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濱遊記之三十六:岡比亞四星期半(2014年6月11至7月12日)

來源: 戴寧生2022 2022-06-23 23:47: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657 bytes)

岡比亞四星期半

多年來,夢華一直有非洲情節,雖然去了屬於非洲大陸的埃及、南非、摩勒哥和突尼斯等,但總覺得不夠黑,不是真正的黑非洲。這次去岡比亞教學的工作終於使他如願以償。

岡比亞是西非大西洋沿岸的一個小國,麵積隻有11,295平方公裏,不足台灣的三分之一;人口隻有180萬,可能比中國任何一個區縣的人都少。我們在那裏住了四個星期半。現在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麵來談談我們的觀感。

岡比亞是非洲的窮國。根據201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世界各國人均GDP的統計報告,185個國家中,岡比亞人均GDP是540美元,排第180名。(2013年中國排第83名,人均GDP是6,747美元。)以世俗的概念,所謂窮就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象我們六十年代初的農村,五個人穿一條褲子,吃草根樹皮。戴著這種有色眼鏡來到岡比亞會驚奇地發現岡比亞人穿著非常講究,尤其是婦女。首先她們大多數年輕人都有非洲獨具的魔鬼身材,長腿細腰長脖子,挺胸翹臀凹凸有致。加之她們的民族服裝是倆件套裝:上衣領口開得很低,腰收得很緊,下擺散開;下身是一襲緊身長裙拖至腳麵。然後一條與服裝顏色搭配的紗巾或披在肩上,或盤在頭上,把阿娜多姿的身材誇張到極致。

我們剛到時因為行李沒到,接連兩天去機場等行李。坐在候機廳裏看那些送往迎來女賓們,像看服裝模特表演似的。我和女兒私下評比哪套更漂亮。服裝不止色彩豔麗,用料也很考究,有的還鑲金繡銀。我想出入機場的可能都是富人,一般老百姓不會都穿那麽好吧。但是一個月觀察下來,無論是街頭賣菜的小販,路邊等車的大媽,大學裏的學生,還是家裏清潔工,都是一天一套的衣裙。尤其是到集市,五彩繽紛熙熙攘攘的過往婦女,頭上頂著大包蔬菜或水果,背上用一塊布裹著個嬰兒款款而行,很是養眼。有人要踏五寸厚的高跟鞋才會出現的立體效果,人家光著腳丫就達到了。

在街上散步,路邊最多的店鋪一是美容店,二是裁縫鋪,差不多每隔50米就有一家。集市上賣布料的和裁縫鋪則涵蓋幾條巷子。受岡比亞服裝潮的感染,夢華學校來學習的學生和老師每人都做了當地的服裝,在7月4日獨立節晚餐上穿出來。丫丫和這些學生一起出去旅行了三天,從他們那學到點討價還價的本事。她到了裁縫鋪先說“Salamaleikum”(阿拉伯語,意思是主與你同在),人家回答說“Maleikum salam”(意思是主也與你同在),先交朋友再談生意。她找的裁縫鋪祖孫三代,爸爸和爺爺都是裁縫,但是不會說英文。孫子說很好的英文,今年25歲了。孫子和丫丫抱怨岡比亞的女孩就喜歡穿新衣服,就喜歡首飾,所以他找不到媳婦。這樣孫子和丫丫成了朋友,談價時還幫著丫丫和他爸爸吵爭。從集市挑選布料,挑選裁縫鋪,挑選式樣,量體裁衣,都是丫丫一個人做的,花了大約二十美元給自己做了一身套裙回來。我們總擔心她被人坑,可是我們在同樣的集市花二十美元隻買回來兩塊布。

岡比亞男人的服裝相對單調一些。但是因為星期五是穆斯林教比較正規的禮拜日,每星期五會看到很多男人穿著色彩鮮豔的長袍,領口、袖口都有繡花。平日男人可以穿背心短褲,但是炎熱赤道的天氣卻從來沒有看見有人光膀子光脊梁的。

