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克羅地亞 Croatia
克羅地亞是這次行程中的重點,而Plitvicka 湖 (國人俗稱16湖)更是重中之重。我們預訂了國家公園三個旅館中地點最佳的那個。園內連接各景點的交通車(shuttle bus)車站和船碼頭就在旅館房後,很方便。我們5/15下午到了旅館,安頓好就去買公園的票,其實這是乘車和船的票,因為公園進出並沒有要票。走前我在網上查,住在園內,一天的票可以用兩天,優惠。而買票時得知住園內,一張票可以用五天,這給了我們大大的驚喜。我們每人隻花€23.50 一張票。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由於連日的大雨,上湖區關閉了,隻有下湖區開放。上湖區四個湖,下湖區12個湖,據說下湖區是最出片的地方,所以我們還沒有太沮喪。我們乘shuttle bus到了station 1,冒著小雨拍了霧氣蒙蒙的湖水和瀑布,從station 1 可以走湖中棧道一直通到船碼頭P3,乘船回到P1,也就是我們旅館的後方。問了6點30 是最後一班船,棧道要走一小時,看看時間還來得及,我們就下去走棧道。景色之美讓我們不停地拍照,雖不敢貪戀,時間還是很快地溜走了,可碼頭仍不見蹤影。碰到對麵走來的人說最後一班船是6點。我們小跑著趕路,顧不得再拍照,雨下得也更密集了,有些地方湖水已經漫過了棧道,眼看著6點的一班船開走了。我們跑得氣喘籲籲,稍事休息,好在6點30分 確實還有最後一班船,我們趕上了。
第二天下湖區也關了,隻能在岸邊,即是山崖邊觀看有限的景致。上午出去走了走,都是第一天看過的,雨又不停地下,中午我就回來了,我們幾人在旅館小酌一下,等另兩位不畏風雨的攝友歸來。下午開車出去,我買了雨傘和雨衣。來時沒想到下這麽多天的雨,隻帶了一件小小的雨衣,相機無法得到保護。第三天上下湖區還是關閉,我們冒雨乘船到湖對岸,從不同的角度又拍了大瀑布。聽旅館的人說,往常五月是最好的季節,雨量充沛,而今年是從沒有過的最大的降雨。帶著稍許的遺憾,我們第四天一早就離開了這被譽為歐洲最美的水係16湖。
下一站還是看水,Vrata Krke 國家公園,我們住在公園入口處。同樣是大水衝了龍王廟,棧道全部被水淹沒,周邊的樹木都被淹了一半。我們還是隻能在岸邊走一走,但也感受到她的衝擊力。
相距一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Split古城區,狹小的街道根本無法停車,但市政也貼心設計了一小塊可以臨時停車的空地,我們可以在此卸下行李再找停車位。旅館在一個隱蔽的巷子中心小廣場的餐館旁,看著Google Map,我們就近在咫尺,卻走不到。問了路人,指點我們向前,左轉。我們一直走,錯過了左轉的小巷口,剛才我們問路的男子追上來告訴我們在哪轉,感慨一路上都是熱心人。安頓好之後,馬上驅車去Omis拍夜景。我沒有確切的地址,隻是看到網上的一張照片,憑著直覺我們開到了拍攝點附近,找到停車位,問路人怎麽付停車費。女子告訴我們在這裏的售票機買一小時的停車費,開到附近某處可以停一天。我繼續詢問怎麽走,那裏會不會有停車位?女子說,有很多車位,因為這是隻有當地人才知道的秘密。這時一個一直在聽我們對話的男子說他知道附近的免費停車場,還知道我們要拍夜景的地點。我聽了好高興,就邀他上車給我們指路。來之前我還一再跟朋友說,我不確定能不能找到拍攝地點,隻是來碰碰運氣。M先生帶我們到停車場,可是現在已經改收費了,他說沒關係可以停他朋友家。他朋友就住在馬路對麵的居民樓,我們停好車跟他走,得知他是這裏土生土長的,曾在韓國工作過,對中國略有所知,現在退休了。他給我們介紹了他兒時的舊居,厚厚的石頭牆,很有特色的門框,現在人去樓空,盡顯滄桑,牆上掛著文物保護的牌子。
他帶我們走到 Mirabela 要塞的階梯前,從這裏上去就是我們要找的拍攝點。看看時間還早,就在對麵的咖啡廳坐下,那是他同學開的,我們正好想請他喝一杯咖啡以示謝意。邊喝邊聊,他告訴我們Croatia的人是世界最高的人種,他1米93,在家中4 兄弟中是最矮的。男人要不到1米8就是矮小的了。知道他正在做房地產開發,我們說下次來就找你租房子了,他爽快地說,你們是我的客人,免費。我們聽了大笑,希望我們真有機會再來第二次。時間差不多了,我起身去交錢,誰知隻收歐元現金,而手中有歐元的“管家”在旅館休息,沒跟我們來拍夜景。當時好尷尬,問老板美金可不可以,回答是NO。真是急死人了,難不成要好心的M先生請我們嗎?正當我手足無措時,坐在吧台旁的兩個小夥子說可以換歐元給我們,我是喜出望外,可有救了!誠心跟兩個小夥至謝:You saved my life! 他們兩人一起湊了歐元, 跟我們換了$20美金。你可能會驚訝,5個人的咖啡怎麽這麽便宜?告訴你,還不到10歐!付了款,,我可是舒了一口氣,依依不舍地跟M先生告別,也順便邀他到美國和中國來玩,我們會做導遊陪他……
