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人說“建築是凝固的詩”,現在我覺得“建築是故事書”。每一座名建築背後都有著不同層麵的故事。2021.4.10參觀了MIHO美術館以後,這種認識更深刻了。
我缺少藝術細胞,看美術館時都是走馬觀花、人雲亦雲,自己隻會判斷“好看or不好看”、“喜歡or不喜歡”。這次,第一次坐在美術館的屏幕前把建館過程、館內介紹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MIHO美術館是日本的宗教法人神慈秀明會擁有的設施。神慈秀明會是1970年從世界救世教獨立出來的新組織,創立人是小山美秀子。該教會的大本營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有99萬平方米的山林土地。教會的建築非常有名,但是隻對教會會員開放,一般人不能參觀。
為了展示神慈秀明會會主小山美秀子珍藏的文物、美術作品,教會欲修建一所美術館,小山美秀子的女兒建議請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該地區屬於滋賀縣自然保護區,不能蓋大型建築。貝聿銘考察地形時,想起了小時讀過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段文字成了貝聿銘建MIHO美術館的主題格調。因為日本人也喜愛陶淵明,用“桃園鄉”比喻自然美好的生活。 為了保護自然,該建築80%埋在山裏,隻有20%露在外麵。開工前,將山裏的樹木移走,建築完工後,把樹木移回來,恢複了山林原來的樣子。
遠眺MIHUO美術館 (網圖)
錄像中紀錄了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貝聿銘穿著工裝戴著安全帽考察施工現場;最後一顆鉚釘由教主小山美秀子的女兒擰上,當時山上站滿了該教團的成員,場麵非常大;1997年開館時貝聿銘西裝革履矯健地走進這座建築的大門,小山美秀子坐著輪椅在裏麵迎接,畫麵上隻有這兩個人,淡雅簡單,又顯出了崇高的敬意。介紹展館的錄像比展品給我的印象更深。
展館牆上掛著貝聿銘的生平簡介。
這裏是賞櫻花的名勝,每年四月該館每天在網上公布櫻花開放情況,新冠流行後,每天入館人數有限,並要在網上提前預約,我3月預定時已經滿員,以為今年去不成了。有個精於旅遊的日本朋友告訴我“那裏每天給不看網冒失前來的人留一部分票,你就去吧。”2021.4.10早早出發,開門前就趕到了MIHO美術館。買票時,服務人員說“正好有人退票了”,並沒有說給冒失人留票。總之是很順利地進去了。
1 俯瞰MIHO美術館全景。(網圖)
2 正門。網上說那天櫻花滿開,但沒有想像的、沒有看別人照片那麽濃。
3 別人照片中這條路的櫻花。(網圖)
4 我看到的櫻花。
5 洞口站著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今年櫻花開得不如往年好。才知道櫻花也有“豐收”和“欠收”的年份。
6 再次複習《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朋友以前在這裏看到的櫻花。
7 朋友以前在這裏看到的櫻花。
8 我在這裏看到的櫻花。
9 接著複習《桃花源記》“……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10 另一側洞口。
11 接著複習《桃花源記》:“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12 MIHO美術館。
13 MIHO美術館正廳。玻璃屋頂,自然采光。
14
15 展館分南館、北館。展品不許拍照,你就跟我逛逛建築內部吧。
16
17
18
19
20
21 北館的咖啡亭(網圖)。
22 對麵的建築也是名人設計、有貝聿銘設計的塔,不對外開放。
23 隔著玻璃看MIHO美術館後麵的一部分。
24
25
26 參觀完以後再回看一眼,與室內相比,大門充滿了鄉土的樸實感。
27 沿著洞往回走了。洞裏的牆上滿是吸收聲音的小孔,所以走在裏麵沒有回音。
28
29 跟上圖是同一個地方,感覺完全不一樣。(網圖)
30 這裏還是秋天賞紅葉的好地方。(網圖)
31 網圖。
32 (網圖)這裏附設的餐館用自然農耕生產的食材,聽說最有名的是飯團,到那裏時已經滿員,沒吃成。
以下可以看作是狗尾續貂。
滋賀縣是日本三大名牌牛肉之一的近江牛的產地。所有的大道、小道上都有一個烤肉店的廣告牌,朋友也推薦了那家。那天參觀完MIHO美術館後又開了將近20公裏找到那家店,結果是3個停車場都滿滿的,店裏更是預約者優先。最煩吃飯排隊,調頭往回開。
33 返回的路上竟然路過了日本史上的名橋:瀨田唐橋。這座橋《日本書記》中就有記載,它經曆了數次戰亂,有“得瀨田唐橋者得天下”的傳說,諺語“急がばまわれ(哪怕繞遠,緊急時也不能憋在一條路上)”也源自這裏的一次戰事,現在這句話成了人們遇到堵車時的策略。
34
35
36 橋兩岸有旅館,飯店。哪個停車場都沒有位子,放棄在這裏吃午飯了。
37 瀨田川支流。
38 那天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吃的午飯。紅燒排骨套餐。
39 原本計劃吃烤肉的,胃口已經被肉吊起來了,換了地方還是點的肉。
謝謝你跟我走,看我囉唆。
----------------------------------------------------------------
更多文章:
爸爸回來了
走街串村看日本(圖)
日本點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