小學生和中學生上學都穿校服,中學生女的都戴頭巾。女學生比比皆是,男學生則鳳毛麟角。據丫丫說,那是因為女孩上學不要錢。

吃的方麵我們做了上山下鄉的準備。航空公司允許三人帶六個箱子,我們的行李大概一半以上都是吃的,其中方便麵就帶了一箱。一是怕沒有東西吃,二是怕吃當地的東西生病。住的地方有冰箱、煤氣爐和電飯鍋,滿足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水是買來的袋裝水,六十袋一包的我們買了十包堆在廚房裏。開始我們隻去超市買菜和水果,還有進口的各種罐頭。日子過了幾天,我們發現了一家菜攤,菜的種類多而且新鮮,美國大使館的人都開車到那裏采購。還發現家門口對麵的小鋪和菜棚裏的菜最便宜,童叟無欺,不會因為我們是外國人就抬價。比如一個麵包店,剛到時我們去買麵包問價,店員說40元一個(相當於一美元)。我們多了個心眼,問手拿麵包的當地人多少錢一個,人家說7元一個(即不到20美分)。


菜攤

岡比亞人以米為主食。米很便宜,100斤大約二十五美元。本地生產的米很少,絕大部分靠進口。有泰國米、美國米等。米粒碎小,不是美國市場賣的那樣顆粒飽滿的;而且有米蟲,要淘洗多遍。可能各國賣給非洲的米都是庫存碎米。用米做飯是我們的拿手好戲,沒想到房東家做的飯更好吃。塞內加爾和岡比亞這一帶的人做的傳統飯叫本納臣(Benachin)。先把洋蔥、大蒜、辣椒舂出來後和魚燒。然後把魚撈出來,把米放到鍋裏和魚汁燒。飯的味道裏混合了洋蔥大蒜的香和魚的鮮,還稍微有點辣。房東每個星期五給我們送來一大盆這種飯,上麵放幾塊雞或幾條魚,每次都是一掃而光。最後一個星期伊斯蘭的齋月開始,房東家再沒有給我們送飯。我們在樓上聽到樓下廚房裏砰、砰的舂菜聲,胃裏咕咕直叫。


房東給我們做的本納臣(Benachin)

岡比亞是水果的天堂,一年四季水果不斷,開始我們隻在超市買蘋果和梨子這些常見的水果,後來知道這些水果都是進口的,新鮮的水果在街頭巷尾的攤子上,或小孩頭頂的盤子裏。正當芒果季節,家家庭院裏的芒果樹都碩果累累,掉在牆外的地上就爛了,沒人撿。芒果五元一個,四十元相當一美元可以買八個,個頭大的一隻手攥不住。每天早晨切兩隻芒果就是一大盤,感覺吃芒果就象吃西瓜似的大塊朵頤。新鮮的芒果汁水飽滿,那一股特殊的鮮味是美國市場上人工催熟的芒果所沒有的。看到地上爛掉的芒果很可惜,怎麽就沒有人做芒果幹的生意呢?


碩果累累的芒果樹

每天早上這麽一大盤芒果

還有很多奇怪的果子,我們都想嚐試。有一種叫Kabaa的,當地小孩都手捧著用勺挖著吃。買來一嚐,其酸無比,要放很多糖才能吃。還有一種渾身長滿刺的,蘋果大小的果子,叫Sweet Sop。腰果是長在樹上的果子。我們吃的腰果是籽,這粒籽長在果子的頂上。果子隻有小蘋果那麽大,顏色變紅了很好看,也可以吃,但是有些澀。要當心不能讓其果汁掉到衣服上,否則會永遠洗不掉。


