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非洲的遊獵之旅
遊獵譯自Safari,是東南非沿岸斯瓦希裏語詞匯,源自早期阿拉伯語單詞Safar,意指觀察獵物。當代專指非洲東南部觀賞野生動物之旅,與狩獵無關。在南部非洲嚐試過各種遊獵方式、追蹤“五大獸”(獅子豹子犀牛大象和野牛), 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列名如下。前六也是遊獵業內公認排名,後五是個人偏好。
1)奧卡萬戈三角洲 - 世界最大內陸三角洲、最佳觀象地、也是唯一一個水陸空三棲遊獵場,位於博茨瓦納北部的一片巨大沼澤。麵積2萬平方公裏,隨季節變化,水源來自安哥拉南部高地,被山川阻斷, 在沙漠中流散成無數水道瀉湖,形成內陸三角洲奇觀。水流最終蒸騰揮發,河道消失,被稱為“找不到海洋的河”。三角洲內草地和河岸,隨季節洪水而淹沒露出,周而複始,上百種哺乳動物、幾百種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生機勃勃。3月上遊暴雨季節,河水溢出,動物逃離沼澤退入陸地,5-10月洪水退去後返回。博是擁有野生大象最多的國家,有13萬頭, 大部分在三角洲國家公園。
三角洲的大象愛吃蘆葦根,用鼻子卷起後,在水中反複清洗幹淨才大塊骨朵。
警覺的大象發現了我們
奧卡萬戈有個小機場,供遊客空中遊獵。飛行員兼職導遊,通過耳機告訴遊客動物群在“幾點鍾”方向。為避免驚擾動物,飛行高度限製在300米以上。
2)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大草原(+肯尼亞的馬賽馬拉) - 上演“動物大遷移”的劇場,是旱地遊獵首選,“人生必去之地"之一,經曆一次終身難忘。去塞倫見過自駕的歐洲資深驢友,一般人還是要自帶司機導遊,可以專心觀賞動物。大遷移沒有季節性,動物群一年四季都在移動,逐水草而遷,腳步從不停歇。不同季節去,應選不同路線。最震撼的場麵,是置身一眼望不到邊的角馬斑馬方陣中,穿過滾滾塵土,在大草原中一齊向遠方奔馳。
3)埃托沙國家公園 - 位於納米比亞北部,世界最大鹽盆,從衛星照片上看一片白茫,沒有植物。園內公路邊兩側分布水塘,動物結隊而來晝日不休。去埃托沙不用追尋動物,可以在水塘邊守株待兔,一上午有無數群動物到來飲水。埃托沙大象是非洲最高的象群,屬於納米比亞-安哥拉群種,但象牙較短,因為盆地缺乏礦物質。長頸鹿背上的花紋,也與非洲南部其它地方不同,埃托沙犀牛大部分棲息在公園之外, 本地野牛已經滅絕。
4)克魯格國家公園 - 南非和世界最大野生動物保護區,與埃托沙一樣,是自駕遊獵首選。有一百五十種哺乳動物、五百種鳥類、上百種爬行動物。克魯格南北三百公裏,地形複雜,動物藏身暗處,自駕需要至少三天,還不見得看全。與埃托沙不同,克魯格園內設有很多營地,自駕或乘遊獵車悉聽尊便,遊客互相通報獅子襲擊獵物的地點。園區有大量史前人類遺跡,近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活動,發生在1864年。斯威士蘭國王姆斯瓦蒂二世的遠征軍,越過獅子出沒的克魯格草原,奔襲地處世界第三大峽穀布萊德的馬拉塔納部落。非洲戰士所過之地,百獸走避。
