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說帆船,西班牙人把武裝大帆船發揮到了極致,他們的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主體是在卡拉維爾(橡樹)帆船的基礎上加大改良武裝起來的卡拉克帆船,也叫西班牙大帆船。旗艦,運兵跟戰船則由蓋倫帆船(縮小版降低重心的卡拉克帆船)組成。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黑珍珠號”就是一艘蓋倫帆船。西班牙駕著卡拉克帆船與蓋倫帆船搶奪美洲,黃金不斷地從美洲源源不斷的運往西班牙王室。大不列顛島上的英國人可坐不住了,他們開始組織起國營英國海盜船隊在大洋上搶奪西班牙運寶船。
(西班牙大帆船-卡拉克帆船)
(海盜們的首選-快速靈活的蓋倫帆船)
1588年7月,忍無可忍的西班牙以1587年伊麗莎白一世處死了天主教徒蘇格蘭女王瑪麗王後為借口,派遣130艘以20艘武裝蓋倫帆船為先鋒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進攻英國。英女王派遣大海盜德雷克迎戰,然而,與先前的愷撒和後來的拿破侖、希特勒一樣,菲利普二世同樣遇到了如何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難題。Again,英吉利海峽的惡劣氣候再一次幫了英國人,海盜德雷克率領的雜牌軍一開始就是狡猾的兜圈子不跟西班牙人正麵對峙,晃呀晃呀的把西班牙戰艦引誘到狹窄的法國加萊港補給,然後乘著龐大艦隊擠在加萊港期間,預測到一個有狂風的天氣用火攻,在自己毫發無傷的情況下,重傷了西班牙的五艘主力戰艦,士氣大增。之後他們再起憑借對不列顛島沿岸地理氣候條件的熟悉,跟西班牙艦隊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西班牙艦隊水手士兵出自南方,被愛爾蘭沿岸地區的七月飄雪凍得不輕,然後德雷克利用西班牙艦隊配備的加農炮射程不遠的弱點,一舉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出港的130艘船最後逃回西班牙的隻有43艘。從此西班牙一蹶不振徹底失去了海上的霸權。
各位看官說了,為什麽西班牙不重建無敵艦隊?曆史的迷人之處往往在於,一個小小小小Tiny的細節往往是左右曆史進程的關鍵。
在一封飛利浦二世寫給紅衣主教的信中,國王要求重建艦隊接著跟英國人死磕,他說“咱也不缺錢,美洲運來的黃金堆的山一樣,咱也不缺人,不缺技術,世界上最優秀的造船匠人都在西班牙!”紅衣主教寫給國王的回信:陛下,的確這些都不缺,但是造船用的橡木都砍光了!
要知道,造一艘合格的蓋倫帆船需要2000棵以上的樹齡超過100年的橡樹作為材料。西班牙帝國觸及的地區已經找不出多少這樣的老橡樹了。
反觀英國,橡樹在英國人心中如神一般的存在。傍海的島國,從八世紀維京海盜時代起。英國人就意識到橡樹資源的寶貴,規定一切橡樹全歸國王所有,如需砍伐必須經過國王的允許,而且需要補種一定數量的樹苗。在英國中世紀電影裏,往往有護員,或者護林大臣,看起來地位還不低,如果不了解英國曆史與文化還真是挺納悶的。
特別是從英王查理二世時起,橡樹更是被冠以“皇家橡樹”。其中源於查理二世1651年從蘇格蘭率軍隊至英格蘭的伍斯特(Worcester),與英國當時的革命領袖、政治家和軍事家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的軍隊作戰。戰敗以後,查理二世爬上一棵大橡樹上躲藏起來,避開了追兵。橡樹救了國王。後來,查理二世卷土重來,反敗為勝,成為英國史上著名的君王之一。查理二世便將這棵橡樹封為“皇家橡樹”。據說這棵橡樹所在農莊的主人後裔至近還每年從英國皇室領取“救命酬金”。橡樹也就成為皇室保護者的象徵-比如凱特成為英國王妃後家族或許的盾形徽章上的主圖案是三顆帶葉子的橡樹果。英國後來建造了無與倫比的“皇家橡樹號”(以橡木建造)戰艦,以及遍布全國的“皇家橡樹”酒吧,都與此事有關。