Kabaa,Sweet Sop,腰果和腰果樹

一天散步時看到路邊長著幾棵其大無比的樹,樹上還結著果子。我們舉起照相機照相時,樹下乘涼的人告訴我們這就是非洲有名的猴麵包樹(Baobob Tree),並且拿出一顆幹果送給我們。這種樹渾身都是寶,葉子和花都可以吃,幹果裏的肉可以做粥,釀酒,籽裏的仁也能吃。


 猴麵包樹

象這樣渾身都是寶的樹還有辣木(Moringa Tree)。這是當地的中國朋友給我們介紹的。林兆文老板是我們剛到的第三天在餐館吃飯時遇到的,他來岡比亞有十多年了。他開的中餐館離我們住處不遠。廣東人,很熱情豪爽,聊天時我們說沒有見到綠葉子的菜,他第二天就把他朋友家種的青菜送到我們家。還送過韭菜和海魚。臨走前我們去向他道別,他又送我們一大包辣木籽。他說這是真正非洲的東西,並指給我們看路邊的一棵辣木樹。他摘下一些樹葉,說可以像香椿那樣去炒雞蛋。辣木籽很神奇,播開一粒放在嘴裏嚼,有點苦,接著喝水,那水就像放了糖似的,美味甘甜。他說現在中國引進栽培,一粒籽要賣3元人民幣。我們上網看,的確,可以把辣木的藥效和人參相提並論了,包治百病。有趣的是前幾天看新聞中共黨魁訪問古巴,帶去的禮物是辣木樹苗,卡斯特羅請吃的是辣木葉拌沙拉,進口轉外銷了。


辣木和辣木籽

還有一種果仁是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在集市上邂逅相遇卻不知何物:一種紫紅色或白色的果仁,比巴西果大兩三倍的樣子。我們從來沒見過這東西,看見別人買了就放在嘴裏嚼,說是能提神。在集市上賣的,小的三元,大的五元。我們買了一顆小的嚐試,非常難吃,無法下咽。這個果仁叫kola。可口可樂的原始配方就是從這裏來的,內含咖啡因。西非的穆斯林國家禁酒,嚼這種果仁成刺激品。它也是高級的禮品,結婚生子的慶宴上發給親友。想做女婿的第一次去見未來的丈人,一般都帶這種果仁當見麵禮。如果未來的丈人接受了果仁,這門親事就定了;如果丈人把果仁退回了,這門親事就告吹。


可樂(kola)

岡比亞唯一出口的傳統農產品是花生,到處都可見頭頂著花生米叫賣的小孩。熟的花生米不敢吃,我們隻買了一次生花生回來和醬油煮來吃。花生顆粒小且飽滿,非常好。如果中國人有這麽多的花生貨源,一定會做出各種各樣的產品,像蒜蓉、椒鹽、麻辣的等等。

因為六至八月是雨季,不是旅遊季節,很多餐館生意清淡都關門了。我們去了幾家,要麽菜肴味道太差,要麽衛生條件不好,所以我們盡量避免在外麵吃飯。倒是對門的一家小餐館,雖然條件並不好,但我們可以拿自己的鍋去買,不用他們的餐具。我們還可以到他們做飯的鍋裏去盛飯、盛菜,剛燒出來的飯菜也應該是衛生的。他們做的魚、雞、和牛蹄味道很好,一份菜隻要大約2美元。


難以下咽的和經常買回家吃的

剛去時無論到什麽地方,總看見有人嘴裏叼著一根樹枝嚼著。我們猜想那可能是甘草之類的草藥,嚼起來一定有滋有味的。結果看書才知道,那是他們的“牙刷”。集市上有賣的,婦女頭頂著大盤子裏擺著滿滿的“牙刷”,有大有小。丫丫買了一根小的,和樹枝沒什麽兩樣,上麵好像還粘著泥巴。放在嘴裏嚼嚼也沒有任何味道,硬得根本咬不動,想不出嚼這個東西會對牙齒有任何好處。但是不得不承認,普遍地來看他們的牙齒就是好,尤其是小孩,個個有著可以作廣告的潔白的牙齒。人家可能一輩子都沒進過牙醫的門,就用這種“牙刷”保健。


