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回憶——珍寶島槍聲
鳳凰台《我們一起走過》
珍寶島槍聲
蘭春甲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中蘇兩國的關係走到到了低穀並交惡,在雙方漫長的邊境線上的一些地段時常發生爭執,甚至大打出手,最著名的武裝衝突之一是發生在黑龍江支流烏蘇裏江的珍寶島事件,震驚中外。
珍寶島是在1915年前後被滔滔的烏蘇裏江水在我方陸地上衝刷後形成麵積為0.74平方公裏的島嶼,狀如元寶而得名。雖然處在主航道我方一側,但是蘇聯對這個小島卻覬覦很久。
中蘇兩國的緊張關係使之地區態勢更為嚴峻,中央軍委於1968年6月組建成立了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下轄五個乙種規模的師,後來又增建第六師。建立了平時能生產戰時能打仗的特殊部隊。
珍寶島事件爆發時,兵團3師21團的擔架營配合部隊參加了戰鬥並榮譽了集體戰功。各團都設編武裝連,編製大的團有武裝營,是配備各種武器的非現役軍事化單位,他們積極配合野戰部隊應急備戰,戰時向前沿陣地運送彈藥,往後方運送傷員,和作戰部隊一同守衛陣地,已人人皆知,但是兵團戰士以另一種形式深入到部隊中直接參與了更多的軍事行動和與戰事相關的工作,外人卻知道的甚少。
黑龍江的冬天十分寒冷,北部地區的氣溫常常在零下一40°左右,而且當年的雪非常大,厚厚的積雪整個冬季也不會融化,在這個白雪皚皚世界裏,己分辨不出土地,山川河流,連公路都掩蓋在厚厚的積雪之下,大地和藍天融合在一起。本來就不寬的公路經過大雪多次覆蓋後,再經過車輪的碾壓便形成了足有半尺厚的冰雪道路,並呈現出中間高兩邊低弧形路麵,如果遇到多彎道,大陡坡等特殊路段,會對車輛行駛造成諸多難度。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周而複始的路況,造就出東北司機嫻熟的冰雪路麵駕駛技術和對突發事故的應對能力。
進入1969年後,中蘇兩國邊境局勢更加緊張,雙方在各自邊境地區集結了大量的部隊,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沈陽軍區從各野戰部隊抽調大量兵員進駐合江地區和牡丹江地區,在通往邊境的公路上,滿載物資和兵員的車輛川流不息,建設兵團各團的汽車連自然成了運送軍用物資的主力軍,與部隊的軍車組成了龐大的運輸體係。
由於道路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讓部隊的很多汽車兵短時內難以適應,在路況差而又狹窄的公路上會車都是一種考驗。原本看似很平常筆直而有點下坡的公路,在最低處會有一座小橋,微微隆起的橋麵在冰雪的掩蓋下往往會被人們忽視,車輛行駛到橋上麵後操縱稍有不當就可能讓汽車滑進溝裏。還有多處山路的坡道比較陡,會給滿載的車輛設一道難關,如果速度不夠可能衝不到坡頂,中途停車後車輛根本不可能在光滑的雪麵起步前進,輪胎向前傳,車輛會向後滑,即使四輪刹車抱死車輛仍然會往下溜滑,在沒有準備被砂土和爐灰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是掛上倒擋慢慢退回到適當的位置重新起步前行。有時掛上倒擋往往是不夠的,由於下滑的速度超過了輪胎的轉速,車輛會偏離行駛路線,有滑入山溝的危險,必須適當加油門予以調整才能脫離險境,沒有豐富的駕駛經驗就隻能望洋興歎了。
車輛刮蹭碰撞成了常態,連緊急刹車和急打方向這種常規操作都成了大忌,對隻有一,兩年駕齡的司機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頻繁的交通事故對部隊的調動和機動性帶來了很大麻煩,有些交通事故還會帶來交意外傷害。此類事引起兵團首長和師團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經過與部隊的協調,20團,21團從各團汽車連抽調大批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深入部隊協助或替換部隊中缺少駕駛經驗的司機,以路段接力的方式駕駛軍車進入前線,所以行駛在公路上的很多軍車駕駛室內,都有一個不帶帽徽領章的老司機和一個年輕的現役軍人在一起駕駛車輛,這種軍地司機搭配可謂前所未有,卻取得良好效果,交通事故大大減少,運輸變得更順暢。
建設兵團汽車連的專業駕駛員個個經驗豐富,他們在各自汽車連駕駛的車輛多數都是帶掛鬥的解放牌卡車,有些老型號車輛的載重雖然隻有三噸,卻拖掛一個四噸的掛鬥車,冰裏雨裏照舊行使不誤,因此,在冰雪道路拖曳大型火炮也不在話下,並且在這些人中還有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對部隊的感情深厚,他們身懷絕技,向部隊年輕的駕駛員言傳身教,傳授冰雪路麵的駕駛技術,以及怎樣在嚴寒冰凍的天氣中更好地啟動發動機和防凍抗寒知識,對部隊的駕駛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此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的人民推著小車支援解放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60年代末期兵團的老司機駕駛著軍隊的汽車將大軍送入前線也因此成為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