登要塞也是要門票的,幸好換了歐元,剩下的剛好買門票。我們占到了理想的位置,拍了日落和藍調時的夜景,這是連續一周下雨後的第一個晴空萬裏的夜晚,我們盡情地拍攝,大有所獲,久久不願離去。
回到Split古城,正為哪裏能停車心有疑慮,又有好心人告訴我們城牆外就可以停,也剛好有一空位。到此這一不確定的夜拍計劃算是圓滿地劃一句號。
第二天一早我們匆匆遊曆了古城,開了145 KM到了亞得裏亞海度假勝地Dubrovnik杜布羅夫尼克。老城區也是要重點訪問的世界遺產,也因作為熱門劇集《權力的遊戲》君臨城(King’s Landing)的主要取景地而爆紅,迎來了不少前來朝聖和一探究竟的劇迷和遊客。
杜市就是個山城,房子建在山上,一層層的像梯田。大約在最後的200米內,幾個上坡的急轉彎,上到了我們預定的公寓的層麵。房前的路相當窄,倒車錯車極具挑戰性,又遇一位熱心人,指引我們暫停到一處平坦的停車位,又幫我們打電話給房東,房東說馬上來接我們。車開上來時我看到了我們該找的地址,就下車往回走,其他人在停車處等,很順利就找到了那個公寓,裏麵有一男孩,他說我們要找的是他媽媽。層層梯田式的建築,如同地道戰,可以看見,可以走到,可就是不知如何能開車到達。我正在問他怎麽能開車過來,隻見更小的一個男孩已經提著我們的一個箱子上來了,出門一望,大隊人馬到了,車也停到了車位。原來那兩個男孩是兄弟倆,跟外祖母住在一樓,他們的父母並不住在杜市。老太太(其實並不老,應該叫大嬸)上來跟我們打招呼,囑咐注意事項,她是德國的移民,不會英語,男孩給我們翻譯。安頓好後,推窗望去,看到一小片菜地,生菜、小蔥都很茂盛,我們正懶得出去買菜,就衝一樓喊 Hello,hello, 祖孫都出來抬頭望向我們,我們說想買他們種的生菜,大嬸馬上就給我們拔了兩棵很大的綠油油的生菜,還指著小蔥問我們要不要,這正中我們下懷,隻是不好意思要太多,我們拿到菜後問多少錢,男孩說,是“Grandma gave to you, no need money”。我們感激不盡這位好心的德國大嬸,連聲道謝。
第二天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無處不在的階梯,爬上爬下地來到古城。一進Pile Gate城門就是筆直的史特拉敦大道(Stradun),石灰岩的地磚,曆經歲月腳步的打磨,像大理石一樣光滑,非常搶眼。兩側餐廳、酒吧、咖啡廳、禮品店吸引著人們。一樓都是拱形的綠色門窗,彰顯著曆史的厚重。史特拉敦大道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座鍾樓和噴泉。這裏是13世紀以來人們的活動中心。
一側的總督宮(Rector’s Palace)建於1435年,經多次改建,融入了文藝複興、哥特、巴洛克風格,古樸典雅的拱形圓柱長廊讓我駐足良久。
聖薩維爾教堂(St. Saviour Church),供奉杜布尼克守護神的聖布萊斯教堂(Saint Blaise Church),無一不是建築精品,讓人目不暇接。
而杜布羅夫尼克大教堂(Dubrovnik Cathedral)更是亞德裏亞海最宏偉的教堂,科林斯柱(Corinthian columns),巴洛克圓頂(Baroque dome)都令人歎為觀止。據說這座大教堂是一位英格蘭國王在洛克魯姆島(Lorkum)附近遇難,得到杜布羅夫人民的照顧,國王為謝恩贈與錢幣修建了杜布尼克大教堂。
我們在古老的市場Luza Square露天餐廳吃了午餐,漫步在出售新鮮農產品的集市,沒走幾步就到了耶穌會樓梯(Jesuit Staircase),這是另一個杜布羅夫尼克地標,它是羅馬西班牙廣場階梯的翻版,更是該市巴洛克式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也是影集《贖罪之路》的原形。樓梯的頂部是聖依納爵教堂(St. Ignatius' church)仍是巴洛克風格,裏麵有精美的壁畫。
