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影響地名翻譯的因素就更多了,特別是中文不僅有曆史原因,還有方言等因素,中港台對很多地名的叫法都不一樣,比如Montreal 大陸翻成“蒙特利爾”,香港人叫 “滿地可”,台灣人則叫 “蒙特婁”,差別還是挺大的。而意大利的佛羅倫薩,按意大利語音譯的話“翡冷翠”才更接近。“漢城” 是一個特例,自古的那裏就叫漢城,根本就不存在“首爾” Seoul, 是後來韓國去漢字化,自己發明了諺文,生生造出來的一個叫“??”(文學城這邊顯示不出諺文)的韓文新詞,意思是“首都/京城”,這個詞拉丁化的發音接近Seoul,所以才音譯成“首爾”,但首爾並不等於漢城,也就是說“漢城”並不是一個譯名,它原本就叫漢城,隻是後來韓國自己把它改名了,比如1988年的奧運會,現在仍然叫“漢城奧運會”而不是“首爾奧運會”。韓國所有地名至今仍然都在用漢字名稱,比如釜山、仁川、光州等,唯獨這個“首爾”被寫成“??”或“Seoul”,而不是“首爾”。
對於翻譯名稱來說確實是沒有絕對的對錯,主要還是約定俗成和先入為主,應該說中文正規出版書麵翻譯還是用“郵輪”的多…
本帖於 2024-05-09 21:10:29 時間, 由普通用戶 雲燕假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