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線城市上班族是如何吃午餐的?(組圖)

來源: 華爾街日報 2017-07-12 22:07: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258 bytes)

在柏林,寫字樓裏的食堂是最熱門的午餐聚集地。在舊金山,碼農們可足不出戶在鍵盤前享用美味的免費午餐。在上海,極速送達的外賣大行其道。《華爾街日報》記者為您奉上全球一線城市的午餐解決之道。

 2016年7月的一天,北京的外賣小哥騎著摩托車在雨中穿行。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的外賣訂單量同比增加了一倍。


上海和北京

對中國上班族來說,午餐一度意味著放鬆的午休,飯後打個盹更是屢見不鮮。然而,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和智能手機送餐應用(每單送餐費僅為5元左右)的興起,以前的午餐傳統開始承壓。

在中國一線城市,外賣小哥戴著頭盔、腳踩摩托車,風馳電掣地穿梭於商務區的大街小巷,把牛肉麵和香辣雞肉飯送到饑腸轆轆的上班族手裏。

數據分析公司易觀(Analysys)稱,2016年中國外賣行業的訂單量同比增加了一倍,預計今年將增加67%。據艾瑞谘詢(iResearch)估計,2016年中國餐飲外賣市場占總餐飲市場的比重為10%,高於2013年的5%。

在北京工作的孫莉莉(Lily Sun,音)是一名公務員,今年43歲,她很懷念以前和同事一起在單位食堂吃飯的日子。現在的她經常形單影隻,因為年輕同事們喜歡用手機app叫外賣,app上不僅有打折活動,午餐種類也更多。孫莉莉說,以前同事們都是一起去食堂吃飯,再一起回來,邊走邊聊,現在一般都是低頭在手機上聊天。

記者 Liza Lin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幾年前放寬了流動餐車的泊車限製,允許餐車在某些人流密集區域做生意。天氣好的時候,距離白宮僅幾個街區的法拉格特廣場(Farragut Square)四周至少停著15輛流動餐車。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遊說限令,飲酒習慣上的代溝和工作習慣的改變,導致華盛頓經典權力午餐走向沒落。

共和黨資深顧問、曾在小布什(George W. Bush)手下任美國駐比利時大使的科羅洛戈斯(Tom Korologos)說:權力午餐已經壽終正寢了。

經曆了阿布拉莫夫(Jack Abramoff)的說客門醜聞後,美國國會從2007年開始禁止遊說者向國會議員或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送禮。遊說者招待國會議員的能力受限。科羅洛戈斯說:在那之後,你連給人買個漢堡都會惹上麻煩。

騎士橋餐飲集團(Knightsbridge Restaurant Group)的老板巴賈傑(Ashok Bajaj)說,以前人們吃午餐時會喝酒,現在不喝了。該集團在華盛頓特區擁有並經營著一係列高檔餐廳。

巴賈傑說:沒人再在中午吃那種悠閑放縱的奢侈大餐了,年輕一代吃午餐都不喝酒的。

流動餐車的興起給人們帶來了比過去精彩得多的午餐選擇。2013年,華盛頓特區放寬了流動餐車的泊車限製,使之可以在某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做生意。

如今,很多權力午餐的地點由餐館改成了國會山俱樂部、白宮和財政部裏閑人免進的包間。

科羅洛戈斯以前每隔幾周,就會去國會山的美式餐廳The Monocle Restaurant為美國已故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買午餐,通常是一份芝士堡和一聽米勒淡啤(Miller Lite)。從不緬懷昔日午餐的科羅洛戈斯笑著說:一頓飯吃得時間太長,酒喝得太多,正事倒沒辦多少。

記者 Daniel Nasaw

戴維﹒奇普菲爾德建築事務所柏林辦事處的高檔餐廳。


柏林和法蘭克福

在德國,學院風食堂才是人們的心頭至愛。德國政府近來發布的一份營養報告顯示,約20%的上班族選擇在公司食堂吃午餐,比例高於去餐館、麵包房或熟食店的就餐者總和。

林林總總的公司內部食堂一般都處於半保密狀態,不會刻意對外宣傳,公司以外的人也可以去吃。食堂裏供應熱乎乎的傳統飯菜,價格廉宜,通常不超過10歐元(合11美元)。

戴維﹒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建築事務所柏林辦事處就開了一家無需預約的高檔餐廳,每天供應不一樣的自製食物,搭配新鮮麵包和沙拉。這家設計簡約的餐廳位於北歐使館區(由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共享,靠近柏林的蒂爾加滕公園),工作日下午1點過後對公眾開放。