昨天五月二十一是周日,古城人太多,很難拍照。今天我們重點放在攝影上,去找尋我們渴望拍攝的影像。沒進古城之前就在窄窄的巷子裏發現一個停車場可以拍到羅維裏耶納克要塞(Fort Lovrijenac),前麵有野花可以做前景。這座易守難攻的要塞建於11世紀,位於城牆外一塊突起的巨大岩石上,是最著名的防禦工事之一,旨在保護城市免遭威尼斯人的入侵,通常被稱為“杜布羅夫尼克的直布羅陀”。要到達要塞你必須爬大約200級階梯,對於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就免了。如果你有體力一定要上去看看,上麵的風景定是無敵的。聖約翰堡(Fort St. John)初建於14世,與要塞一樣從未被擊垮,是公認的中世紀最偉大的防禦工事。
遊船也是要坐坐。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就選了45分鍾,環繞Elaphiti群島的Kolocep,Lopud和Sipan三島遊的快艇。海風拂麵,四周的美景一掠而過,也看到藍洞前遊泳的俊男美女,沙灘上享受日光浴的人們五顏六色的泳裝,健美的身材。悄悄說一聲,巴爾幹的人都很漂亮,喜歡拍人像的攝友若來此,一定不虛此行,所拍素材,回去開個影展綽綽有餘了。
聖方濟修道院the Franciscan Monastery,多米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我們隻是遠遠地看看拍一下,連古城牆也沒有上去。白天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
今晚是我們在杜市停留的最後一晚,預計登頂看日落和城市夜景。在古城邊有纜車可以登頂Mount Srd。我們就住在半山腰,年輕人完全可以徒步爬山或開車上山。我們跟房主說幫我們要出租車。房主的先生答應帶我們去,講好了時間、價錢就出發了。其實上山的路並不難開,而且他出村的地方並不是我們入村的進口,沒有那麽陡峭彎曲,我們是被進村時的艱難嚇住了,所以停車後,再沒有開出去,直到離開。
山上有個餐廳和博物館,我們都沒有駐留,而是馬上找拍攝點。在那裏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古城牆,還能看到藍色的亞得裏亞海(Adriatic Sea)和拉巴德灣的美景。轉瞬就到了我們約定的下山時間,可我們還沒有盡興,就跟司機說我們再過半小時走,願意加車費,他毫無怨言同意了。可再怎麽拍,也難把所見的瑰麗夜景都記錄在相機裏。
杜市無愧於“亞得裏亞海之珍珠 ”(The Pearl of the Adriatic)的美譽。蕭伯納曾說: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要到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卡。若能再來,不要這麽匆匆,多呆些時日,享受大海的蔚藍,沙灘的陽光,徜徉在古城的落日餘暉下,細細品味那些科特、巴洛克、古羅馬、文藝複興時期的精美建築,品嚐詩在遠方的酣甜。
首都薩格勒布(Zagreb)是我們這次巴爾幹行程的起點和終點。我們訂的公寓在下城區,按著門牌號碼找還真不太容易,我們在街上轉了兩圈還是沒看到。於是我下車探尋,原來在兩棟建築物的間隔中就是我們訂的旅館,按了門鈴,老板已經在等我們了。兩棟建築之間隻夠一輛車通行,我們小心翼翼地把車開進來停下,這時大家都慶幸沒有租大車。在機場租車時,我們還糾結是租大車還是full size的車,車行給我們看了一大一小兩輛車,兩輛車後備箱的大小是相同的,隻是大車的座位更寬敞一些,我們關心的是能否放下行李,所以租了輛嶄新的奧迪。車身小了點,但後座坐三個人還算好。
安頓好了後我們就出去逛街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鋪林立,散發著蓬勃發展的活力。薩市是克羅地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擁有一些最好的博物館,餐館和購物場所。我們找到食品店,買了所需食材就回來了。也有兩位隊友,不畏長途飛行舟車勞頓,拍了很久,天很黑了才回來。
