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串門兒】鄉下人的教堂

前文鏈接:【挪威串門兒】老木屋的“歪門”與“斜道”

提起挪威,你的腦海裏一定會浮現這些關鍵詞-壯美的峽灣、奇駿的山川、午夜的太陽、絢麗的極光…

等等,讓我們再加上一-古老的木板教堂

所謂“木板教堂 Stave Church, Stave,木板也),含義有二:其一,教堂牆壁采用木板; 其二,支撐房屋的主體結構也是木材。挪威的木板建物向來是北歐建築中的瑰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木板教堂了。誰讓挪威有用之不竭的森林資源呢?誰讓他們的或英雄或強盜的維京前輩們,做起木工活兒都是棒噠噠的呢?

舊時的“北方巨魔”挪威,好山好水好寂寞。四處征伐的維京人原本隻信奉自己的傳統“異教”,從沒有什麽做禮拜用的“正規場所”。自從他們的國王King Olav Tryggvasson皈依基督教後,開始頒布如下法令:所有韭菜們,要麽信奉上帝,要麽結束生命。於是,在12-13世紀期間,維京人大興土木,建造了千餘座木製教堂。盡管在那個年代,歐洲大陸上早已聳立了無數雄偉壯觀的磚石教堂。木板教堂就像繁星般在挪威鄉下的廣袤夜空下閃爍,助力著中世紀的漁夫草民,去抵禦嚴冬和海風,來迎戰貧窮和病魔。千年之後,從維京時代幸存下來的木教堂隻有30來座了,其中28座在挪威。(一不小心,我把曆史串了起來。)

我們挪威行的重要一站,便是參觀現今保存最完好的Borgund Stave Church。

初建於1180-1250年間的Borgund木板教堂的風水沒得說,背倚蓊鬱青山,近鄰秀麗峽灣,印象分先聲奪人。用焦油塗成炭灰色的教堂並不宏大巍峨,但造型上別具一格,氣質上古樸典雅,仿佛是一位潔身自好的隱士,看似低調寡言,其實胸有丘壑,眼存山河。

從結構上看,Borgund木板教堂結合了中世紀羅馬式教堂和斯堪的納維亞原木建築的特色。單說工藝,那一定是要濃墨重彩地書寫一筆的。挪威早期建設教堂牆壁時,會把成排的柱子或木板垂直打入地麵。這樣的房屋直接接觸到潮濕地麵後,木頭早晚是會腐爛的。會造船的挪威維京人蓋房子自然也是好手。12世紀起,他們采用了新興的建築理念-把木造骨架建在低矮的石頭基座上。如此革新,極大地延長了木屋的壽命,也使我們至今能夠在挪威(而非北歐其他地區)一睹老式木教堂的英姿。

從風格上看,Borgund木板教堂融合了理念衝突的“異教”和基督教的文化特征。除了陡峭的七層屋頂和高聳的頂端尖塔格外引人注目外,最讓我們浮想聯翩的是山牆上那四個飛騰著的龍頭:在中世紀的基督教義中,龍是魔鬼的象征;而在維京人的傳說裏,龍是驅邪的符號。異教徒抵禦邪惡的衛士神龍與基督信仰中的十字架,能夠在同一個建築體上並駕齊驅,多麽不可思議!值得一提的是,1530s後,昔日挪威木板教堂所屬的羅馬天主教教徒們又皈依為福音路德派教徒。

左側的紅色教堂新建於1868年,目前仍在運作中;右側則是古老的木板教堂,如今早已退居二線了。

神職人員的居所

下左:近視龍首;下右:教堂鍾樓

毫無疑問,Borgund木板教堂是我迄今見到的最奇特、最亮眼的鄉村教堂。因行程局促,我們未能參觀教堂內部,留下了遺憾。然而導遊的一席話,卻在我心底長草了:他曾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偶遇過一座極其類似的木板教堂。

與挪威遠隔千山萬水的明州,怎麽會有維京時代盛行的木板教堂呢?它會藏在州裏的哪個旮旯?挪威歸來,我開始探索明州寶藏,並頗有斬獲。

明州的Moorhead市與毗鄰的姊妹城市-北達科他州的Fargo市,同屬紅河穀(Red River Valley)地區。1820-1920的百年期間,百萬挪威移民來美謀生。阡陌縱橫,土壤肥沃的紅河穀,也吸引了眾多北歐人前來紮根落戶,開荒種地。早在1870s,斯堪的納維亞人就已占了當地人口的一半,其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新大陸的沃土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1996-2001年間,一座複製的挪威古建築-Hopperstad木板教堂矗立在紅河穀上。顯然,這是挪威後裔在致敬他們早年在北美大地開拓創業的先驅者們。