岡比亞“牙刷”

岡比亞大學為我們租了一套住房在三層,有廚房、廁所(帶浴缸的)、客廳、餐廳、兩間臥室和一座麵積很大的陽台,並有樓梯直接進門。房東約翰太太也在大學做行政管理工作,她住二層。她家到底有多少人我們始終沒有搞清楚,隻知道她的三個孩子都在國外工作,兩個在英國,一個在瑞典。現在一個孫子和她住,另外還有個妹妹給她當管家,一個做飯的,一個洗衣服的,一個車夫,還有一個值夜班看門的。她和她先生一人各有一輛奔馳車。


岡比亞大學為我們租的“家”


房東約翰太太,她孫子Abraham,妹妹管家Nyada,廚子Kodou,Mariyama和她的兒子,司機Omar

臥室有空調,但是經常停電,自己的備用發電機又不工作,所以晚上睡覺都是門窗大開。好在住房離大西洋隻有一公裏距離,每天日落後海風驟起,吹散白天近四十度的暑熱,也吹得蚊子沒處落腳(其實是因為旱季之末,雨水少蚊子就少)。日落風起也是我們每天散步的時間。從家出發,東南西北所有能走的路都走了。最賞心悅目的是西路,大西洋海灘。平時海灘上人很少,丫丫說那是因為政府為了保護旅遊環境,規定居民平時不許去海灘,隻許周末去,不知是否屬實。的確通海灘的路有軍警守衛,但從來沒見他們阻擋任何居民。這裏的海灘很平坦,沙粒很細,沙灘地麵是硬的,走路很舒服。男孩子們在沙灘上踢足球。海麵總是風平浪靜,但沒有什麽人下水遊泳,據說水下暗流很多。每次去海灘總是可以看見一兩對年紀大的白女人和年紀輕的黑人小夥子:歐洲特別是法國的上年紀女人到非洲來找三陪男,在這裏不是什麽稀罕事。

周末去海灘就是別有一番洞天了,離海很遠的路上就開始騷動,成群結隊的青少年像趕廟會似的往海邊走,一輛輛車也朝海邊那個方向開,十字路口居然有交警指揮。海灘上是黑壓壓一片,有踢球的,有摔跤的,有練俯臥撐的,兒童們在海上戲水,成年人坐在沙灘上休息。我們觀察了一下,女孩子沒有穿遊泳衣下水的,但都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了一番。她們的口紅隻塗下嘴唇,不知是不是非洲新潮。成千上萬的人群中,我們倆大概是唯一的外國老人。


口紅隻塗在下嘴唇

戒齋月前周末熱鬧的海灘

宅院對岡比亞家庭來說極其重要,不管什麽樣的圍牆,必須得圈起來。盡管兩棟房子之間近得可以搭竹竿晾衣服,也得築道牆隔開。牆有各種各樣,有磚牆上還架鐵絲網的,有破鐵皮牆,有樹枝紮的牆,還有的隻砌三層磚的矮牆。宅院裏的房子倒不是那麽重要。同是一條街的鄰居,有的院子裏是高屋建瓴的別墅,有的則是土坯草頂,還有的院子裏隻有幾棵樹,沒有房子。住草頂土坯房子的人家,宅院就是他們的活動空間,鋪張席子在芒果樹下,又喂奶,又打瞌睡,到時間還不忘祈禱,也其樂融融。牛和羊都是在街上放養的,和我們一道散步。但是它們好像認識自己的家門,到晚上會一溜小跑回家。