英國後來跟西班牙又打了場海戰,不過這次是作為幫手出現的,打架的正主是拿破侖法國。發生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是世界海戰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海戰的結局對英法兩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拿破侖取勝,法國軍隊將越過英吉利海峽,直取倫敦。如果英方取勝,則不僅拿破侖再也不敢覬覦英國,而且英國從此將控製海上霸權。
海戰發生時,法西聯合艦隊有戰列艦33艘,火炮2626門,官兵21580人。英國艦隊有27艘戰列艦中,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海戰的結果是英國海軍在艦隊司令納爾遜海軍(Horatio Nelson)上將的指揮下大獲全勝。法西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中,有12艘被俘,8艘被擊沉,其餘13艘艦隻逃亡。在整個海戰中,英國艦隊盡管戰死449人(包括艦隊司令納爾遜本人)、傷1214人,但卻無一艦損失。
特拉法爾加海戰以後,英國利用海上霸權迅速擴張,把世界陸地麵積的四分之一及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都囊括進來,從此建立了橫跨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海軍上將也成為英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凡到過倫敦的人一定都去過特拉法爾加廣場(見圖二),那是倫敦最大的廣場,也是英國最著名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一柱,柱下有四隻朝向四方的黑色雄獅,柱的頂端,立一銅像,那便是指揮英國艦隊在特拉法爾加港海麵上擊敗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的納爾遜。在英國的城鎮,很多地方都有納爾遜的雕像,足見英人對這位英雄的敬仰。此外,新西蘭有尼爾遜市,英屬哥倫比亞有納爾遜島,埃及阿布吉爾灣有納爾遜島。即便是香港九龍,也有奶路臣街(Nelson Street)。英國自1896年起定10月21日為特拉法加日,以紀念納爾遜。英聯邦不少地區至今仍慶祝這個節日。
納爾遜是個很戲劇性的人物。他身高1.74米,但體重不到59公斤。他在戰爭中被打斷了右臂、打瞎了右眼,且經常周期性地發燒,咳嗽、失眠,最糟糕的是作為海軍將領,他還時常暈船。但隻要戰鬥打響,他立刻變成一隻威武的雄獅。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被法艦“敬畏”號上的步槍手擊中身亡,年僅47歲。但他閉上雙眼時,海戰已經取得了順利。
得勝的英國海軍將納爾遜的遺體泡在威士忌酒裏,帶回英國本土,後來此酒風靡全球,與納爾遜不無關係。艦隊所有的海軍士兵均在帽子後麵掛上兩條黑色的飄帶(西俗以黑色為喪色),以示致哀。
後來,英國所有海軍士兵一律在帽子後麵綴上兩根黑色飄帶。再後來,這一海軍軍帽的製式為全世界的海軍所接受。文革期間,有人提出我國海軍不應當向帝國主義分子誌哀,曾取掉飄帶,文革後又恢複。
這場海戰英國取勝的原因,曆代軍事家們早已作了詳盡的分析。一般都歸結為法軍指揮的失誤和納爾遜的英明和堅毅,但這場戰爭的勝負應當與橡樹也有著重要關係。
英國艦隊司令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HMS Victory,見下圖)是用樹齡100年以上的橡樹製造的,這些橡樹在采伐以後必須經過14年的時效處理才能被用於建造軍艦。選用100年以上的橡樹是為了使建造軍艦的橡木具有更大的強度和更高的硬度。時效處理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橡木不開裂、不變形,並具有尺寸穩定性。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勝利”號的建造才一直推遲至1759年。建造“勝利”號一共用了5000棵這樣的橡樹,整個建造過程耗時19年。“勝利”號總長92米,船體長60.3米,排水量2162噸,艦上裝有104門火炮,全艦官兵850人。一次可連續行駛六個月。
