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民歌《翻身道情》具有濃鬱陝北地方特色
《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
長征
《翻身道情》曲調旋律具有濃鬱的陝北地方特色。曲中除用慢速度演奏的音調,為表現農民對舊社會地主老財剝削、欺榨的訴苦外,主要表現得到翻身解放的民眾對共產黨的熱愛和歌頌,這首歌曲後來長期被廣泛傳唱,成為我國一首優秀的民間氣息濃鬱的獨唱作品。
《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據陝北道情音調填詞而成的民歌。1942 年,在延安的魯藝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流行於陝北各地的民間音樂.並利用這一音調寫出一首歌頌貧苦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做主人的新“道情”,這便是《翻身道情》。
十二女子樂坊演奏的《翻身道情》
《翻身道情》歌詞主要是延安魯藝文工團集體創作,由著名詩人賀敬之執筆,音樂是由劉熾根據甘肅地區的“道情”曲調加以改編的。
《翻身道情》既源於曲藝,那麽就具有了說唱藝術的特征,如速度變化大,唱時要加適當的表演,唱腔、大過門、小過門互相應和,虛詞襯腔多等等,道情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也有隻唱不說的。唱腔各不相同,有坐唱、站唱、單口、對口等不同的表演方式。《翻身道情》所依據的《陝北道情》,便是隻唱不說,以單口為表演形式的一種。
【注】道情,原屬於曲藝類種的一個演唱形式。淵源於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出世思想。原為“徒歌”(即不用任何樂器伴奏的歌唱),南宋時開始用漁鼓、簡板等樂器擊節伴奏,故被稱作“道情漁鼓”。隨著時代的變更,又同各地的民間音樂相結合,擴大了道情的題材,形成了同源異流的多種曲藝形式,如陝北道情、神池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漁鼓、湖南漁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也有隻唱不說的。唱腔各不相同,有坐唱、站唱、單口、對口等不同的表演方式。《翻身道情》所依據的《陝北道情》,便是隻唱不說,以單口為表演形式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