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裏耶清真寺(Kariye Mosque),又稱科拉清真寺(Chora Mosque),位於伊斯坦布爾的巴拉特地區,教堂因精美的拜占庭後期的馬賽克和壁畫而聞名,它被認為是最美的拜占庭教堂之一。原建築可以追溯到4世紀,教堂位於君士坦丁堡城牆外,所以也被稱為 科拉教堂 (Chora church),( Chora在希臘語中意為“在鄉間”)。教堂經過多次重建和擴建,最重要的翻新發生在14世紀初,由Theodore Metochites資助,他為教堂裝飾了至今保存完好的馬賽克和壁畫。這裏必須提及帕裏奧羅哥複興(Palaiologan Renaissance)。帕裏奧羅哥複興是指拜占庭帝國最後一個王朝——帕裏奧羅哥王朝(1261-1453),雖這一帝國處於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但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學術和科學蓬勃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對歐洲的文藝複興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Kariye 清真寺的壁畫和馬賽克是這一時期在藝術上的傑出代表,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後,教堂在1511年被改建為清真寺,即使在教堂成為清真寺後的大部分時期,此地的馬賽克和壁畫也沒有完全被遮蓋,我猜想也許教堂位於巴拉特地區,這裏的族裔混雜,所以人們相互間比較包容吧。1945年卡裏耶清真寺轉變為博物館,稱為卡裏耶博物館(Kariye Museum)。2020年,它又再次被改為清真寺。四年來這個教堂一直處於修複狀態,沒想到2024年5月6日修複完畢對外開放了,這對我真是一個驚喜。
從外表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拜占庭教堂,有一個宣禮塔,教堂規模不大。因為現在已是清真寺了,所以可以免費進入。去時遊客不多,但要經過嚴格的安檢,這是在其它清真寺沒有遇到過。很可惜聖殿(Naos)不讓進,也許是祈禱時間。聖殿外的內前廊(Inner Narthex)外前廊(Outer Narthex)和邊上的小教堂側堂(Parekklesion)全部覆蓋絕美的壁畫和馬賽克,人物形象細致生動,麵部表情豐富,色彩絢麗,一反宗教題材馬賽克僵硬刻板的模樣。很難想象這裏是清真寺,也非常驚訝不同的信仰可以在此地如此的互相包容,共存。真希望這不是修複後短暫的展出。內前廊的馬賽克主要是關於耶穌基督的故事,而外前廊的馬賽克主要是講敘聖母瑪麗亞的故事,教堂的側堂,覆蓋著濕壁畫。這裏的壁畫以《最後的審判》和《複活》(Anastasis)為主題。因為沒想到能進入這個教堂,功課做得不細致,幸虧在那裏看到一個老師模樣的人在給學生做介紹,用的是英文,我也蹭了一星半點的知識,回家後又補了點功課。
外前廊 :有關聖母瑪利亞生活的精美馬賽克
The Genealogy of the Virgin
The Three Magi Before King Herod
Virgin Mary Blessed by the Priests
內前廊 有關耶穌基督的事跡
Christ Pantocrator
請願 Deesis ,聖母瑪麗亞向基督懇求寬恕和救贖(圖右下側是Maria Palaiologina的畫像,下個景點會提及)
教堂的側堂 耶穌復活(Anastasis)濕壁畫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ement)
走出教堂那一刻,抬頭看到藍天上飛機留下的痕跡
離開科拉教堂後,跟著Google地圖來到了附近的聖母瑪利亞教堂(Saint Mary of the Mongols),一座東正教教堂,建於1281年,由拜占庭皇帝邁克爾八世·帕裏奧洛戈斯(Michael VIII Palaiologos)的女兒瑪利亞(Maria Palaiologina)創建。瑪利亞後來嫁給了蒙古伊兒汗國的大汗阿八哈(Abaqa Khan),因此被稱為“蒙古人的瑪利亞”。在科拉教堂的耶穌像右側下方能看到瑪利亞的畫像。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聖母瑪利亞教堂是少數沒有被改成清真寺的建築之一。據說,是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自簽發許可,允許教堂繼續作為基督教禮拜場所。聖母瑪利亞教堂不僅是宗教禮拜場所,也是拜占庭藝術和建築的珍貴遺產。可惜我沒有事先做好功課,看到教堂鐵門關著,就在周圍轉了轉,事後得知,其實可以按門鈴進入教堂的,裏麵有許多精美的馬賽克和壁畫,都到了門口,卻還失之交臂,惋惜。當然教堂外麵也是極美的,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巴拉特區位於金角灣西岸的一個丘陵地帶,街區內的地形起伏不平。區域內有許多陡峭的坡道和狹窄的街道,大部分街道鋪設有鵝卵石,也增加了行走的難度,尤其是在坡道較陡的區域。還好我是先去了Kariye Mosque, 基本上一路是下坡,途中也見到不少人從金角灣往上走,著實讓人佩服。巴拉塔的五顏六色的房子非常引人注目,每一棟房子都有獨特的色彩和設計。這個地區是各種文化和宗教的交匯點,擁有許多曆史悠久的教堂、清真寺和猶太教堂,如今這裏主要居民是土耳其人和來自中東、非洲和亞洲的新移民。巴拉特近年來也吸引了許多藝術家,他們在這裏開設工作室、畫廊和手工藝品店,成了藝術家聚集地,也吸引了眾多的遊客。隨著遊客的增多,這裏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也隨之大漲。
坐船上了癮,傍晚又出發去亞洲了。這次是從Eminönü碼頭乘船去卡迪克約(Kadiköy), 一個位於亞洲一側的社區。這是一個曆史悠久且多樣化的區域,有許多時尚的商店、餐館和咖啡館,提供各種當地特色的小吃。這裏遊客不多,煙火氣十足。賣蔬菜,水果,水產的店鋪比比皆是,真是一個過日子的好地方。以後有機會可以在此地找個民宿多住幾日。這裏交通也特別方便,除了渡輪, 還可以乘火車穿過海底隧道(Marmaray Tunnel)直達老城。在Kadiköy吃了晚飯,天色已暗,乘渡輪回旅館,再看看博斯普魯斯海峽和老城的夜景。
Kadiköy的地標,銅牛。
第二天一早去了著名的大巴紮,必須花完剩下的土耳其裏拉,裏拉不斷地貶值,留著也沒用了。清早的大巴紮遊人不多,商家很隨和,這裏的生意人英語都說得很好。我買了兩個漂亮的小包。正說著別買了中國製造的回家(沒貶義),店家說話了,放心吧,都是當地貨,現在裏拉貶值,已經不進中國貨了,太貴了。
Grand Bazaar 大巴紮
去機場的路,一步三回頭
我還是順著來時的路,乘地鐵去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20天的土耳其之行終於結束了。想起在錫瓦斯遇到的三個女孩子,當時她們一定要我說,最喜歡土耳其哪一個地方,我很圓滑地回答說,我的旅行還沒有結束呢,當此刻旅行快結束時,我還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所到之處都留給了我難以忘懷的記憶!
完。謝謝跟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