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工程師,常常出差,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走遍大江南北。八九十年代還去過香港,韓國,伊朗和意大利。我小的時候曾經跟著他去過幾個地方。記得每當他出差回來的時候,最開心的有兩件事。一是看看有什麽禮物,那個年代都窮得叮當響,所謂高級禮物僅僅是中國民航的一把紙扇,我總是帶回學校出出風頭。二是聽他講講各地的所見所聞。
記得有一次他到潮汕地區出差回來提到那邊的工夫茶,然後解釋什麽是關公巡城,什麽是韓信點兵。那時候家裏喝茶都是茶壺泡茶,根本沒有講究。我對工夫茶也沒有進一步的了解。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跟朋友回潮汕老家玩,才對工夫茶有了真正地接觸和認識。朋友的老家在偏遠農村,記得舟車勞頓到了汕頭,然後換船去潮州,再換汽車才到目的地。雖然潮汕地區有許多人遠赴他鄉都發了財,光宗耀祖,但那的農村生活總體還是很貧窮的。許多小孩的衣服鞋帽都是破破爛爛的。但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仍然保持著許多傳統習俗。當地的民居基本上都大門闖開,走家串戶都是直接走進裏麵的天井,然後叫人。客人來了,就招呼在小木板凳坐下。邊上總是一小茶幾,上麵放著茶具茶葉罐,下麵是一小煤氣爐。然後燒水衝茶招待客人。除了茶還是茶。這時候我想起父親從前提過的關羽巡城和韓信點兵。
工夫茶所用茶葉較多,所以衝出的第一道茶是很濃的,剛開始不習慣那苦澀的味道。喝著喝著就習慣了。當地的男人可以圍著茶幾坐半天,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有的家庭茶葉是最大的開支。離開的時候我就喜歡上工夫茶了,回程的路上在地攤上買了一套茶具,十來二十塊錢,做工也相當不錯。後來一直沒有用過,帶了來澳洲。
今天想起了它,想起了工夫茶,那我就想想它的文明高雅之處。
泡工夫茶第一道手續是洗茶,將熱水倒入泡一泡,然後用茶壺蓋把上麵的泡沫刮掉,將水倒掉 這叫“春風拂臉“。然後熱水再衝茶,接著將茶水輪流倒入茶杯,這叫關羽巡城。這是一個三國典故。據說關羽護送劉夫人的時候,每到晚上他隻做兩件事。一是夜讀春秋,一是巡城察哨。想到這裏我不得不佩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品嚐小小一口茶的時候就將仁義禮智信的觀念發揚光大了。
回到工夫茶,關羽巡城完畢,茶壺中的茶水所剩無幾。倒茶者就會在輪流在茶杯中滴幾滴。這叫韓信點兵。這又是一個三國典故。這兩道程序又包含了平等和公平的含義。因為它們的目的是讓茶具上的每一杯茶的濃淡味道相同。
功夫茶不像英式紅茶,是不會加入任何添加劑的,原汁原味。也不像日本茶道的茶粉,磨碎後都混在一起。所以功夫茶往往是先苦澀,後甘甜。隻有先嚐到了苦頭,才會更加珍惜甜頭。這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欣賞的價值觀。再來看看這套茶具上的兩句詩: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你說還有比這斯文高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