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紐波特看海看豪宅

來源: yuntai 2022-08-11 16:55: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866 bytes)

那天,逛完了康州米斯蒂克(Mystic)小鎮(請參閱:被女神帶火的康州海濱小鎮),回到95號公路,繼續朝東北方向前行,不一會兒就進入到羅德島州境內。接著轉到138號公路東行,再相繼跨過分別以意大利探險家韋拉紮諾(Verrazzano)和美國參議員克萊伯恩佩爾(Claiborne Pell)的名字命名的兩座跨越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t Bay)的大橋,前後僅一個小時,就來到了新英格蘭最著名的避暑勝地,位於羅得島州南部阿奎德內克(Aquidneck)島上的紐波特(Newport)。

紐波特是位於羅德島州內最大的島阿奎德內克島上的海濱城市。它位於納拉甘西特灣,距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東南約 33 英裏(53 公裏),馬薩諸塞州福爾河(Full River)以南 20 英裏(32 公裏),波士頓以南 74 英裏(119 公裏),紐約東北方向 180 英裏(290 公裏)。這裏被稱為新英格蘭避暑勝地,以其曆史悠久的豪宅和豐富的航海曆史而聞名。在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總統和約翰·F·肯尼迪總統執政期間,它以“夏季白宮”的所在地而聞名。

紐波特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既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如別具特色的懸崖步道,充滿生氣的遊艇碼頭;又有獨特的曆史人文景觀,有“豪宅之城”的美譽。在美國所有城市中,它擁有數量最多的保存完好的殖民時期建築。從 19 世紀中葉開始,富有的南方種植園主開始在貝爾維尤大道(Bellevue Avenue)上建造避暑別墅,例如 Kingscote(1839 年),Chateau-sur-Mer(1852 年)。到大約19世紀70年代至20 世紀之交即美國“鍍金時代”(Gilded Age),美國許多最富有的家族包括範德比爾特、阿斯特和威德納家族,都在紐波特建造了大量用於夏季避暑的豪華別墅,例如 The Breakers (1895年) 和 Miramar (1915年) 。所以,如果想要形象直觀地了解美國曆史上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鍍金時代及其所留下的曆史遺產,那麽,近水樓台地探訪這些承載著曆史的古韻,展示著藝術的輝煌,象征著財富和成功的一座座深宅大院,不失為一個有效也有趣的途徑。如今,依然對公眾開放的多數豪宅博物館,主要由紐波特郡保護協會(The Preservation Society of Newport County)負責維護和運營。

當天,趕到紐波特時,找到預訂的旅館,放下行李,已經臨近傍晚。這個時間,所有的豪宅博物館都已過了開放時間。我們決定先去看海,走“懸崖步道”(Cliff Walk)。這個不受開放時間限製,等到第二天再集中遊覽那些豪宅。

紐波特懸崖步道被認為是羅德島州紐波特的最有特色的主要景觀。 這是一條 3.5 英裏(5.6 公裏)的公共通道,沿著紐波特東部海岸線延伸,從貝利海灘(Bailey’s Beach)開始,一直到西端的第一海灘(First Beach)。 被指定為新英格蘭第一條“國家休閑步道”(National Recreation Trail)。因為一路上走走停停,走完步道全程既需要足夠時間,也會消耗大量體力。為了第二天有足夠體力看豪宅,我們沒有從步道的起點開始,而是從大約中點的與納拉甘西特大道(Narragansett Avenue )相連接的海灘開始,向南行進。

沒走上幾步,就被沿途的沙爾瓦瑞金納大學裏古色古香的校舍和美麗的校園環境所吸引。

下麵這座名為“赭石豪庭”(Ochre Court)的建築,最初是一座大型城堡式宅邸,建於1892年,是紐波特第二大宅邸,由美國建築史上最著名建築師之一理查德·莫裏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er)(1827-1895)所設計,現為沙爾瓦瑞金納大學的教學樓。

晚霞映照下的赭石豪庭,高大氣派。

這座羅馬複興式紅砂岩建築,名為麥考利堂(McAuley Hall),最初也是一座豪宅,由美國東部首屈一指的建築公司Peabody & Stearns 建於1882年,幾經轉手,被最後一任房主捐獻給沙爾瓦瑞金納大學做校舍。

走過這所大學校園之後,我們便貼近海邊,沿著懸崖峭壁繼續南下。

納拉甘西特灣的景色很美。

步道靠海的一側,嶙峋的礁石,陡峭的懸崖。

從懸崖步道上走,沿途會經過聽濤山莊、大理石屋、Rough Point 和其他鍍金時代著名豪宅麵朝大海的一側。但是,因為次日我們將集中一整天時間參觀這些博物館,所以此時沒有花更多時間停留。

