國民黨厲害,1949年以前中國有多少知識分子?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48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9:12:17

平均一年也就100萬而已。鄧公改開,一年培養1000萬知識分子。可見老毛當時,幹得很差勁。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0:08:59

這些都是現在的初中水平都沒有的毛時代的高中畢業生。包括指方向的小學生。他是在玩語言遊戲,厚顏無恥地偷換概念。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0:27:56

你說得對。我記得小時候,我爸爸媽媽還在大隊上掃盲識字班。那是70年左右。那時大多數人還不會讀報紙,哪有那麽多知識分子?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0:34:09

這個一千四百萬知識分子有沒有把高中生也算在內?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3951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0:45:35

他偷換概念,把全體被趕下了農村的知青,全算成了毛時代的知識分子。什麽玩意兒。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0:52:42

農村農民並不歡迎知青,來一群不會種地的大孩子,要給工分,還是那麽多的地,要多分口糧給知青,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3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09:33:05

這裏有兩個信口胡編,拿親身經曆做幌子,描述歌頌毛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粉飾王。整天編毛時代農民幸福生活,沒影子的故事。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0:43:40

談不上歌頌,隻是讓沒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談論農村時增加一點常識別鬧笑話。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17:38

三天的婚宴,酒要給大家喝盡興了,隊裏不是支大鍋炸油條,就是殺豬分肉,蓋房子十天,一天請大家兩頓肉,瞎編得影子都沒有了。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23:41

普通農民連飽飯都沒有的日子,在您那裏,油不缺肉不缺,雞鴨魚肉至少有幾天管飽。您以為您在哪裏?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27:34

你是不是生活在夢裏?認為農村整天在餓肚子?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42:58

加上現在隻給豬吃的雜糧,能勉強吃飽就不錯。毛時代普通農民的艱難,您不知道?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55:24

中國政府,是八六年宣布中國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因為取消了人民公社。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2:37:53

又開始空對空了。那說的是全國的總體情況,不是每一個地方的情況。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20:42

我問您在哪裏,您不敢說,因為這地方隻是在您的腦子裏。:)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35:45

我當然不告訴我在哪裏。沒有生活經驗的人是寫不出我那麽具體的文章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51:56

您隻要說出在哪裏,讀者裏就有人會來打您的臉。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56:46

這些東西超出你的理解能力了,我就不多說了。我上次說少了:蓋房請人是一天三頓,早中晚,頓頓有肉。共十來天。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31:10

不是有意氣你,但是你讀後是不是很生氣?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33:33

您都上過月球了,我有什麽可生氣的。:)您接著編,有人信就好:)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37:02

哈哈哈,超出了你的理解能力,也難怪整天說胡話,隻能空對空,沒有任何基於自經驗的文章。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49:08

感覺你年紀輕,是不是把80年代90年代的事情移到了文革時期。甚至認為知青應該“至少高中畢業”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35:28

到了九十年代,是這個樣子。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1:39:01

我寫的是親身經曆,七十年代的事。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2:00:33

70年代我在的知青農場就有不少初中畢業生,幹活都要幫助照顧他們一點。 -蕭嵐- 給 蕭嵐 發送悄悄話 (54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5:34:00

如有一點點作用的話,那就是對農村的文化教育還是有了一點幫助,讓很多農村小孩有了受文化教育的機會 -areYOUsure- 給 areYOUsur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2:16:53

農村裏的活還真不缺知識青年去幹。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27:44

在中國,城市是上等人,農村是下等人。70年代,城鎮人口隻占17%,農村人口83%。讓城裏人體驗幾年農村生活,叫被迫害, -泥川- 給 泥川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2:43:56

在農村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受的苦,叫活該。 -泥川- 給 泥川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2:44:50

哪裏的話。照老生常談和方外網友,毛時代中國農民的日子,美著呢,美到可以讓我現在都嫉妒。:)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13:11

你除了胡說,也歪曲。我什麽時候說過毛時代農民生活美如花?隻是我的話刺讓你的理論成為笑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33:53

就我上麵列的那些,至少您那疙瘩,還不是美如花?喔對了,蓋房十天一天三頓肉招待人。都嫉妒死我了。接著編。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40:25

婚禮三天筵席就是美如花了?蓋房子十天飩飩有肉就是美如花了?你以為家家年年都辦這種事?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3:56:55

餘下來的日子,是什麽樣子呢?吃什麽穿什麽,家裏有什麽?說來聽聽。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4:07:49

我隻講那幾天的情況,沒有講其他時候的情況,你就跳起來。告訴你:若是有婚慶或者蓋房,之後相當長的時間沒有什麽肉。你應該高興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4:15:55

哪裏的普通農民,一分錢掰兩半話的日子,是這麽過的?結婚造房子,辦公共食堂,讓大家來吃大戶,完了一年就沒肉了。厲害。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4:25:42

所以說你不懂農村的人是怎麽生活的,還整天談論農村的事,強不知以為知。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4:29:20

我是擔心你鬧笑話才提醒你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4:30:22

領工資的隻是極少數在建設兵團的知青。 -多市人- 給 多市人 發送悄悄話 (783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15:07:29

趙凡是1937年參軍的老八路,。。這個趙凡是原先北京市委,在彭真手下負責農業的那個趙凡嗎?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20:23:42

應該是。這是鏈接: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393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20:53:53

多謝,還真是。我小時候聽我爸爸說過趙凡,一不留神就記住了。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6/2025 postreply 22:18: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