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月18日,針對他血壓增高,血糖波動等問題組織了會診,調整了治療藥物;因膽固醇攝入過高對他不利,把他原先每天吃6個雞蛋進行了調整。改為每天2個;並提出肉類和蔬菜要適當搭配,少吃些豬肉,多吃些牛羊肉、豆製品、蔬菜等。
文革之初,少奇同誌就被以“全國最大的走資派”的罪名打倒(後來定性為“叛徒、內奸、工賊”),被軟禁於中南海福祿居。少奇同誌原先住在中南海萬字廊,1952年搬到中南海西樓的甲樓,最後於1963年9月搬到福祿居。
1967年1月,我從醫療隊回到北京醫院總值班室上班。當時醫院雖然混亂,但對劉少奇看病的問題,周總理和中央辦公廳曾給北京醫院下達一條原則:劉少奇需要看病時,經他的警衛人員與北京醫院總值班室聯係,由醫院的醫生、護士出診;藥品還是從保健藥房(文革中編入中央警衛團後勤部)發給。北京醫院那時雖發生造反、奪權的混亂,總值班室還是執行了這條規定。
據劉少奇病曆記載,我們調回中南海之前,醫院曾有四位醫生到他家出診過。為解決疑難問題也曾在他家多次組織過會診。
參加會診的專家有:北京醫院內科陶桓樂教授、外科吳蔚然教授,眼科左克明主任、口腔科李善榮主任、五官科王淑雲主任,放射科李果珍教授、嶽輝南主任;同仁醫院眼科張曉樓教授、北醫口腔科朱洪蔭教授、三。一醫院五官科薑泗長教授等。
我們調回中南海後,根據上級指示從北京醫院接過劉少奇的醫療任務和病曆。領導給我們的指示是:“劉少奇如果生病,叫你們去看病,你們就去,還要認真給他治病。”
他的屋門外有一名遊動哨兵,身邊還有一位原來的秘書,一位原來跟他多年的衛士老李和兩名管生活服務的戰士。他們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和對外聯係;部隊給派來一位年輕的廚師。這些人對他的態度還是和氣耐心的。為了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他們的工作也都盡職盡責。
從1968年2月到1969年10月,中南海門診部的醫務人員和全國知名的各科專家,按醫德規範和醫療原則,為劉少奇做了大量的治療護理工作,在他病重、病危期間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搶救工作,多次把他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
平時少奇同誌在痛苦煎熬中度日。我們則細致負責地對他進行了醫學觀察和照顧,隨時解決他健康上的需要。
1968年4月,他開始語言減少,有時糊塗,尿失禁,手抖,步子變小(碎步)。為了查明病因,我們即請北京醫院神經內科王新德主任會診,王主任雖未肯定腦部有局灶性病變,但肯定是腦供血不足引起的病態。這段時間,少奇同誌還是照常下地活動,在衛士或護士攙扶下散步,一直到他重病臥床不起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