同我們一道散步的羊 

我們家門前是一條坑坑窪窪的柏油路,來往的車輛為了躲避坑窪就開到人行的土路上來,所以總是塵土飛揚。周圍的路都是土路,垃圾就堆在路旁,堆到一定程度,房主會雇毛驢車把垃圾運走。土是紅顏色的沙土,海風勁吹,家裏每天擦灰都能擦出一桶紅水。開始在這種紅沙土中散步感覺不好。後來去了別的街區,那些地方半邊街道是敞開的下水溝,黑色汙水泛著惡臭。一條街的人家公用一個水龍頭,在水龍頭邊洗衣刷碗,讓我想起電影龍須溝。岡比亞的首都班珠爾(Banjul),也是在近兩年才把街道上敞開的下水溝改造成蓋蓋的下水溝。我們住的靠近旅遊區,不遠處有很多旅館,相對環境算好的,能在沒有水溝的路上走應該知足了。


“家門”前的Kololi路

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時間長了,我們就習慣了停電、停水的情況。隻要來電,馬上給3個手機、2部電腦、2把牙刷充電;用電飯鍋煮一鍋飯;把袋裝水放到冰箱的凍層,這樣就有冰水喝;同時每間房間都放好蠟燭備用。對付停水則是隨時準備兩桶水。我們每天基本上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一天五次的祈禱都有高音喇叭廣播,早晨五點那次是起床號,晚上九點是熄燈號,按步就班。

我們在岡比亞住的時間應該是雨季開始的時間。但前兩個星期一滴雨也沒見,聽說是雨季也推遲了。後來雲氣開始加重,早晚的太陽都躲在雲層裏。天開始悶熱,早晨晾的衣服到晚都不幹。最後一個星期終於下了一場大雨。看著窗外如注的雨水,路麵奔騰的像小河似的水,街對麵在水中戲耍的小孩,想到馬季的相聲“傾缸大雨嘩嘩下,如同天然大澡堂,找塊肥皂搓一搓,嘎吱嘎吱”,心想這才是非洲。


暴雨中的Kololi路

整個岡比亞東西長不過300公裏,南北寬不過50公裏,國土沿著由東向西流淌的岡比亞河向南北兩岸展開,像是鑲嵌在塞內加爾版圖裏的釘子。之所以形成這種地形,都是老牌帝國主義炮艦政策的結果。西非這一帶最早是葡萄牙開發的,後來葡萄牙重點轉移到南美去了,就成了法國人的領地。英國發達了,也要插一腳。他們利用炮艦沿著岡比亞河往上遊開,凡是在炮艦射程之內的土地占為己有,所以形成這樣以河為中心,向南北兩岸延伸的狹窄地形。

雖然學校給我們派了專車,但我們周末出門玩不好意思用學校的車。就乘“灌木叢出租車”(Bush taxi)。這種公車俗稱“圪裏圪裏”(Gely gely)。乘這種車是要有一點勇氣的。原來北京人形容自行車破到除了鈴不響什麽都響,“圪裏圪裏”就是這樣。每輛車都沒有完整的車身,沒有一塊完整的玻璃。八個人的小麵包車,給改裝成加上司機和售票員能坐15個人。有人為了省錢,兩人坐一個位子,隻收一個人的錢。售票員都是十幾歲的小男孩,跳上跳下很靈活,服務態度特別好,幫乘客從車頂上提東西。車門都用一根繩子拴著,否則門會掉下來。但是它很方便,招手就停,而且還便宜,隻要8元(相當於20美分)。人民的交通問題主要就用這種車解決了。


岡比亞的圪裏圪裏(Gely Gely)

首都班珠爾是我們第一次出行的目的地。早聽說班珠爾沒有什麽旅遊價值。它原來是岡比亞河口的一個島,1806年英國租用這個島建立軍營,用來監視河口的來往船隻有沒有販賣的黑奴(1806年英國首先取締了販賣黑奴的活動)。從30名軍人逐年增多,以後隨著移民和商人的入住,有了第一所學校,第一座教堂,到今天二百多年,有居民三萬五千人。現在這個島與大陸僅僅有條公路連接,公路兩邊都是沼澤地,不能居住,沒有商業的發展空間,隻有政府機構駐紮在那裏。