“勝利”號1778年開始服役,57年以後,即1835年結束現役,隨即作為樸茨茅斯(Portmouth)軍港司令的工作船,又過了87年,即1922年後則作為文物供人們參觀,至今仍停泊在英國的樸次茅斯港,成為忠誠、勇敢和恪盡職守的永恒象征。即使以今人的眼光來看,“勝利”號仍不愧為人類造船史上的不朽之作。
納爾遜艦隊的另一艘戰艦柏勒羅豐號(Bellerophon)配備了74門火炮的戰艦在建造過程中總共消耗了至少3000棵80—120年樹齡的橡樹。該艦自1782年開始建造,曆時四年完成。總共耗費15萬至17.5萬立方米的木材。英國在建造軍艦的選材用料上毫不含糊,建造過程中精益求精,最終使英國擁有一支堅不可摧的海上武裝力量。這就是英國海軍戰勝法西聯合艦隊,卻沒有損失一艘艦船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在海戰結束的當天,當夜幕降臨時,風暴大作,一連就是四天,法軍12艘被俘的戰艦中又因此沉沒了8艘,而英艦全部完好。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英國艦艇的建造質量要遠遠高於敵艦。在當時的條件下,艦隻是否堅固,是否經得起碰撞,經得起風浪,對於海戰的勝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切,當之無愧的要歸功於英國的橡樹,是橡樹成就了大英帝國。
由此可見,橡樹對英國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英國需要橡木,但橡木從哪裏來呢?從歐洲大陸進口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整個英國的發展時期,英國一直在與歐洲列強交惡,因為前者的發展是對後者的威脅。在那個時代,橡木始終是作為戰略物資,禁止向英國出口的。當時,歐洲各國對橡木都十分珍愛,如瑞典就規定,凡是厚實的橡木,均為國王的財產。因此,對橡木而言,英國別無出路,隻有自己種。但是,英國是一個島國,沒有更多的土地用來種植橡樹。而且,橡樹的生長周期長,投資回收期也長。此外,橡樹生長的年代越久,其木材形成空洞和腐朽的可能也就越大,農民承受的風險也就越大。因此,農民幾乎完全沒有種植橡樹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政府的主導,英國就不可能大力開展橡樹的種植,也就不能建立自己的戰略儲備。
因此,英國對橡樹的種植一直都十分重視。早在1503年,蘇格蘭議會就通過了鼓勵種植包括橡樹在內的植樹法。而且,橡樹一直作為英國的國樹,被稱為“皇家橡樹”。作為海軍將領的納爾遜本人深知橡樹對海軍的重要,他是政府種植與保護橡樹政策的最堅定的鼓吹手。他曾到橡樹種植區考察,並親自向國會寫信要求重視橡樹的資源培育和保護。納爾遜的副帥科林伍德(Colingwood)——在海戰中由於納爾遜本人身負重傷最終死亡,他接替納爾遜指揮海戰——更是身體力行的大力種植橡樹的實踐者。隻要艦船一靠岸,他便帶上盛滿橡子的布袋,走到哪裏,便把橡子播撒到哪裏。直到現在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海軍軍歌仍為“橡樹之心”。
英國與橡樹的情結,還可以從另一個事件中看出。
1853年,英國皇家海軍 “堅毅”號軍艦在北冰洋迷航,被美國的捕鯨船拯救,美國隨後將“堅毅”號歸還給英國。“堅毅”號退役之後,英國利用船身的橡木龍骨材,製造了兩個辦公桌。一張留給維多利亞女王自用。另一張辦公桌於1880年由維多利亞女王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海斯。這張辦公桌也因此被稱作“堅毅桌”,被擺放在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內,至今仍被現任總統使用。
英國各地到處可見橡樹,倫敦市內,甚至有上千年的橡樹。即便如此,近年來,英國政府還是大力提倡種植以橡樹為主的硬闊葉樹。英國一民間組織計劃在全英範圍內,征集27塊林地,每一塊林地均以納爾遜艦隊27艘艦船中的一艘艦名命名,專門種植以橡樹為主的硬闊葉樹。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得以順利開展。種植橡樹不僅可以使英國在經濟和環境上受益,還可以弘揚英國的文化。