大家對這處住所很滿意,回來還想住在這兒。我問老板5/31和6/1兩天是否被book了,他告訴我,5/31日可以, 6/1 他可以給我們樓上的3個單間都帶浴室但沒有廚房。那也不錯呀,有沒有廚房無所謂,因為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去機場了。他還給我們減了6/1的房價,於是我把出發前已經book的另一家旅館取消了。
從我們住處走一個街口就是克羅地亞國家劇院(Hrvatsko Narodno Kazaliste),建於1895年,一些世界著名的歌劇芭蕾舞都在這裏演出過。前麵的花壇很漂亮,為了美麗的前景,我們趴在地上拍,路過的行人都側目相看,也許他們在想,哪來的鄉巴佬?卞之琳的《斷章》湧上我的心頭:“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借題發揮,我也胡謅幾句:你趴在地上拍風景,過往的行人在路邊看你,鮮花樓宇映入你的相機,你驚擾了別人的目光。
下城區(Donji Grad)是比較現代化的,有世界級的博物館、劇院、藝術館, 是城市的文化中心,亦有商業區。劄格雷布(Zrinjevac Park)小公園,托米斯拉夫(Tomislava)廣場相毗鄰,盡頭是中央車站。 廣場中央矗立著克羅地亞第一個國王托米斯拉夫的騎馬雕像。周邊豔麗的黃色的建築,噴泉、鮮花、綠地,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景象,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薩格勒布是中歐曆史名城,上城區(Gornji Grad)集中了中世紀的建築,鵝卵石街道和紅瓦屋頂,都令人難忘。耶拉契奇總督廣場(Trg bana Josipa Jela?i?a')是城市的主廣場,前麵的大街就是上、下城的分界線。耶拉契奇總督的雕像是克羅地亞爭取民族獨立的象征,鐵托時期曾被替換成一個遊擊隊員的雕像。廣場右側有個不顯眼的噴泉(Manduševac),自古就是城市的水源,也是Zagreb名稱的起源。噴泉在1898年重建中被掩埋,直至1986年才重新被發現。
老城僅存的一座石頭城門(Kamenitih vrata Stone Gate),1731年附近一場大火,木質建築都付之一炬,唯獨城門內測一幅聖母抱嬰的畫像毫發無損。現在人們把這幅畫供奉在此,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遊客絡繹不絕前來拜祭。這讓我想起2018年遊曆西班牙古城薩拉戈薩(Zaragoza)時,聽說皮拉爾聖母大教堂被投下3枚炸彈,居然都沒有暴炸,不知是否真有神跡?對麵是洛特爾薩克塔樓(Lotrš?ak),塔上至今還保留著一門大炮,到中午12點整時,大炮就會鳴響,這已成了薩市的一個傳統。其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長期以來一直是薩格勒布最知名的地標之一。旁邊還有迷你小纜車,全長僅66米,1893年通車至今有著百年曆史。
享譽盛名的新科特式的薩格勒布大教堂是在1880年地震後又重建的,兩個高104米的尖塔又在2020年的地震中倒塌,正在維修,雖然不能看其全貌,但其宏大肅穆莊嚴依然猶存。聖母瑪麗亞的塑像高高地矗立在廣場上。
最吸睛的聖馬可教堂(St. Mark Church)也在維修,馬塞克的徽章屋頂右邊是薩格勒布的城徽,左邊是克羅地亞王國時代的標誌,鑲嵌著羅馬式窗戶。這個小而精美的教堂建於13世紀早期。總統府、國會大樓,最高法院都在此。Kaptol廣場,Dolac水果和蔬菜市場,盡在眼底。獨一無二的失戀博物館(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2011年獲得歐洲最有創意博物館獎。
格裏奇隧道(Gri? Tunnel)建於二戰時期,為了居民躲避戰火。曾一度廢棄,後有人在此開Party,營造五彩的燈光效果,才重被修繕,成為了今日的旅遊景點之一。
Croatia有綿長的海岸線,璀璨無比;有古老的曆史,令人緬懷;七處世界遺產,且看且珍惜。慢慢地走,靜靜地看,擁抱曆史,體驗今生,一半清醒一半醉,瀟灑走一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