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薄荷漢代傳入中國,唐朝開始入藥入膳

來源: 將就用 2019-07-02 19:53: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219 bytes)

薄荷估計可能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具體年代已經無法考證,但比耶穌出生早53年的揚雄(前53-18年)曾在詩篇中提到薄荷。時值西漢,甘泉宮本是秦之離宮,經漢武帝增修更加奢華。揚雄作《甘泉賦》以嘲諷朝廷追求奢靡。

 

楊雄·甘泉賦

 

平原唐其壇曼兮,列新雉於林薄;

攢並閭與苃葀兮,紛被麗其亡鄂。

 

“新雉”是辛夷(玉蘭樹),“並閭”是棕櫚,而“苃葀(bá kuò)”就是薄荷。(甘泉宮)庭院平坦廣闊,錯落有致的種著玉蘭香樹,棕櫚、薄荷聚集而生,枝葉茂盛而無邊。可見薄荷因為氣香而成為皇宮庭院植物。楊雄500年之後的南朝出了本字典叫《玉篇》,書中已經將苃葀寫成了菝葀,解釋其含義為:瑞草。

 

薄荷在唐朝登上餐桌

 

由瑞草的含義可以推斷,南北朝之前,薄荷還多作為香草在皇家貴族應用,可能未普及民眾。南北朝之後,隨著隋唐的穩定繁榮,薄荷也脫下了華麗的外裝,和它的同學小茴香(大概同一時期從傳入中國)遇到了同等待遇,成為餐桌上的菜肴。

 

唐朝的國家藥典《唐本草》在《本草經集注》730味藥基礎上增加到了844種,多出的114種藥中就有薄荷,而且把它歸為草、木、果、菜類的菜類。同時期的孫思邈也在他的《千金食治》中將薄荷歸入菜蔬中,而隨後唐朝孟詵的《食療本草》及陳士良的《食性本草》都記載了薄荷,可見薄荷作為蔬菜在唐朝已經普及,但當時名字尚未統一,薄荷分別被稱作:胡菝、新羅菝、(bo)荷菜等。

 

唐·新修本草

 

味辛、苦,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種之,飲汁發汗,大解勞乏。莖、葉似荏而尖長,根經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

 

上文是《唐本草》關於薄荷的記載。“荏”是紫蘇的古稱,說薄荷和紫蘇莖葉相似而尖長,因為它倆都是唇形科植物,所以相似。薄荷根經冬不死,種植過薄荷的深有體會。薄荷的吃法呢?可以生吃,可以煮茶喝,也可以榨汁,喝完發汗解乏。唐朝甄權的《藥性論》還說薄荷用薤(類似韭蒜)醃一下吃最好,同時提醒病剛好的人不要吃,因為怕出虛汗不止。

所有跟帖: 

好吧,嚼薄荷算對。 -要管3721- 給 要管3721 發送悄悄話 要管3721 的博客首頁 (188 bytes) () 07/02/2019 postreply 20:00:05

長安劇組在我作為曆史劇愛好者多年觀劇經驗來看,是最認真細致有才華的劇組之一。編劇水平直追大明王朝,服化道在所有唐朝劇中無出其右。 -將就用- 給 將就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2/2019 postreply 20:05:16

所以在高知高校簡直是翻起狂潮,這一周已成唐朝科普周了 -白色非色- 給 白色非色 發送悄悄話 白色非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2/2019 postreply 20:13: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