我們進城找博物館結果被一個人纏住,緊跟著我們怎麽甩也甩不掉。後來又來了一個人把第一個人趕走,並告訴我們那人是個扒手,剛從監獄關了七年放出來。我們無從得知他說的是不是真話,我們心裏盤算著他倆是一夥的。這第二個人也是怎麽甩也甩不掉。直到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才有了安全感。出了博物館沒有心思在首都逗留,感到那是個讓人提心吊膽的地方。

第二個出行的地方是譚及(Tanji),是附近的一個大魚村。打魚的船都是木頭做的機動船,很小,沒有帆,走不遠,頂多十到二十公裏。早晨出海,下午歸,撈的都是淺海的小魚。船上和岸上都沒有冷凍設備,隻有岸上成排的煙熏屋和木頭架子。運上岸的魚賣不掉的,就抹上鹽晾在架子上,炎熱幹燥的天氣使魚成魚幹;或者用煙熏幹。用這樣的方法來把魚保存下來。架子上的魚身上落滿了蒼蠅。很多婦女坐在海灘等著魚船的歸來。船回來時她們幫著從船上往岸邊卸貨,可以得到幾條魚的報酬,或回家吃,或到集市賣。


新鮮的、醃曬的和煙熏的魚

最遠的一次出行是到岡比亞的中部。夢華的課程結束後有一天空閑,學校讓我們出門旅遊。我們隻想看看遠離城市的農民是怎樣生活的。正好我們的司機巴卡瑞(Bakary)的家就在中部農村,我們要求去看看他的老家。我們出汽油錢,問他我們要不要給他母親帶可樂(kola)果仁。他說他母親不吃那東西,建議我們給他的母親帶一口袋50公斤的大米。巴卡瑞非常高興,讓家人專門給我們準備了午餐(齋月期間他們成年人是不吃午餐的)。

巴卡瑞四十歲出頭,有五個孩子,四男一女。我們開玩笑說那還不夠一個足球隊,他說要再娶第二個老婆,再生幾個。他們是可以娶四個老婆的,但是娶得起還得養得起。我們心想,一個司機,能養活一個老婆五個孩子已經很了不起了。巴卡瑞是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每天五次的祈禱很準時。我們剛到時時間沒有規律,一會兒去機場,一會兒去商店的。每到祈禱時他就從車裏拿出一張小地毯,對準麥卡方向,無論是機場的候機室還是人家門口,都能找到一壺水,洗洗涮涮,鋪好毯子,倒地就拜。伊斯蘭教有很多分支,這裏的多數人信一種哥老會,這種教特別強調努力工作。岡比亞的主要農產品花生就是在哥老會的扶植下生產出來的。努力工作、養家糊口,有這樣的信仰何樂而不為呢。後來上課時間有規律了,我們盡量避免在他祈禱的時間出車。


手工做的獨木船

出行那天巴卡瑞和他的第三個兒子與我們同行。他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裝,車裏裝著給家裏帶的電冰箱和電扇(舊的)。隻有一百多公裏的路程,我們途中停下來看了一個當年英國人建的碼頭。碼頭早已廢棄,現在有幾條打魚的木船停在水邊。岸上有人正在造船,造的還是用一棵樹鑿出來的獨木舟。丫丫去年暑期在博物館當義工時也學過造獨木舟,那純粹是為了教育展覽。這裏可是為了生活。這條橫貫東西的公路相當好,是近年新修的,路邊綠樹成蔭,一看就是非洲野生樹。牛羊遍地,開車要特別小心,牛會在馬路上橫穿。路邊到處擺著成筐的芒果,成捆的木炭,是當地人賣給過往車輛的。

