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聯潛艇官兵都吃些什麽?old pics

來源: 涯生 2020-12-25 09:54: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88 bytes)

潛艇作為長期潛伏在水下的獵手, 在航行過程中艇員隻能生活居住在狹小封閉的空間中,而潛艇飲食的好壞則關係著艇員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並直接影響潛艇的戰鬥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北方艦隊所麵臨的氣候極為惡劣,企鵝遠離蘇聯中心,保障條件也極為困難。因此他的潛艇部隊就成為了北方艦隊的主要突擊力量。那麽作為這樣一支遠離蘇聯本土的潛艇部隊,他們作戰時的飲食如何呢

在位於莫斯科的中央海軍檔案館裏保存著北方艦隊M-54和M-55潛艇在1943年8月至1944年1月軍事行動期間的船員菜單,最長的一次他們在海上遊弋了89天

從菜單上我們可以看到,蘇聯的潛艇艇員每天保證三餐供應。早餐主要以黃油白麵包配茶,同時要間有可可和炒雞蛋。除了這些在戰鬥期間,會食用罐頭,雞蛋以及奶酪

午餐就比較豐富了,為了補充營養每人會配發250克的葡萄酒。第一道菜通常是白菜肉湯,這中間也會替換成豆類或土豆製成的肉湯。主菜則是肉類的硬貨,有香腸,火腿,培根和熏肉等。主菜的配食為米飯,蕎麥以及豆類濃湯。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還會提供煉乳糯米粥。飯後還會有水果拚盤或者熱可可。

作為晚餐的種類也很豐富,果盤,茶,餅幹都是餐桌上的必備。配菜以豆類製作的醬湯為主,還配有肉類和魚類罐頭,有時候還有一些煉乳和煎蛋以及稀飯。

可能在現在看來這些菜單沒什麽稀奇,在菜品的多樣性和熱量的補充上也許不夠,但大家不要忘記當時整個蘇聯戰爭的巨大消耗之中,並受到了嚴密的封鎖。因此蘇聯潛艇吃的大多數都是援助的進口罐頭,如果沒有外來援助,蘇聯的潛艇是無法做到在海上還能保持這樣的菜單供應的。

所有跟帖: 

誰給紅軍援助的罐頭?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1:55:25

你從來沒有進入過潛艇吧,潛艇內部就是這樣的。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4:07:19

你說那不是潛艇,而本人進過的潛艇就那個樣子,有食堂還有睡床。不知你有何根據二戰潛艇不能坐下來吃飯。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522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5:39:25

視頻:二戰時期蘇聯潛艇內部(見上)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5:45:34

圖片是潛艇的。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20:07:07

潛艇令人感到太蔽塞,尤其是核潛艇,在裏麵有時一待就是幾個月。戰時也很可怕,被深水炸彈擊中,毫無逃生希望。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4:10:53

現在的核潛艇的條件比二戰時的潛艇要好多了,還有洗衣機。。 -jw2009- 給 jw2009 發送悄悄話 jw200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6:19:37

主要空間太小,再加上與外界隔絕,心情愉快時更難受。有沒有可能有人發抑鬱症。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20:31:30

願和平永在,戰爭太殘酷 -pangpangxiongxiong- 給 pangpangxiongxio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5/2020 postreply 17:17:19

進去過德國的U boat. 不應該有寬敞的空間放桌椅, 除非把所有前後倉的魚雷發射出去 才騰出一點空間 -行者陌言- 給 行者陌言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0/2020 postreply 07:47: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