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說起來其實簡單,它就是一個懸疑諜戰劇,整個戲都可以整體搬遷,改個曆史朝代而不影響劇情的邏輯和完整性,比如可以改到國共內戰時期,把街亭改成四平;或者改到抗戰時期,把街亭改成徐州,無所謂的。這就像大仲馬說自己的曆史小說:“曆史是什麽?不過是掛我的小說的一枚釘子。”
再說到曆史,就更複雜一些。蜀中偏安並不是不可以,入蜀之前,本來諸葛亮隆中對都說了蜀中險固,可以自保,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圖緩進。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以蜀中為根據地的北伐,是一個鉗形攻勢:一路出漢中打長安,一路從荊州也就是以江漢平原的經濟實力為依托北上,可以指向洛陽,也可以會攻長安。再加上聯吳,總共三路,如果能實現的話,魏的確有可能首尾難顧最終滅亡的。實際上,因為關羽的失誤,蜀漢剛剛建立,就已經折損了鉗形攻勢的其中一半鉗子,而且跟吳交惡。幸虧諸葛亮後來奉行練吳政策,修補了雙方關係,否則,隆中對的三路北伐戰略隻剩一路,就完全破產了。所以,李嚴不僅是改變北伐戰略方向的問題,他還要伐吳。蜀國再江山險固,能在和魏吳兩國為敵的時候討得了好去嗎?
再者,如果我們不從當時的眼光,而從今天回顧曆史的眼光來說,蜀地固然天險,但是並不保險,“天下未亂而蜀先亂,天下已治而蜀未治”,問題在於,天下大亂的時候,四川憑借山川之險,是可以自保一時,偏安一隅的,但是如果中原的鬥爭分際,出現占統治力量的勢力,那麽進軍巴蜀其實不難,四川終究不能僅憑山川而長久自保。這一點,後來晉滅蜀已經證實了,後來清軍進川剿滅張獻忠,宋征服後蜀,都反複證明過。而唐玄宗入蜀,蔣的國民政府入蜀,之所以沒有滅亡,是因為前者安史之亂始終沒能控製中原的大部分地方,而後者日本很快就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戰略重點轉移到南進和北上之爭。所以,正反兩方麵的曆史經驗證明,四川這個地方,可以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自保一時,但是劍閣和三峽都根本沒有險要到能夠把中原的強大政權拒之門外的程度,四川無法長期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