5)博茨瓦納喬貝國家公園 - 旱地動物遊泳潛水,是喬貝一大奇觀。寬多-喬貝河分隔納米比亞和博茨瓦納,是水上遊獵第二條最佳路線,可以去維多利亞大瀑布時順訪。喬貝國家公園水草豐富,動物悠閑自得,屬於野生動物天堂。與河南岸荒蕪幹旱相對照,喬貝河水道眾多、流域北岸和島嶼上終年鬱鬱蔥蔥,旱季吸引了許多動物遊過河進食。生平第一次見到大象潛水遊泳,將象鼻抬高過頭,水麵上隻露出眼睛。
從空中看維多利亞大瀑布,喬貝河和讚比西河在上遊交匯,到這裏跌入深穀。
6)南盧安卡國家公園 - 在讚比亞東南,讚比西河畔,相鄰北盧安卡國家公園。園內動物密度較高,各種動物一個個無精打采,懶得跑動,一片田園風光。一次營地組織夜間遊獵,觀看鬣狗。導遊坐在車前蓋上的簡易座椅、手持聚光燈,搜索前方和兩側草叢,然後告訴大家鬣狗在車前幾點處。黑暗中能看清的是鬣狗的一對對眼睛、像燈一樣明亮。可以想象車過之處,草叢裏正有無數隻眼睛盯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夜宿河邊營地,半夜能聽到河馬喘著粗氣,從帳篷邊走過,到白天餐桌上就有營友埋怨一夜沒睡。開放式的營地,廁所浴室離帳篷50米遠,每晚營地會專門派兩名員工過來,一人打手電筒,一人持槍警戒,防備豹子野豬和鬣狗。
兩對母子
7)博茨瓦納的A35號公路 - 也是“孤星”導遊手冊推薦、世界唯一可供遊獵的高速公路。從納首都溫得和克租車,開到博茨瓦納邊界前的小鎮住宿一晚(因納的旅館設施選擇優於博),次日過境去世界自然遺產奧卡萬戈三角洲。返回時,第二段向北走著名的A35高速公路,沿途有眾多動物穿行而過。再經過一處桑人岩畫景點,過境進入納米比亞,橫穿布汪巴汪塔(Bwabwata)國家公園,也是邊開車邊觀賞動物。再去世界最大鹽盆埃托沙國家公園,最後返回溫得和克。一路被大象、鴕鳥和羚羊截停多次,其中野牛陣最蔚為壯觀、也令人膽寒。一次與其它幾輛車被幾頭野牛截停,過了好一會,才發現公路兩旁的荊棘中淨悄悄擠著一大片牛群,公路上的是領頭牛在探路。動物經常穿越的地帶、公路邊都豎上路標,提醒司機減速注意動物。
8)納米布沙漠北端 - 愛奧那國家公園,在狹長的納米布沙漠北部安哥拉境內。沙漠黑麵馬羚是安哥拉國獸。內戰時期,其它野生動物被交戰雙方捕獵一空,唯有黑馬羚避入沙漠,逃過一劫。它能在戈壁上以55公裏時速,長時間與越野車平頭齊驅,直到越跑越近,才突然轉向。納米布沙漠北部人煙罕至、遊客絕跡,可以看到很多野生動物。
在納米布沙漠做前導車,四輛陸地巡洋艦包括一輛水車,載著我們四天的用水。
生活在沙漠中的“紅泥族”牧童
納米比亞境內的納米布沙漠
9)大西洋觀鯨和海釣 - 西非沿海出沒的鯨魚為南露脊鯨,同類還有北大西洋露脊鯨及太平洋露脊鯨。後兩者隻剩數百頭,預計在兩百年內滅絕。三種露脊鯨被赤道溫水帶和美洲非洲隔絕於北大西洋、太平洋北部和南半球環南極水域,因為都無法遊過赤道。猶他大學對鯨虱基因進行變異分析,破解露脊鯨的種類,發現三種鯨已被分別隔絕六百萬年。那正是地球板塊運動將北美洲和南美洲拚在一起、分隔了太平洋大西洋的一年。不同學科能互相驗證,真是奇妙。
