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4)水宮裏的梅杜莎

《土耳其閨蜜行(4)水宮裏的梅杜莎》

若敏

拿破侖曾說,“如果世界上隻有一個首都,那一定是伊斯坦布爾。”貝塔妮·休斯在她的《伊斯坦布爾三城記》中說:“伊斯坦布爾是一座引人遐想的城市,一座用自己的傳說與軌跡刺激人們產生幻想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曆史上曾經是古代三大帝國羅馬、拜占庭、奧斯曼的首都,保留了厚重而輝煌的曆史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的傑作,對世界建築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985年伊斯坦布爾古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沒到土耳其之前,我對著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建築著迷,到了伊斯坦布爾,發現了更多讓我驚歎、震撼的曆史古跡和傳說。不得不承認,這裏曾經是世界的首都,拿破侖沒說錯。

伊斯坦布爾,曾經有122位帝王在此就位,帝王們為了彰顯他們的業績,建造了眾多豪華的宮殿和教堂,來自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也在這裏大顯身手,傾注了各民族文化和技藝的精華,把這座城市修建得美輪美奐。可惜經過戰火的考驗和帝國的興亡,保留下來的曆史遺產已經不多了。

地下水宮殿(Basilica Cistern,YerebatanSarn?ç?)是保存相對完好的一處古跡。它位於現今伊斯坦布爾的蘇丹哈美特區,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南邊僅150米,地下水宮長140米、寬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撐著巨大的磚製拱頂。

耶萊巴坦地下水宮建於公元6世紀,那個年代相當於中國的南北朝時代,532年“尼卡之亂”後,水宮被查士丁尼大帝重建並擴大。曆史文獻記載,重建工程動用了7千奴隸作為勞力。擴建後的水宮具有為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及其他 First Hill 區的建築提供用水和過濾服務,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後,還曾向托普卡帕皇宮 (Topkapi Palace) 供應用水。

作為伊斯坦布爾現存最大的拜占庭時期蓄水池,地下水宮在修建過程中使用的很多圓柱,是從安塔托利亞地區的神殿中搬運過來的,飾有精美的雕刻。水宮的對稱性和極其宏偉的建築令人震撼,洞穴般的深度讓這裏成為夏天避暑的絕佳場所。修建地下水宮,一方麵為的是保證宮廷用水供給,一方麵是防止敵人圍困,有備無患。水宮儲水量達10萬噸之多,如果蓄滿了水,據說可供當時全城人喝一個月。

到了奧斯曼帝國後期,水宮被廢置。土耳其老城中的居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聽到流水聲,幾經排查也找不到個中緣由,直到1545年時荷蘭人皮特·吉流斯(Peter Gyllius)在調查拜占庭文物時,偶然發現了水宮的存在。地下水宮也成了許多小說家們樂於使用的神秘元素。至今有許多電影來到這裏取景,例如1963年007電影《From Russia With Love》。

《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3)》Basilica Cistern - Istanbul, Turkey

這部被翻譯成《來自俄羅斯的愛 (1963)》的007電影,就是在地下水宮裏取景的。這是詹姆斯邦德的第二部電影,它的取景地卻是該係列中最好的。當邦德和伊斯坦布爾車站站長阿裏·克裏姆·貝 (Ali Kerim Bey) 不得不秘密逃離時,兩人潛入地下,劃著劃船穿過地下水宮。今天,遊客隻能參觀它的周邊,不能漂浮在裏麵(反正水位不夠高)。

《但丁密碼》影片中主角發現伊斯坦布爾的耶萊巴坦地下水宮,即是最後即將引爆的致命病毒藏匿之處。

水宮的地麵部分,是一處不起眼的小屋,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從水宮入口拾級而下,好似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電影裏也有這段下樓梯的鏡頭。昏黃的燈光,水珠掉落水麵滴答滴答的聲響,讓呈現在麵前的景色亦幻亦真,別有洞天。

導遊吩咐大家腳下小心,石板階梯有些濕滑。走到底部,有專門搭建的木台,憑欄望去,一根根白色石柱的表麵,在時光和流水的雕琢下,熠熠生輝,氤氳的水汽和石柱底部散發出暖紅色的光,交融穿透,呈現出了神秘而朦朧的氣氛。腳下,一汪淺水,清澈透明,甚至有魚兒在歡快地嬉戲。

走進地下水宮,馬上就能感受到氣溫低了好幾度,濕潤的氣息撲麵而來,雖然封閉而潮濕,卻沒有什麽黴味或是水腥味,可能有著獨到的設計,仔細傾聽,還可以聽到些水流聲。

自1963年電影拍攝後,這裏成為著名景點,1985年,伊斯坦布爾市政局對地下水宮進行了清理和重修,並於1987年對公眾開放。我們在高高架起的木製平台上行走,偶爾會有水珠從拱形的天花板上滴落下來,看到成群的魚兒從眼前閃過,忽然感歎他們才是水宮的主人。

導遊介紹,水宮之所以充滿神秘色彩,還因為這裏囚禁著的蛇發女妖-梅杜莎,在希臘神話中,凡人隻要與她對視,便會化作石像。在水宮的一側,兩個巨大的石柱下麵壓著女妖的頭像。一個頭朝下,另一個側臉向下。這兩座梅杜莎頭像底座來源不明,曾被認為是從古羅馬時期建築拆除後所移置於此。學者認為梅杜莎頭像被放置倒向隻是大小適合以支持石柱。