這是一個逐夢築夢的故事,這是一縷思鄉念鄉的情愫。

20世紀90年代,在Fargo市農業部工作的科研人員Gaylord Paulson提早退休了。“我應該在餘生做點什麽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問題一直在他腦中盤旋。在家鄉南達科他州,酷愛木雕的Paulson見到了一座挪威木板教堂複製品,這使他欣喜若狂,激情澎湃。“我有二十多年的木雕經驗,作為移民之子,又是基督教徒,我也可以複製一座挪威老教堂,來銘記祖輩們的奮鬥曆程,來傳播宗教信仰。” Paulson的祖父於1904 年和家人從挪威千裏迢迢來到SD,他們以務農為生,信奉福音教。我不難想象Paulson追逐夢想時的渴望,認定夢想後的激動和實現夢想中的艱辛(此處省略無數字)。

勞動節這一天,風和日麗,我風塵仆仆地來到了Moorhead市的曆史博物館-Hjemkomst中心。當我在這裏見到以原教堂全尺寸複製的Hopperstad教堂時,第一反應便是似曾相識。原來,Paulson和他的團隊複製的是挪威Vik村的Hopperstad木板教堂,它離我參觀過的Borgund教堂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更有趣的是,1884年,當Vik村在教堂重建時,正是以Borgund教堂為模板的。所以,眼前的明州教堂和我見到的挪威教堂何其相似乃爾!

挪威原版Hopperstad木板教堂 (網圖)

複製版Hopperstad木板教堂

下左:凱爾特人十字架(Celtic Cross)

圍繞教堂的是一圈環型走廊(上右),講解員很細致地解釋它的用途,聽著簡單,卻是我從前沒認真考慮過的。走廊的正式名稱是“Ambulatory”,挪威語是“Svallgang”。在這裏,領到聖餐的病患可以歇腳,手無分文的旅人可以休憩,做完禮拜的生意人可以交談(很顯然,在教堂內討價還價實在褻瀆神明)…

剛要抬腿邁進教堂,發現正門(portal door)很窄,台階很高,體格粗獷的或者個頭矮小的還真會有通行障礙。講解員及時解答了我的疑惑,入口的設計也是有道理的:一來可以抵擋挪威冬日淩冽的寒風;二來能夠將鼠類拒之於門外;最要緊的是,在你不自覺地低下頭顱時,也表達了對神明的敬畏。聽罷我若有所思,此教堂果真與尋常教堂的氣派大門大相徑庭嗬。至於圍繞門口的木雕圖案,學問更是大了,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

進入室內,一股鬆香氣息撲鼻而來,紅木、明尼蘇達白鬆、密歇根雪鬆…滿眼都是純色的木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教堂內沒有座位,沒有供暖。當年,站立的200多教徒擁擠著聽道,彼此的體溫是唯一熱源。教堂的天窗也很小,無疑,也是保溫的考量,況且,玻璃窗對窮鄉僻壤的鄉村來說,太奢侈了。

神父傳教的聖壇(左)也很樸實無華,沒有什麽彩色玻璃和聖人雕像。右為船型房頂,讓人想起了海盜帆船。

教堂中殿的天篷baldachin)特別吸睛,上麵有四個頭像。上帝位於C位的最高點;一左一右的挪威國王和王後居中;右下方的柱子上還有一個頭像。講解員說,他可能是某僧侶、某工匠,或者就是Paulson本尊:)。

天篷頂部雅致的水彩畫,講述的是聖經故事。即便是目不識丁的鄉村受眾,也可以了然於目。

近距離地參觀了木板教堂的裏裏外外後,感覺十分過癮。這是一首由維京人譜寫的建築史詩,今天讀來,依然能體味到它不朽的魅力。

同樣打動人心的是Gaylord Paulson在文化傳承中的奉獻,在理想追求中的執著。我們總愛調侃地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Paulson的壯舉似乎在提醒我們,夢想是要有的,因為它真能實現。

附一:挪威Vik村的100多位村民來美參加複製教堂的慶祝活動時,給Paulson帶來的禮物。

附二:教堂複製成功後,Paulson弘揚挪威傳統的步伐沒有停止。他和好友製作了一把挪威民間小提琴樂器Hardanger Fiddle,以紀念喜愛彈奏它的老爸。

附三:距Borgund 教堂不遠的Urnes教堂,因獨特的藝術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9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28座古木板教堂中的唯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nice post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2/2024 postreply 06:41:04

謝謝。你的上海回憶很棒。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2/2024 postreply 06:55:41

除了挪威奧斯陸的Museum of Cultural History外,在法國 Honfliou 也見到一個全木板教堂, -菜鳥show- 給 菜鳥show 發送悄悄話 菜鳥show 的博客首頁 (131 bytes) () 10/02/2024 postreply 20:51:58

Amazing church! So beautiful.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20:20:50

讚文筆! -天涯逍遙- 給 天涯逍遙 發送悄悄話 天涯逍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03/2024 postreply 14:11:55

謝謝古麗;) -XQQ- 給 XQQ 發送悄悄話 XQQ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1/2024 postreply 20:11: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