在法蘭克福,德國最大工會組織IG Metall辦了一家餐廳,為會員和非會員提供豐富多樣的菜式,餐廳裏裝點著上世紀20年代宣傳社會主義的影印海報。三個街區外,法蘭克福勞動法院為法院職員和非職員提供豌豆燉菜、香煎白魚和火腿豌豆。價格也十分適中,一份熱騰騰的午餐隻需7歐元。

Zeke Turner發自柏林、Monica Houston-Waesch發自法蘭克福

穀歌員工在該公司的加州山景城總部享用戶外午餐。


舊金山

舊金山的午餐市場並沒有因為科技公司隊伍的壯大而受益多少。原因嘛,當時是有免費的午餐嘍。穀歌(Google)為員工提供午餐的做法已經成為矽穀大科技公司的標配福利了。愛彼迎(Airbnb Inc.)、Pinterest Inc.和Stripe Inc.等剛落戶舊金山的新同學也遵循了包辦午餐的傳統,從而抹殺了員工外出覓食的必要性。

2012年夏天Twitter Inc.進駐舊金山中市場街區(Mid-Market)時,當地居民以為這裏會迎來一場經濟複蘇。雖然新餐館不斷湧現,但午餐時間人頭攢動的熱鬧場麵始終沒有出現。究其原因,Twitter內部餐廳琳琅滿目的免費餐點功不可沒。打車軟件優步(Uber Technologies Inc.)幾年後落戶同一社區,與Twitter一街之隔,可惜它也提供免費午餐。

餐飲集團Mercer Restaurant Group管理的法式高檔餐廳Bon March口 Brasserie的選址設在與Twitter同一棟樓裏,開業後僅一年左右便關門大吉。集團老板賽默哈克(Matt Semmelhack)說,對午餐時間客流量的判斷失誤,是餐廳門可羅雀的原因之一。他說:若公司出錢,你會對坐在工位上吃可口午餐或在公司裏邊吃邊打桌上足球說不嗎?

記者 Yoree Koh

今年3月,英國三明治連鎖餐廳Pret A Manger在倫敦的一家分店裏的午餐時分。這家連鎖餐廳去年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5%。


倫敦

曾經根深蒂固的花很長時間吃一頓液體午餐的傳統在倫敦慢慢銷聲匿跡了。

米其林星級餐廳Club Gascon的經理拉布爾(Thomas Rabuel)說,酒類消費大大減少,特別是萊斯銀行(Lloyds Banking Group PLC)等大公司今年早些時候推出工作日禁酒令後。Club Gascon為此特別增加了茶水供應,三道茶加飯菜,一共15英鎊(約合19美元),若將茶換成三杯葡萄酒,價格是22.5英鎊。

與美國人一樣,越來越多的倫敦上班族也開始選擇更營養健康的午餐,他們要麽訂外賣, 要麽去店裏買了拿走。遞送服務公司Deliveroo稱,過去一年倫敦上班族的午餐訂單增加了163%,其中意大利餐、日本料理和泰國菜最受歡迎。

午餐時段光顧Club Gascon的食客變少了。拉布爾說:除公司高管這種有錢有閑的人外,更多人還是選擇去Pret A Manger和外賣館子解決午飯。

Pret A Manger是倫敦三明治連鎖餐廳,去年在英國新開了31家分店,總銷售額增長了15%,當然這與英國強勁的銷售業績不無關係。

記者 Saabira Chaudhuri

今年1月,加州西好萊塢高檔餐廳Fig Olive的午餐時分。


洛杉磯

在這個娛樂之都,午餐聚會依然大行其道。

中午時分,洛杉磯的高檔餐廳通常座無虛席,位於比弗利山的Spago和Grill on the Alley即是如此。電影製片廠的內部餐廳也是一樣,執行總監無需走出片場,就能享受一頓全方位服務的豐盛大餐。對於不愛早起、又喜歡吃慵懶早餐或簡單午餐的人來說,洛杉磯是天堂,演員、編劇和娛樂業的其他自由職業者在這裏如魚得水。

一些長久以來頗受社區居民歡迎的餐館近來紛紛關門歇業,如洛杉磯中城的麵包店Doughboys和亞特華德村(Atwater Village)的地中海餐館Canel口。天價租金和其他相關成本是逼得這些餐館走投無路的主要殺手。

記者 Ethan Smith

去年8月的巴黎餐廳Caf口 de Flore。具有巴黎特色的傳統咖啡館迎來了與之搶奪午餐生意的新挑戰者──美食廣場和流動餐車。


巴黎

越來越多的食客從街角的餐廳門前匆匆而過,縱然那裏的服務生穿著扣領襯衫,打著領帶,縱然所有的菜單上都赫然寫著香煎鴨胸。在瑪德蓮廣場(Place de la Madeleine)四周,上班族從寫字樓裏魚貫而出,奔向一個不起眼的建築,穿過燈光昏暗的走廊,進入一個毫無法式風情的美食廣場。