在拜占庭文化中,美杜莎的圖像常用來作為重要建築的守護神,倒放頭像是為了避免人們與女妖雙眼對視。

根據希臘神話,梅杜莎是戈耳工(Gorgons)三姐妹之一,是希臘神話中可怕的女妖。梅杜莎有可以把看她眼睛的人變成石頭的能力,因此Gorgons的圖像被用來保護重要的建築。地下宮殿保存梅杜莎的頭像至今還完好無損。

從地下水宮出來,導遊帶我們去最後一個景點,世界上最大的大巴紮參觀和購物。穿街走巷,這一天走了很多路。這也是伊斯坦布爾最繁華和熱鬧的老城區,應該是下班高峰,汽車都堵在街上,不能動彈。好在我們步行,不受影響。

大巴紮集市位於舊城中心位置,建造於1461年,擁有550多年的曆史,(Grand Bazzar,土耳其語:Kapal ar ,意思是“封閉市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古老的有頂市場之一。這座市場甚至擁有自己的郵局、清真寺、警局和消防局,共有20000多名員工在這裏工作。超大規模的市場建築,俯瞰尤其壯觀。58條室內街道和4000多間商鋪,每天吸引的顧客介於25萬到40萬之間。

整個大巴紮集市分為兩個部分,一共有4個大門,出入口就達26個之多,其中最主要的兩個門是Nuruosmaniye大門和Bayezid大門,在Bayezid大門的橫匾上,由蘇丹阿布都哈密德二世親筆書寫的“真主喜愛經商的人”。導遊一再叮囑遊客牢記出口的位置,以防身陷迷宮找不著方向。大巴紮的四個主要大門位於兩條主要街道的末端。

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後不久,打算采取措施刺激該地的經濟發展,建造交易市場就是其中一個手段。大巴紮最初由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於1455年到1461年,以首飾,陶瓷,香料,地毯店而聞名。許多攤位分類集中經營,例如皮衣,黃金首飾等等。大巴紮內有兩個bedesten(拱形磚石建築,用於儲存和保管)。大巴紮在16世紀蘇丹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大為擴展,1894年經曆了大地震後重建。

走進大門,一眼望去,這裏的建築多沿襲了拜占庭風格,抬頭可望見華麗的拱形巨大穹頂,隨著街道向前延伸,拱頂上繪有傳統的伊斯蘭風情圖案,花紋濃麗斑駁,用色鮮明絢爛;並不寬闊的走廊綿延曲折,岔路又多,仿佛迷宮一般,兩旁售賣土耳其特產的商店應接不暇,人頭攢動。

大巴紮集市的中央大街富麗堂皇,像棋盤一樣分支出去的小街上頗具土耳其特色。裏麵的商品琳琅滿目,從世界各地運來的香料食品,到土耳其本地生產的掛毯珠寶,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

這裏隨處可見具有土耳其情調的陶瓷、燈具,還有花色繁多的手工刺繡長袍、浴巾、浴袍,以及老舊的銀懷表、象牙小刀和胸針等。雖然商品種類花樣繁多,不過整體來看,大巴紮中攤位大多還是分類集中經營的,從街道命名便可看出,如“黃金街”、“地毯街”、“糖果街”、“皮衣街”等等。

街邊店鋪陳列出的商品,總會有你喜歡的那一款,但這些商品大多數不會明碼標價,很多時候,會說多種語言的店員會抬高價格等你來砍,容易被宰。好友買了絲巾和陶瓷小貓等禮品,討價還價也是一門學問。

各種顏色鮮豔的香料擺在寶石一般的土耳其軟糖(lokum)旁邊,吸引著遊客的眼球。不過,讓我們品嚐的土耳其軟糖,特別好吃,裏麵都是各種堅果。

從大巴紮出來就是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Nuruosmaniye Camii),它被認為是奧斯曼巴洛克風格清真寺的最佳代表之一。這座清真寺由蘇丹馬哈茂德一世下令建造,奧斯曼三世時期完成。建築師采用了巴洛克建築元素,這座清真寺有一個特別的沐浴噴泉(?ad?rvan)。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靠近大巴紮的入口。

我們幾個女友就相約進去參觀。這裏需要脫鞋和包頭巾。為了彌補沒能進入藍色清真寺的遺憾,我們也包上頭巾,進去參觀了一下。朝拜的人不多,都很虔誠。

清真寺圓頂作為天穹,窗戶是用不同顏色的玻璃拚成,讓光線透入。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陽光,給肅穆的清真寺帶來活潑生動的亮色。

導遊介紹說,大巴紮和清真寺都曾經在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英語:Skyfall)裏出現。其中有個場景就是007開摩托車在屋頂上飛馳。

結束參觀,大家往停車的街上走去,走了整整一天,有些人就體力不支了。還有團員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從大巴紮裏出來,讓大家多等了一段時間。第一次看到導遊發脾氣,因為司機已經停好車,我們還有團員沒有跟上來。因為是路邊停車,司機在一直催。導遊發火後,確實有一定的作用。跟團遊,就不能以自己為中心,要遵守時間和紀律。

一路順風,回到酒店。酒店的歡迎晚宴非常美味,還送給每人一杯酒,團員Mike終於從美國芝加哥飛來了,自此,我們全團到齊,第二天要離開伊斯坦布爾了,開始新的旅程了。

(感謝女友Nancy、玲、蘭、青提供照片,部分資料和照片來自網絡,特別感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