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結局,編劇在大故事框架上我覺得是合乎邏輯的。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職場上發生。一個有潛力、有天賦的小白(顧念不是小白暫且如此歸類),到一個企業後,領導非常器重他,這個公司給予他成長很大的幫助。然後小白變成精英,成為公司業務頂梁柱。但此時老板和管理層應該怎麽操作?這是大部分公司麵臨的管理問題。
管理層會想,我對你有恩,我"收留"並培養了你,給了你成長平台,你那麽著急幹什麽?
從小白到精英的人,則不那麽想,會不平衡。我這個能力當初去哪個公司都能成為精英,公司對我是很好,但我的成長也給公司帶來了巨大利益,一切都是我應得的。
結局就是職場精英辭職,帶走客戶單幹,鬧得兩敗俱傷,甚至反目成仇。
這簡直就是職場上的經典故事,一點也不稀奇。
回到劇情我的看法是,這更多是令儀和豐盛的問題。他們不讓顧念進合夥人,最根本的原因(劃重點)不是為了公司、顧全大局,而是——他們從骨子裏不認可顧念,不認為顧念這個"後來者"的水平和自己相當——這是他們的傲慢。這也是人性幽暗的角落。
而豐盛不顧和顧念的感情,聽到顧念自己單幹,大發雷霆。他和令儀說:我又找到了從前的幹勁,並全力和顧念單挑打官司。這太明顯了,他也是基於"一個我帶著她成長的人,我寵她可以,但她就要超過我了,這我不能接受"。
他內心深處不能接受顧念比他強。上大學時他喜歡顧念,但不敢追,女神落魄了,他才有了勇氣站出來當救世主,但是女神有一天恢複了原來的"神跡",這對於他的自尊心,是不能接受的。如果顧念在事業上跟他有平等的地位,他如何平等地愛顧念呢?
而令儀對顧念的態度雖沒有男女關係,也是如此的。歸根結底就是不平衡。不是因為背叛,而是因為傲慢。
所以這個劇的大框架是沒問題的,甚至升華了豐盛老好人的單薄人設。但我不認為這個結局成功了。原因在於劇的節奏,細節都沒安排對。最後兩集180度人設性情突變,毫無鋪墊,這是編劇最大的硬傷。
豐盛這個人設,本可以是一個有自卑心理的女神暗戀者。在他拯救女神的時候,他可以是暖男,但女神失控的時候他則因自卑徹底"黑化"。這是合理的,也是精彩的。
但這劇從始至終——也許是編劇導演問題,也許是黃曉明演技的問題,豐盛這個角色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霸道總裁+暖男",人物根本沒有會"黑化"的層次。導致觀眾看的一頭霧水。
而袁泉演的顧念,因和黃曉明毫無cp感,也讓人十分疑惑她心裏究竟是怎麽想的。
正常邏輯,要麽就是非常有野心的女強人,對豐盛有好感,但沒那麽在乎。要麽就是真的愛豐盛,雖然單幹但陷入無限自責。
現在的演繹是,我們也看不懂顧念了,在儀盛和時各種善良甚至聖母,離開儀盛和又幹的鬥誌昂揚。就像豐盛問的,你到底愛沒愛過我?作為觀眾我們也特麽被他問住了。
我覺得最大問題,就是最後兩集一切都沒有鋪墊,哪怕你花點時間渲染一下顧念的傷心,從不想接跟儀盛和對著幹,再到奮發圖強也可。哪怕你渲染一下豐盛當初在大學如何麵對顧念自卑,現在為了自信,又充滿鬥誌地跟顧念打官司也好。
都沒有。如果說這劇前30多級各種案件的"蜻蜓點水",你可以說它是節奏明快。那麽結尾這個節奏就是完全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