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的英國,怎樣從經濟上扼殺德國的戰爭潛力?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1-03-10 06:34: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280 bytes)

 

 

二戰作為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的總體戰,考驗的不僅僅是各參戰國在軍事力量組織、生產、整備上的能力,更是對各國經濟實力和總體動員能力的一次檢驗。英國與德國作為一對老冤家,也在正麵戰場和經濟戰線上針鋒相對,雖然英國人在戰場上難以贏得勝利,但卻用經濟手段不斷鉗製扼殺著德國的戰爭潛力。

戰前謀劃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雖然通過技術革新成功趕超英法,但完備的工業體係也將德國與國際市場緊密相連,沒有海外殖民地市場與原材料產區的供應,德國的工業區將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等協約國正是看準了德國經濟缺乏可持續性的弱點,通過經濟封鎖等方式,成功拖垮了軍事實力更強的第二帝國。成功的經驗,也自然被複製到了二戰戰場。

在凡爾賽和約之後的「軍備假期」時代,雖然英國在軍備重整上跟不上德國人的步伐,但是深厚的政治經濟底蘊,還是讓英國人通過專門委員會的形式,時刻緊盯德國動向,並根據不同階段德國的擴張,製定相應的經濟戰方案。

英國運輸船隊

1939年9月二戰全麵爆發後,英國迅速成立了經濟作戰部,承擔起擾亂敵國經濟、阻止敵國繼續戰爭的職責,3天後,英國人就迅速發布了對德國的貨物禁運清單,如此迅速的反製措施,充分說明了英國人在戰前細致的準備和考慮。

戰爭初期的全麵封鎖

德國是一個極度缺乏原材料的國家,對於鋼鐵、煤炭、石油、橡膠、以及錳等稀有金屬大部分都依賴於進口。對於民生更為重要的糧食,雖然有著一戰慘痛的糧食短缺教訓,但幾經努力還是無法實現自給自足。

對於德國來說,地處中歐地區的地緣劣勢,也使得英國人開展貿易封鎖更為便利。一戰期間英國的公海艦隊就牢牢鎖住了德國人奔向北海的道路,而在二戰開始後,英國人除了繼續運用本土艦隊進行封鎖外,還開始了大規模布雷。

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檢閱水兵

要想打破英國封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奪取製海權,殲滅或者重創英國的本土艦隊,但是「彩虹」之後的德國海軍仍在重建階段,少數的大型水麵艦艇仍舊遵循一戰襲擊艦的作戰思路,各自為戰,而潛艇部隊在戰前的儲備更是不足,這就導致英國的海上封鎖異常順利。

1939年戰爭開始不到一個月時間內,英國人就成功扣押了德國7萬噸石油,6萬噸的鐵礦,以及3萬噸的食品,1939年德國海外物資供應量比1938年下降了43%。

在1939年9月-12月的時間裏,英國就罰沒了運往德國的52萬噸物資,400-500艘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德國商船無法回國,甚至直接被英法等盟國扣押,德國的海運能力受到嚴重削弱,這些具有遠洋經驗的海員,也無法補充進正在快速擴張的德國海軍。

二戰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及艦載機

相比於民用物資的損失,在1939年因海上封鎖被扣押的石油、鐵礦以及食品更讓德國人心痛。在英國的封鎖下,德國通過海外貿易獲取石油、鐵礦石、橡膠等戰爭物資的可能性已經喪失。

竭力爭取第三國

斷絕了德國人從海外直接獲取物資的通道之後,對於中立國的貿易通道爭奪,就成為了英德兩國的關注重點。基於一戰的經驗教訓,簡單粗暴地阻攔或無差別攻擊中立國與敵國的貿易線,很容易招致他國反感,甚至導致外交形勢變化,德國人在一戰中無限製潛艇戰最終將美國拖入戰爭,就是例證。因此相比於海上封鎖的直接,英國人在中立國的爭取上動了不少腦筋。