在賭國運的戰爭中,被“橡樹植樹運動”救下一命的英國,在後來的發展中,更將這一傳統發揮到了極致。連選擇殖民地時,也是優先選擇新英格蘭、加拿大等出產橡樹的地區。英國18世紀最偉大的海軍上將納爾遜也是該政策的推動者,他曾親自致信國會,要求重視橡樹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在納爾遜戰死後,接任他的副將科林伍德更是“種樹狂魔”,常年帶著一個裝滿橡樹種子的帆布袋,隻要看到有適合橡樹生長的地方,就隨手撒上一把種子。
我在Markham住的時候每年春天Unionville 小鎮上有一個可以坐著馬車遊行的Festival,道路旁會發給孩子們小樹苗鼓勵孩子們在適當的地方種下。幾乎每一年,我們領到的都是橡木小樹苗,我記得曾把他們種在森林的邊上,小池塘的四種,有時候還會回去看看他們是否成活了。無獨有偶,我搬到西邊了,旁邊的Streetsville 小鎮每年6月的蜜蜂麵包節也會有給孩子們贈送樹苗的組織,其中有鬆樹,也有橡樹。我們把他們沿著Credit River種下去,也會常常去看看,有時會驚喜的發現,有棵小樹不僅長高了而且不知道是誰還圍上了防止水獺咬斷的鐵網。
我兒子從九歲開始參加了海軍童子軍,他的軍樂隊小號練習經常用“橡樹之心”來吵我的耳朵,之前沒注意過歌詞,最近留意了一下,竟然是非常的“不知所雲”但是又特別“海軍”(捂臉)
加拿大版本Canadian Version
Come cheer up my lads, tis to glory we steer,
To add something new to this wonderful year;
Tis to honour we call you, as free men not slaves,
For who are so free as the sons of the waves?
(Chorus)
Heart of oak our ships, jolly tars our men,
We always are ready, steady boys, steady.
We'll fight and we'll conquer again, and again.
We ne'er see our foes, but we wish them to stay;
They always see us and they wish us away;
If they run we will follow, we will drive them ashore;
For if they won't fight we can do no more.
(Chorus)
They say they'll invade us, these terrible foes;
Frighten our women, our children, our beaus;
But should their flat-bottoms, in darkness get o'er,
Stout Britons they'll find to defeat them ashore.
(Chorus)
Britannia triumphant, her ships rule the seas,
Her watchword is justice, her password is free.
So come cheer up my lads, with one heart let us sing,
Our soldiers, our sailors, our statesmen, our Queen.
Oakville, 在大約150年以前,沿著12裏溪和16裏溪的這一廣大地區是一片白橡樹眾多的森林,一群蘇格蘭裔的移民買下了這塊地,建立了村鎮,稱之為橡樹屯,當時,這裏是約克郡(後來叫多倫多)主要的船舶製造基地,不僅打造度過大湖的內陸船,也打造跨洋的大帆船。一個多世紀過去了,木質船身基本被鋼筋鐵骨所替代,但是寄托於橡樹上的情節卻一代代的傳了下去。
小小的Oakville鎮曾經是美國水上運糧船入境的關口,大量北國黑奴逃亡“應許之地”—北極星所指向的地方即從此處藏身於運量船入境恢複自由之身。鎮雖小但是教堂密度卻非常大,曾經有兩所黑人教堂,至今還屹立在湖濱道旁,默默訴說曆史的故事。
站在昔日的碼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