大西洋海釣以鯕鰍 (Mahi mahi)和金槍魚為多。前者在廣東沿海稱為馬刀魚、海狐狸,喜歡藏在漂浮物蔭影下,捕獵過往魚群。鯕鰍追逐捕獵金槍魚時,時速高達40公裏。從西非出海的海釣船以數條釣線拖掛塑料誘餌魚,以20浬時速圍繞漂浮物行駛,引誘鯕鰍上鉤。外表很難看出鯕鰍的強悍,它皮厚骨堅,背刺鋒利,追逐獵物時毫不留情。鯕鰍出水時五彩斑斕,一旦色彩退去、生命也到了盡頭。西非沿岸還能看到長吻海豚,這種海豚躍出水麵,繞身體軸線旋轉,也叫飛旋海豚。長吻海豚不僅跳旋,上浮時還打出不同水花。海豚喜歡長時間貼近船側乘浪拌遊,以節省體能,而非親近人類。
上鉤的旗魚在海裏掙紮了半小時
10)匹蘭斯堡國家公園 - 南非北部,位於一座死火山根部,交替的山脊和山穀形成同心環,半徑13公裏,中心有一個突然凸起的山丘,高300-600米。中心山峰被稱為“驕傲之山”。這個巨大的圓形構造,由12億年前一次火山噴發造成,火山口完全侵蝕風化成環形堤壩。公園內有多種稀有礦物,散布鐵器和石器時代的遺址,展示早期人類的存在。麵積為572平方公裏,遊客可以自駕穿行。公園南端,是南非的“拉斯維加斯”式度假地“太陽城”。地標景點是一個有兩排柱子的人行通道,柱子上裝飾象頭,每隔幾分鍾就一齊仰頭,發出吼聲,接著抬起象鼻向空中噴出火焰。身臨其境,如同置身非洲探險電影布景一樣。
11)西米恩山國家公園 - 埃塞俄比亞北部世界自然遺產。有瀕臨滅絕的野山羊、埃塞俄比亞狼和獅尾狒,都是埃塞俄比亞高地特有物種,還有幾種狒狒、金豺豹等20多種大型哺乳動物和130多種鳥類。公園內山巒起伏、海拔變化極大,地形氣候多樣,是非洲少有的高山生態係統。公園遊客稀少,隻能以徒步方式觀看野生動物。剛到達設在公園外一座小鎮的總部時,被門外一群背著AK47、裹著頭巾的武裝人員下了一跳,原來是公園派出的警衛。不是為了防人,而是防備豹子。我們此行去看公園特有的獅尾狒,沒想到一路踩著一隻豹子的爪印,才找到狒群。萬幸沒有遇見豹子,也不知警衛手裏的AK47是否工作。
警衛和導遊在查看豹子爪印,這隻豹子大概跟我們一樣,也是在追蹤獅尾狒。
安哥拉基薩馬國家公園
19世紀南非荷裔布爾人大遷移時,使用角牛陣防備祖魯人的攻擊。一群角牛休息時,麵向四方警戒。
馬達加斯加變色龍,隨男童衣服顏色改變膚色。
讚比亞和津巴布韋界湖卡裏巴,入夜後漁光點點。
讚比亞漁民用汽油桶製做的燈光漁船
安哥拉的北部海濱
馬達加斯加馬尼亞河和沿岸狐猴
一隻午休的狐猴
納米比亞北部的豹子庇護中心
?兩種長頸鹿的區別,一種皮膚花斑是四邊形、耳朵在眼部上方;另一種混合三角和四邊形,耳朵於眼睛平行。分別來自南非和讚比亞。
遺漏的幾處遊獵聖地,還有剛果金、盧旺達和烏幹達三國邊界山地大猩猩分布區、肯尼亞阿伯代爾國家公園的樹上旅館。1952年,伊麗莎白正在樹上觀看動物,夜間聽聞英王喬治六世駕崩,下樹身份已經改變,被稱為“樹上公主,樹下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