最先開始的是英國的貿易限製清單,這一「光榮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拿破侖時期的「大陸封鎖」。這項舉措在一戰期間發揚光大,主要目的在於禁止英國國內及各殖民地對德直接貿易,以及通過第三方間接貿易。二戰爆發後,英國人發揮傳統,迅速將一批德國商人、企業、代理機構列入限製貿易清單,並且對於中立國與貿易清單限製上的企業貿易加以限製。

英國人確保貿易限製的方式,不單單在於軍事威懾,還在於運用貿易製裁、金融製裁、取消優惠政策等方式,「說服」第三國放棄與德國等敵國的貿易往來。對於正常的貿易需求,如民用所需的銅、橡膠等物質,則采取貿易配額的方式加以限製,這些措施的執行,雖然損害了英國各殖民地的經濟利益,但確實對於德國的海外貿易造成了災難性地打擊。

英國人可以通過海上力量威懾「說服」歐洲大陸以外國家遠離對德貿易,但是對於處於歐洲大陸或地中海區域,德國勢力輻射範圍內的國家,就難以奏效。英國人因此采取了「搶購」的方式與德國競爭,比如德國一直精心拉攏的南斯拉夫,擁有大量礦產資源特別是稀有礦產,德國人也因此通過武器換物資的方式,獲取了不少資源(南斯拉夫王國很多裝備為德式)。

南斯拉夫投降

英國人的應對舉措就是成立代表團,趕赴貝爾格萊德搶購稀有金屬。這一舉措雖然因為南斯拉夫在德國的軍事打擊下迅速淪陷而未能發揮太大作用,但經驗卻被運用到了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國身上。

某種意義上來說,英國人通過與土耳其簽訂大量經濟和約,成為土耳其各種原材料重要買家之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之前一直搖擺不定的土耳其政府,避免了土耳其像一戰那樣再次倒向德國。

德國的U艇

對於在二戰前期迅速升溫的蘇德兩國經貿合作,英國人也動過腦筋,在多次提醒無果之後,英國人甚至考慮過使用馬耳他軍事基地的轟炸機,轟炸為德國提供石油的蘇聯巴庫油田地區,但這一冒險最終因為蘇德戰爭爆發而沒有成行。

英國在二戰前和初期對於德國經濟戰的諸多措施,是基於幾百年來海上貿易和一戰現實經驗總結而成的,也確實在戰爭初期快速有效的切斷了德國獲取資源和物資的主要渠道。英國人對於德國戰爭物資特別是石油儲備的預估也是基本準確的,在物資儲備對戰爭行動的影響預判上也有獨到之處。

但也正是這些預判,堅定了二戰初期英法兩國躲在馬其諾防線之後靜靜觀看的信念,他們堅信這條防線的絕對安全,也堅信時間是站在他們這一邊最大的盟友,隻要德國人耗盡了石油,英法就能夠再次取得類似於一戰那樣的勝利,而且是不需要付出鮮血的勝利,直到法蘭西戰役災難降臨。

被德軍攻陷的馬奇諾防線

二戰是一場總體戰,經濟領域的爭鬥也是戰爭的一部分,但經濟戰是需要軍事戰場上的配合才能發揮最大作用,二戰中德國人最終再次輸在了盟國天量的物資優勢麵前,但如果沒有蘇聯紅軍的浴血奮戰,沒有諾曼底登陸的致命一擊,海量的物資儲備最終也隻能是賬麵上的數字,而無法換回實實在在的勝利。

 

所有跟帖: 

短平快的德國佬的海軍,維持不了長時間。 那個孤立無援俾斯麥號戰列艦 ,也僅能威武一下。航母太重要了。 -多城老農- 給 多城老農 發送悄悄話 多城老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0/2021 postreply 08:09:46

是的,美國二戰前一位海軍的航母擁護者說:魚雷裝在飛機上,射程一下子增加了幾百英裏。 -man008- 給 man0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0/2021 postreply 11:30:24

沒想到德國人發明了閃電戰術一下子打敗法國,把英語誌願軍趕進了大海。 -泥中隱士- 給 泥中隱士 發送悄悄話 泥中隱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0/2021 postreply 09:36: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