廣場裏的四家中餐館和一個炸魚薯條店是吸引八方來客的磁石,客人們是在附近高端商務區上班的公司白領。這裏雖然沒有法式餐廳那麽高大上,但勝在碗裏的牛肉麵堆得冒尖,價格也公道,一碗10歐元。

這家美食廣場是過去10年巴黎午餐選擇多元化的一個縮影。亞洲小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巴黎的各個角落,與披薩店和FoodCheri等展開競爭。FoodCheri是法國剛成立不久的一家外賣遞送公司,去年融資600萬歐元。

此外,巴黎街頭也有流動餐車,它們是對耗時耗力、佐餐酒都要精心搭配的法式大餐的終極挑戰。

記者 Matthew Dalton

午餐時分,芝加哥湯普森中心美食廣場裏的Scott Diners。


芝加哥

因為流動餐車僅能泊在市中心的幾個街區,所以芝加哥中央商務區的上班族都湧向了另一個地方:美食城。

有幾家大公司將搬到市中心,隨之而來的是數千名公司職員。

六個美食城已裝修完畢,隨時準備開門迎客。大廳裏設有獨立攤位,從墨西哥卷餅到咖啡,應有盡有,可提供外賣。很多攤位由其他社區的人氣餐館經營。由於攤位和攤位挨得很近,美食城裏熙熙攘攘,猶如街頭鬧市一般。在天氣變化多端(常很惡劣)的芝加哥,這種室內小吃集市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有15個攤位的複興美食城(Revival Food Hall)的運營合夥人之一芬克爾曼(Bruce Finkelman)說:我們就像是寒冷天氣中的螞蟻,在美食城和辦公室之間兩點一線地穿梭。

複興美食城去年3月開業,地點在由伯納姆(Daniel Burnham)設計的前商業國民銀行(Commercial National Bank)大樓內。紐約的熨鬥大廈(Flatiron Building)亦出自伯納姆之手。

今年晚些時候,芝加哥將再添一座美食城──威爾斯街市場(Wells St. Market),地址在中央商務區另一端。

記者 Patrick McGroarty

紐約2015年街頭美食大賽,人們在眾多攤點前駐足品嚐。


紐約

關於權力午餐,人們已經說得夠多了。在紐約,人們玩的是權力外賣。

在紐約客眼中,午餐以前幾乎是有機會討客戶和有門路者歡心的代名詞,經常還要喝上一杯(或兩三杯)馬提尼。不過世易時移,如今連公司高管都開始去外麵買午餐,然後帶回辦公室吃。

漢堡連鎖店Shake Shack Inc.、墨西哥風味餐廳Chipotle Mexican Grill Inc.和其他休閑快餐店是紐約外賣餐飲界的中流砥柱,它們一直堅持讓快餐走高檔路線。曼哈頓熨鬥區(Flatiron District)和麥迪遜廣場公園以北的NoMad街區等時尚社區正在用新推出的眾多餐櫃攤點吸引食客前來享用午餐。

訂餐軟件的流行讓午餐變得更宜外賣,價格上有時也更優惠。MealPal是紐約的一款訂餐軟件,會員可通過該軟件預訂午餐,然後在全城的很多地方自取。該公司成立剛一年時間,現已進入美國多家城市,提供多種包月午飯套餐(30天內訂20份午餐),最低僅售5.99美元(含稅費)。

流動餐車仍是人氣之選。在曼哈頓中城,餐車沿著熙熙攘攘的街道一字排開,從中東炸丸子到韓國料理,無所不有。紐約甚至每年舉行街頭美食大賽(Vendy Awards),評選出最棒的街邊小吃。

記者Charles Passy

多倫多約克維爾社區美食雜貨店Pusateris Fine Foods的份裝沙拉。


多倫多

對那些午餐時間願意外出覓食的人來說,考慮到多倫多的天氣,沒有比地下城PATH更好的去處了。這個步行商業街長約30公裏,幾乎覆蓋了整個市中心,裏麵餐館林立,從快餐到沙拉鋪到壽司店,讓人眼花繚亂。

中午時分,人們紛紛湧入這個有如迷宮的地下城,隨便買點東西吃,然後再回去上班。一位礦業公司高管說:這裏就像是給上班族開的食堂。

而那些屁股離不開椅子的人們,可以通過手機app叫外賣。

另外,購買送貨上門的半成品食材也越來越受歡迎。加拿大半成品淨菜配送公司Chefs Plate聯合創始人謝伊(Jamie Shea)說:消費者覺得這不僅更有益健康,也省了不少錢。2014年以來,該公司在加拿大全國的累計配送量達到幾十萬份。

記者 David George-Cosh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