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印度電影的印象就是愛情故事加上唱唱跳跳。看了《耳光》這部電影後,才知道自己真是小看了印度電影。
《耳光》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大約都是亞洲的緣故,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環境,家庭觀,價值觀和婚姻關係的模式,都和中國很相似。比如女性一旦結了婚,就願意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她們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精力,情感和愛好,都聚焦在以丈夫為主的家庭上麵。並且把這種聚焦當成愛情。
而處在這種環境下的男性,因為從小就看著母親是如何的圍著父親轉,父親的威嚴是如何地影響著母親的行為,以及家庭的一切都是如何的以父親的意願為圓心。他們自然也就學習並且接受了這種家庭模式,長大後,也順其自然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當成了家庭中的圓心。這導致了這些男性從來不懂得從妻子的角度去看待日常,更不能夠理解女性的感受。
在這種男性的眼裏,理想標準的妻子,應該是寬容大度。她們對丈夫的衝動和錯誤,應該原諒和容忍。隻要丈夫是顧家的。女性隻有這樣,才能夠維持一個家庭的和睦。而這些丈夫們從來不會想到,他們的妻子是有尊嚴的,她們需要被尊重。而所謂的寬容大度,其實是對她們的內心尊嚴的踐踏。
女性的尊嚴意識的提高,是和社會的進步緊密聯係的。但女性意識的提高,並不意味著男性就會自動地懂得如何尊重女性。這部印度電影就很好地反映了這種現象。
電影裏的夫妻是現代社會眾人羨慕的郎才女貌。他們之間的矛盾源起於一個衝突中的耳光。故事精彩的部分是這對夫妻以及雙方的家人如何看待和處理耳光的事件。在我看來,男主角所采取的行動,是很典型的亞裔,包括中國人在內都常見的做法。
這些做法包括:為妻子買件貴重的禮物;和妻子去高級餐館吃頓飯;要麽告訴妻子自己多麽倒黴,被他人打壓,要麽告訴妻子自己被老板看重,工作很忙碌;這些都還不奏效的話,告訴妻子自己多麽地愛她。
而關鍵的一點,在電影中發生的,是那個耳光,則有意無意地忘記了,或是故意地不去提起。當妻子為此而鬱鬱不樂時,反而被認為是不夠大度。家中所有的人,包括女方的家人,都認為做妻子的,不應該因為這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事情發展下去,做錯的人反而是女方了。
很明顯,電影裏美麗的妻子,就是男性眼中,或是傳統觀念中物化了的女性。她們被當作和所有物質層麵的東西而同等對待。所以,當妻子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決定和丈夫離婚時。當丈夫的自然地就惱羞成怒,認為做妻子的居然如此不識相,不把自己給出的物質條件當回事。這種男性的錯誤在於,他們在心裏還沒有學會和接受,以平等的態度,平等的方式,和妻子相處。更要命的是,他們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相反,他們認為犯錯的是女方。
這種潛移默化的扭曲意識,就是男性占據著家庭之中主要的位置,所有衡量家庭中所發生事情的出發點,都是以男性的視角為準。電影中的丈夫從這樣的視角來看耳光事件,他對自己行為的辨解就是:既然我又買花又請吃飯,那就是我對你所遭受的耳光的補償。有了這樣的補償,就表示一切都可以過去了。做妻子的如果這點委屈都受不了,做丈夫的也隻能無路可退,離婚了事。
這種所謂的小事,其實隻是從男性的角度來衡量。這並不是小事。而是對女性鄙視,視女性的尊嚴為無物的大事。隻不過在家庭當中這樣的事情發生時,屢屢被當事人忽視,當成了小事。這種男性即家庭,女性的存在就是維護家庭的角色的認知,在現實中真是太多了。我相信,在中國,絕大部分的家庭依然遵循這種類型的模式而運行。
這種以男性為主的家庭模式,肯定有其存在的理由,也肯定會繼續地存在下去。但這種模式給女性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與女性在現代社會中角色的衝突,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難得的是這部印度電影帶我們從女性的視角去探索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