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介紹
古詩原文
【猗蘭操】 魯·孔子
一曰《幽蘭操》。《古今樂錄》曰:“孔子自衛反魯,見香蘭而作此歌。”
《琴操》曰:“《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曆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
隱穀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歎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
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辭於香蘭雲。”《琴集》曰:“《幽蘭操》,
孔子所作也。”
習習穀風,以陰以雨。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
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
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出自:書名:樂府詩集 (郭茂倩編)卷五十八 琴曲歌辭二
第23卷019首〖琴曲歌辭·猗蘭操〗
書名:《全唐詩》 作者:韓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古詩釋義
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采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麽損傷呢?今日的變故,並非我的過錯。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一派生機盎然,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麽不利的環境對我又有什麽影響呢?一個君子是能處於不利的環境而保持他的誌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本詞分為上中下三闕。
上闕,中心是蘭香是王者之香。
譯文:蘭花的葉子,長長的,在風中搖曳,優雅而飄逸;蘭香,在風中升騰,向四方飄揚。蘭香所及之處,所有花香都黯淡無味,並成為蘭香的一部分,眾多的花香拱衛著蘭香,蘭花的芬芳,遠而不淡,近而不濃,幽幽的從中心向八方輸布。蘭是香中之王,如果沒有人認識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對蘭花而言,又有什麽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後世有素王之說。孔子一生看似被權貴所棄,但在其思想深處,有一種“蘭生幽穀,不以無人而不芳”的自信與豁達,而這份自信,源於其堅信他所傳承的是“祖宗珍視而為後世子孫所需要”的思想之香!
中闕,中心是蘭隻為王者而香。
譯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東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雖然像香蘭一樣,不以無人而不芳,不過我也在積極地尋找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機會。周文王夜夢飛熊入帳,渭水之畔訪遇太公望(薑子牙,因周文王有“興周之業,先祖早寄希望於太公也”之說,故名太公望),從而奠定周朝800年基業,這是多麽讓人向往的啊。蘭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會讓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間蘊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張要積極尋求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機會的,他曾對子貢說:“賈之哉,賈之哉,我待賈者也!”。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說。在他看來,薑子牙“渭水之畔,直鉤而釣,願者上鉤”,就是一種積極地尋求;蘭花雖隱幽穀中,但其香揚揚奕奕,也是一種積極地尋求。孔子主張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無私心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才華“奕奕清芳”。
下闋,中心是蘭曆苦寒而成其香。
譯文:雪霜鋪天蓋地,樹冠上厚厚的一層,雖是冬天,但看起來萬物都像更加茂盛了一樣。嚴寒中,蘭的花蕾,靜靜的孕育和等待,在忍耐中積累。蘭之所以有王者之香,是因為在寒冬中孕育了花蕾,如果人們能明白這是君子應該遵守的道理和法則,那麽, 那麽後世子孫必定昌盛。
分析:冰雪覆蓋,萬物蕭條,不過雪霜覆蓋下的樹木,以蘭的精神來看,卻是一種茂盛的征兆。冬天,在視覺上是蕭條的,但在教育上,卻是曆練自我的機會。在蘭看來,苦難對於積極麵對的人將是崛起的根基。另,蘭生活的地區,冬天一般氣溫0℃左右,雖“雪霜茂茂”但是,植物是不落葉的,白雪覆蓋在植物的葉片和大地上。
古詩賞析
深穀幽蘭,清芳自足,甘於淡漠,正是象征著一個人不管是做學問還是要成就事業,都要能夠承受寂寞和忍受別人的不理解,用達觀、平和的心境去麵對風雨人生。然而,這並不隻是某種孤芳自賞的清高,而是因為學習君子之道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和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