這座建成於1892年的叫做“Rough Point”的宅邸完全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最初也是由Peabody & Stearns 建築公司為範德比爾特家族所建的英式莊園風格的宅邸,1922年電力與煙草大王,杜克大學的主要捐助者詹姆斯·布坎南·杜克買下此宅。他們聘請費城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霍勒斯·特朗鮑爾(Horace Trumbauer)翻新改建宅邸,增加兩個側翼。詹姆斯杜克1925年去世後,這裏成為他唯一的女兒多麗絲·杜克的財產,直到她1993年去世。現在由紐波特修複基金會(Newport Restoration Fundation)所有和運營。

懸崖步道有的段落平緩寬敞,像逛街一樣容易,可是有的地段坎坷不平,需要特別小心。

一邊健步,一邊呼吸著夾帶著海腥味的新鮮空氣,欣賞著絢麗的晚霞,感覺心曠神怡。

當天的行程到這裏就算結束了。

第二天,重點參觀紐波特獨具特色的豪宅博物館。前麵提到,紐波特建於鍍金時代(大約1870 - 1900年前後)的豪宅數量巨大,很多目前依然是為私人所有的宅邸,遊客無緣參觀;而對公眾開放參觀的豪宅多數是由紐波特郡保護協會擁有和運營。訪客需在網上或任何正常開放的豪宅購票。參觀者可根據愛好和需要選取參觀一座,兩座,三座,或最多五座豪宅來分別購票;還可以付費加入保護協會,獲得一年的會員資格,會員可以參觀所有開放的豪宅。不過,因為其中有幾座豪宅隻在周末開放,而我們逗留期間全是工作日,所以隻能參觀非周末也開放的那幾座。這樣,依照先後順序分別看了大理石屋,玫瑰崖別墅,聽濤山莊和榆樹山莊。

第一座,大理石別墅(Marble House ),位於紐波特貝爾維尤大道 596 號,建於 1888 年至 1892 年。顧名思義,從裏到外全是由各色大理石所建,共計用了五百萬立方尺的大理石。這幢豪宅是阿爾瓦和威廉·基薩姆·範德比爾特的避暑別墅,由理查德·莫裏斯·亨特以學院派法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所設計。 1892 年竣工時,它的奢華程度在美國房屋中是無與倫比的,威廉·範德比爾特把大理石屋作為妻子阿爾瓦39歲生日禮物送給她。

從入口處進入豪宅,可見高大的門廳和寬闊的樓梯,門廳的穹頂有華麗的裝飾。

金碧輝煌的接待室

通向二樓的樓梯上下左右都由各色大理石所建和裝飾。

臥室和起居室

豪宅外麵,麵朝大海的花園裏,有一座按中國古代建築風格建起的中國茶室。

我們看的第二座豪宅名叫“玫瑰懸崖“(Rosecliff ),這是專為舉辦大型娛樂活動而建造的,也被稱為赫爾曼歐裏奇斯屋( Hermann Oelrichs House )或 埃德加門羅屋(J. Edgar Monroe House),他們分別是別墅的第一任和最後一任主人。

首席建築師斯坦福·懷特 (Stanford White) 以凡爾賽大特裏亞農 (Grand Trianon) 為原型建造了這座豪宅,1898年動工,1902年完成。這座法國文藝複興法國的建築呈H型,前後都有精心規劃設計的花園。

因為是按照大型娛樂活動場所設計,這座別墅突出特點是所有空間都很寬敞巨大。

麵朝大海的美景

第三座也是紐波特規模最大的豪宅,中文譯作“聽濤山莊”的The Breakers ,位於Ocher Point Avenue 44 號。它建於 1893 年至 1895 年間,是範德比爾特家族成員科尼利厄斯範德比爾特二世(Cornelius Vanderbilt II)的避暑別墅。

這座別墅擁有 70 個房間的豪宅,總麵積為 125,339 平方英尺(11,644.4 平方米),居住麵積為 62,482 平方英尺(5,804.8 平方米),共有五層,也是由理查德·莫裏斯·亨特 所設計的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建築;室內裝飾由 Jules Allard and Sons 和 Ogden Codman Jr. 設計。

經過前後參觀大理石屋和聽濤山莊,加上前一天看過的“赭石豪庭”,真正見識了美國最著名建築設計師之一理查德·莫裏斯·亨特所設計的這些宏偉華麗的建築。亨特因其位於北卡羅來納州阿什維爾附近的美國最大的私人住宅比爾特莫爾莊園(Biltmore Estate),加上他的這些在紐波特精心打造的避暑別墅,為社會精英和美國鍍金時代新崛起的百萬富翁樹立了新的炫耀標準。現在回憶起來,最早注意到的亨特所設計的建築傑作,還是在賓州派克郡米爾福德(Milford)小鎮上參觀“灰塔”國家曆史景點的時候(參見:尋幽訪勝到賓州)。

