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過年了,天氣一直不放晴,要晴不晴,要下雪不下雪的樣子,陰沉沉的。那時爸爸發配到外地,家中全靠媽媽撐著。雖然生活不如意,可年還是要過。
從臘月二十幾,每天晚上,媽媽就在廚房裏忙開了。媽媽最拿手的幾樣菜有魚糕,梅幹菜扣肉,當然還有傳統的蓮藕排骨湯。特別是魚糕,做起來費時費力,選料考究,一定要煥魚,再加進肉,雞蛋,荸薺等等,魚肉刮下來後,要放在磁盆裏使勁攪拌,料做好後,放上蒸籠蒸,然後放好備用。臨上菜時,再放進黃花,木耳,香菇,一大海碗端上桌,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是來訪的客人必定誇讚的。有幾位老朋友,一上桌,也不客氣,張口就問,那碗魚糕什麽時候上啊?
因為這道菜做起來費勁,平時我們是沒有口福的,隻有過年才能享受。而且準備的量要大,因為客人(還有我們自己家人)都喜歡這道菜。看到媽媽忙得滿頭是汗,我們是插不上手的。能幫上忙的是在做麵點的時候。媽媽把合好的麵擀成麵片,我們就拿剪刀在麵片上劃幾道口,再翻成小花的形狀,放進油鍋中炸。我們也有創意,把小麵團捏成小鴨小狗之類的,自己看著象,其實啥也不象。趁媽媽不注意,也把這些小玩藝放入油鍋去炸,當然炸好後是既不能看也不能吃的。
好容易盼到了年三十吃年夜飯的那一刻,我們去屋外放了一長串鞭炮,全家人就圍坐在飯桌旁,爸爸不在,沒人喝酒,媽媽在每人麵前放上一碗蓮子湯,對我們說:今年爸爸不在,我們就拿這碗蓮子湯當酒,祝爸爸平安無事,祝全家人平安健康。那頓年夜飯,我們都吃的心裏酸酸的,也是甜甜的。
那個年代,郵局還是國有企業,基本上能做到為人民服務,過年期間,郵局營業所都不開門,但在總營業所邊上,有一個24小時服務的窗口。第二天一早,我就受全家人委托,趕去那個營業窗口,給爸爸發去一個電報,祝他新年快樂。
往年過年,從初二開始,爸媽都要帶著我們去他們的老朋友家拜年,他們也會回訪。無論是我們出去,還是別人上我們家來,總之是來來往往,挺熱鬧的。那年月也沒有人去計算什麽卡路裏之類的,有好吃的就吃,過年的那幾天,我們都一直沉浸在快樂之中。今年過年不一樣,媽媽怕爸爸的問題牽連到老朋友,對我們說,今年過年我們哪兒也不去,就在家呆著。可那些老朋友們並不在乎這些,照樣嘻嘻哈哈的到我家來拜年。看到他們能來,媽媽自然很感激。來的客人們都勸慰媽媽,說爸爸一定會沒事的。聽到他們這樣說,我們心裏又感激又高興,看來公道自在人心,一個人的好與壞,不是由那些手中握有一些小權力的人說了就算的。
客人離去後,我們看到媽媽躲到另一間屋裏偷偷的哭,她可能覺察到被我們看見了,趕快抹幹眼淚,又笑咪咪的走回我們這邊來。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媽媽為了過好這一個年,心裏忍受了多大的悲痛,可她在兒女們麵前,總是一副樂觀開朗的樣子,不把她的悲痛和難受顯露出來,她總是那麽堅韌,不低頭,也不張揚,把對親人的愛,化成默默無言的行動。她從不在兒女們麵前發那些於事無補的怨言,她把她的愛,散發到每一天的空氣中,讓一家人都能過得快樂,默默的守候著,守候著還爸爸清白的那一天。
那個年,就這樣過去了。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想起這段往事,都為媽媽的不顯山露水的堅韌和執著而感動。這是她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媽媽的愛,會永遠陪伴著我們。
(常石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