巴卡瑞的家離公路不遠,一進村我們的車就被成群的小孩圍起來了,跳著,叫著,跟著跑。我們猜他們是在叫“Tubob”(非洲人稱呼白人,相當於我們叫“洋鬼子”)。車開到他的院子裏,見了他的母親,老婆和弟媳婦。母親號稱76歲高齡,在非洲算少有的了,身體很健康。弟弟在委內瑞拉留學學醫,已經第五年了。弟媳婦是老師,在家帶兩個兒子。他老婆一點不像一個生了五個孩子的媽媽,年輕漂亮。一棟房子三個門,中間的是母親住,兩個兄弟各住一邊,每個門進去分裏外間,裏間成人睡,外間孩子睡,沒有什麽家具,隻有床。另外院子裏還有一間廚房,燒飯用柴。院子裏還有一塊菜地,一口水井,一個自來水龍頭。井水隻用來澆地,吃喝都用自來水。院牆和房頂都是鐵皮和木樁,養著雞和羊(但是羊被人偷了)。房後不遠有條小河,是岡比亞河的一個支流,叫比唐河。巴卡瑞帶我們和一群孩子到河邊看人撒網捕魚,一網下去總能抓上來一兩條毛毛魚。


巴卡瑞和老婆Bintou,巴卡瑞的母親,弟媳Katty

我們帶了幾塊頭巾當禮物,但不知有這麽多女眷,顯然不夠分的。幸虧還帶了米和二十塊巧克力糖夠這一群孩子分的。丫丫把自己的彩色鉛筆都給孩子們。但她發現孩子們更喜歡的是紙張,她把筆記本空白紙都撕下來給孩子們畫畫。小孩天真可愛,有的還不太會說話,隻會拉著我們的手叫“Tubob”。抱了一個男孩坐在我的腿上,他把手伸到我頭發裏,大概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白頭發。


午餐是雞肉和傳統米飯和芒果。我們吃飯的時候,巴卡瑞帶著男孩子們去清真寺作禮拜,院子裏一下子安靜下來。齋月期間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可以照常吃喝。巴卡瑞的小兒子才一歲多,還在吃奶,坐在地上也會用手從盤子裏抓飯吃。他們手抓飯的本事從小練起。幾個女孩子在樹陰下跳皮筋,和我們小時候一樣。


巴卡瑞家院子裏的孩子們


巴卡瑞家院子裏跳皮筋的女孩子們

這次旅遊使我們和當地人有了近距離機會的接觸,感覺他們的物質生活雖貧困,但安逸祥和,比我們三十年前農村的狀況要好得多,大人孩子們個個看起來都很健康。這是個貧窮,但是個沒有饑餓、沒有戰爭、沒有運動、沒有威脅的國家。

另外丫丫參加了三天人類學大學生的實地教學活動,由語言老師和當地大學生帶著,參觀了史前遺址和國家公園。他們深入腹地,又乘車又乘船。去的地方沒有海風,氣溫是40多度,感覺是50度,很辛苦但受益匪淺。她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橫貫東西的岡比亞河上沒有一座橋,隻有四個擺渡碼頭。過河都靠船來擺渡。擺渡船不大,第一優先遊客,第二優先行人,最後才是貨車。他們是遊客,所以長驅直入直接上船,可是路邊停著一兩公裏長的貨車隊,架起爐灶燒飯吃,這樣的等待聽說要持續一個星期的樣子。


丫丫參觀的古跡印在岡比亞的鈔票上

早先葡萄牙開發西非時目的很明確。一是傳教,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伊斯蘭教國家傳播基督教。二是經濟,控製香料從陸地進入歐洲的途徑,尋找海上途徑找金子。這兩個目的都達到的同時,還得到了更有經濟價值副產品 —— 黑奴。從此掀開人類文明史中最醜惡的販賣黑奴的一章。我們出來之前專門看了電視連續劇“根”,教育意義及其深刻。雖然《根》的作者黑利(Alex Haley)聲稱在岡比亞找到他自己的祖先後來被認為是受人蒙騙,但那也算是善意的謊言,不能抹煞小說本身的曆史意義以及小說描述的販賣黑奴涉及到的西非的村村落落和家家戶戶。從1510年開始到1817年,前後三百多年,至少販運了一千萬的黑奴出非洲,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在五個星期的海運途中死亡。1807年英國第一個開始禁止販賣黑奴,在岡比亞河中的幾個島上設軍營,就是監視過往船隻,看有沒有載黑奴的。有的船隻載有黑奴,看到查禁的船來了,怕被查了罰款,就把船裏的“貨”扔進海裏。就這樣販賣的活動又持續了十多年。我們如沒來岡比亞就不會對這段曆史有這樣切身的感受。