那天接下來參觀的第四座豪宅名叫“榆樹別墅”(The Elms),位於貝爾維尤大道 367 號,建成於 1901 年。設計這幢別墅的建築師是來自費城的霍勒斯·特朗鮑爾(Horace Trumbauer,1868-1938 年),最早欣賞到的他的建築作品則是位於賓州格倫賽德的另一座同樣稱為“灰塔”的城堡式建築(參見:令人驚豔的小鎮格倫賽德),真是很有意思。

霍勒斯·特朗鮑爾設計的這幢“榆樹別墅”是為煤炭大亨愛德華·朱利葉斯·伯溫德(Edward Julius Berwind,1848-1936)所設計建造,靈感來自法國塞納河畔阿斯尼埃的 18 世紀阿斯尼埃城堡( Château d'Asnières ),被認為是對阿斯尼埃城堡的重新詮釋,又因地製宜,有所創新。

氣派的樓梯和入口大廳。

伯溫德先生的辦公室。

伯溫德接待客人的場所。

裝飾華麗的會客廳

家人的早餐室

豪宅麵朝大海的一側是設計精美的花園,海濱景致美不勝收。

參觀完這些豪宅,感受了紐波特昔日燦爛的曆史,再走近紐波特西岸熱鬧的港區,見證今天這裏繁盛的商業和超旺的人氣。

餐館人氣都很旺,保持社交距離就無從談起了。

根據旅館人員的推薦,找了半天才找到這家海鮮餐館。點的是龍蝦卷,炸幹貝。

一邊吃,一邊看海。

傍晚,按照旅館人員的建議,沿著海洋大道(Ocean Avenue)兜一圈,再次仔細欣賞夕陽西下之時,紐波特西岸的海濱風光。

幽靜的小港灣裏,停泊著幾隻小艇。

海岸的礁石上有一座隨時都可以看海的房子。

再回頭迎著晚霞看過去,夕陽漸漸落山。

來看晚霞的人很多。

喧囂一整天的阿奎德內克島漸漸歸於沉寂。

最後一抹夕陽映照下的納拉甘西特灣。跨海大橋依稀可見,歸帆雲集,漁火點點;近處海麵上波光粼粼,遠處的天際線浸染上紅彤彤的晚霞,透著綿延不盡的淒美......

謝謝瀏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豪!開眼了。夕陽真美。謝謝介紹。 -石假裝- 給 石假裝 發送悄悄話 石假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22 postreply 04:01:01

謝謝石老師喜歡!我一進門時也是那種感覺,豪!都是頂級豪宅。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22 postreply 07:43:31

挺好的文章,就是那些直譯的中文地名猜了半天。。。還不如直接用英文地名,因為這些翻譯都不是標準的,猜半天。。。 -ZeroSumGame- 給 ZeroSumGam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2/2022 postreply 13:16:26

+1, 我都去過幾次了, 也要猜。看照片, 就很明了 -螺絲螺帽- 給 螺絲螺帽 發送悄悄話 螺絲螺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22 postreply 16:20:34

有現成譯名的一定用比較通用的譯法,不會生造別的。但找不到已有且合適的,也不想總是隻放英文,畢竟這裏是中文網。抱歉!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22 postreply 17:18:50

文中所有地名都既有中文也有英文,不勞你猜想。謝謝點評!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2/2022 postreply 17:23:26

好美,好豪,開眼界了, 謝謝分享! -keke168- 給 keke16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13/2022 postreply 07:34:05

謝謝keke喜歡!祝周末快樂!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22 postreply 10:20:58

都是真正的豪宅啊! -小黑貓- 給 小黑貓 發送悄悄話 小黑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3/2022 postreply 19:45:04

謝謝貓班點評!既看了豪宅也看了海,知道你更喜歡自然景觀。祝周日快樂!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09:10:56

好看,寬闊的大海,加上這些充滿曆史的老房子,就是人文風景,謝謝你們帶我們看不同的風情! -安娜晴天- 給 安娜晴天 發送悄悄話 安娜晴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05:40:31

謝謝晴天的點評和鼓勵!從這些老房子看得出那時的美國富豪都很崇洋媚外,恨不得把你們歐洲 -yuntai- 給 yuntai 發送悄悄話 yuntai 的博客首頁 (56 bytes) () 08/15/2022 postreply 09:35: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