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知青,我來回答知青在上山下鄉年代都幹了什麽?

回答: 小屁孩向知青致敬danding672014-09-21 21:16:39

看了《致敬》一文,很受感動,知青們的貢獻能夠得到你的認可和高度評價,當年的苦也值得了。不僅僅有農村孩子媽媽的眼淚,還有農村孩子的現身說法。知青們很欣慰。曆史沒有忘記他們。

我來說說知青都幹了些什麽? 選自我的博客中 《演出的話》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119/201402/11042.html

。。。。。,

據我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在文革期間,有大約1700多萬年輕人從城鎮,流向農村,邊疆,帶著他們的熱情,理想,知識和幹勁兒去的。那會兒的中國農村社會是什麽樣呢?落後,封閉,一潭靜水,生產力十分原始。知青去了,攪動了這潭水。知青在農村, 在邊疆在軍墾都幹什麽呢?不僅僅是勞動力,是軍墾戰士,還幹小學,中學教員,赤腳醫生,會計,當廣播員,唱歌演戲當宣傳隊,他們修水庫水電,建沼氣池,當汽車司機,他們科學種田, 科學育種。凡是需要文化人幹的事,以前沒人幹,他們來了,有人幹了。更有本事大的當上農場,農村幹部,參與管理,規劃農村的長遠建設。當時還看不出來有什麽變化。然而,知青帶去的東西在發酵,在沉默中等待著爆發!


雖然,經過了很多年,下鄉生活的艱苦磨難,使很多知青心灰意冷,熱情消退,理想破滅。文革結束後,他們終於像潮水似的退去了,回城了。這時的農村還是原來的樣子嗎?農村人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農村的媽媽再苦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讀書,因為他們看到了城裏來的孩子的樣子,堅信有文化才能有出息!要做文化人,要做城裏人。知青的到來,知青的貢獻是有形的,看得見的,為幾十年後中國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又過了很多年,大批的中國學子奔向海外留學。留學生不僅出自大城市,也出自偏遠的地區和農村。這時,透過來自農村孩子的媽媽的眼淚,一定閃爍著對那群知青孩子們的記憶。


起初是1700多萬城鎮知識青年到農村,邊疆去,而以後的中國曆史記載了,幾億中國青年農民從農村,從邊遠地區流入城市,流向沿海地區,成為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跡的農民工。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人力資源的流動,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流向轉變吧?顯然不是!


若你想了解當代中國,你想認識創造了今天中國經濟奇跡的中國人,你就不能不了解,不知道這群人。


這群人中的代表不僅有習近平,王岐山,他們在台上,他們的表演,天天可見,你可以平頭論足。還有蘇煒和霍東齡,以及他們的作品《歲月甘泉》。而《歲月甘泉》更貼近我們,聽《歲月甘泉》演唱會,讓你能走進知青一代人的心靈。


2007年,當年的海南知青蘇煒和霍東齡結伴重返下鄉的山村,尋根,訪親,采風,為了創作《歲月甘泉》搜集素材,醞釀感情。當時他們有很多的感慨,唯獨沒有怨恨。可是今天《歲月甘泉》問世了,卻有人說什麽,《歲月甘泉》是為文革翻案?是歌頌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偏偏要把那個年代,知青的經曆,以及知青們對青春的美好回憶和什麽怨恨連接起來。

啊,問題找到了。唯獨沒有怨恨!有怨恨必有苦毒,就心理黑暗,怎能不怨天尤人。沒有怨恨,就能看到五色斑斕的朝霞,晚霞和豔陽天,而心中滿是怨恨的眼裏除了淒風冷雨,還會有什麽?沒有怨恨,當年的磨難,於今回味,怎能不變得甘甜呢?



毋庸置疑,《歲月甘泉》是有爭論的。就是某些參加《歲月甘泉》演唱的人都說,我們能有60-80%讚同就不錯了,但是我們仍積極地參加了演唱!2013年5月18日,《歲月甘泉》在休斯頓的演出時,一位親臨現場的聽眾說,“ 起初,我也不看好《歲月甘泉》,認為是粉飾文革的作品,隻是抱著去聽聽的心態,來看了。誰知音樂跌宕起伏,一下子把我卷進來,令我回憶起自己的難忘歲月,盡管有很多苦難和淚水,盡管也是滿腹的怨恨,我流淚了,《歲月》寫的是我的生活,是我的青春,我不能不承認。”可以想見,1700萬人卷入的上山下鄉運動,曆時十幾年,從天南到海北,情況和經曆差異巨大!《歲月》記述的海南島的軍墾生活,而我經曆的是山西雁北的插隊生活。但共同點是,那個年代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在政治上,可以否定文革,否定上山下鄉運動,但無法否定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經曆。這個經曆就是我的生活,我的青春,我的生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