自從今年春天丫丫有了駕車執照,她可以一個人出門不要我們接送了。我們和她的關係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失控了。這是好事。我們培養她的目的就是讓她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隻是我們要有個適應過程。這次岡比亞之行,她說她的目的是交朋友。我們一方麵給她充分的自由,讓她一個人出去,另一方麵她出去了以後我們又憂心忡忡,忐忑不安,生怕有什麽閃失。她可是交了不少朋友。美國學校網上注冊的課程須要上網。她就每天去可以上網的飯館,買個飲料坐上半天。後來人家不用她買飲料了,還把陰涼的位子留給她。去海灘跑步的路上她認識了站崗的士兵,菜攤的小販,出租車的司機等等。我們老夫老妻出去散步,人們都叫我們Alex的爸媽。她還在陽台上認識了住在我們隔壁的一隊青少年足球隊員,並和他們到海邊教他們遊泳。一群幾內亞的青年藝術家,也是她的朋友,教她打非洲鼓,說非洲的土話;還問她怎樣評價毛澤東,這可把她問住了,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通過和這些人交朋友,她知道的非洲風土人情比我們多。人就是這樣長大的。

拉拉雜雜寫了這麽多,還有很多揮之不去的身影沒有寫出來,這就是在岡比亞的中國人。與我們以前在別的國家見到的中國人不同,以前我們見到的多是讀書的莘莘學子,或是打工的,或是旅遊的。這次見到的中國人都是事業有成,來做生意,來投資的。像前麵提到的林老板除了開餐館還有其他生意。第一天見到的東北人楊女士自己開的中醫診所就在我們住處旁邊。海邊散步遇到的湖北恩施曾先生和太太是做日用百貨生意的。湖北孝感來的先生是做太陽能設備生意的。福建來的是做木材生意的。他們都來非洲很長時間了,不但有膽量還有資本。據說岡比亞有二百來個中國人。我們稱他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有趣的經曆 -changjia- 給 changjia 發送悄悄話 changji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4/2022 postreply 05:59:21

喜歡看這樣的遊記好長見識,謝謝分享 -WXC20120222- 給 WXC20120222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4/2022 postreply 10:36:14

非常讚,把岡比亞這樣一個非洲小國介紹的很全麵詳細 -慢漫遊- 給 慢漫遊 發送悄悄話 (365 bytes) () 06/24/2022 postreply 11:38:38

謝謝誇獎! -戴寧生2022- 給 戴寧生2022 發送悄悄話 戴寧生20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4/2022 postreply 13:31:59

夢華是女兒還是老婆,怎麽又稱“他”?一個去短期工作另兩個陪著玩玩? -tang07059- 給 tang07059 發送悄悄話 tang0705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4/2022 postreply 15:02:55

謝謝你對周濱遊記感興趣。夢華是周濱的丈夫,女兒叫丫丫。 -戴寧生2022- 給 戴寧生2022 發送悄悄話 戴寧生20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4/2022 postreply 16:09:04

非洲獨具的魔鬼身材,長腿細腰長脖子,挺胸翹臀凹凸有致。形容到位。隻有像你們這樣住一陣子,才能了解的這麽多。 -AnnYuan- 給 AnnYuan 發送悄悄話 AnnYu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5/2022 postreply 10:36: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