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貴州 7 芭沙苗寨

來源: 林間溪 2021-05-05 09:53: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227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林間溪 ] 在 2021-05-05 09:58: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如前篇所說,貴州是多民族匯集的大家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9%。全國56個民族在這裏都可以找到,其中19個民族世居於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而苗族是其中當之無愧最大的少數民族。我們在貴州參觀了兩個苗族集居區:西江千戶苗寨和芭莎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是非常熱門的景點,寨子裏充滿了濃濃的商業氣息。正如那些網紅旅遊景點一樣,街麵被各種商店占滿,到處都充斥著喧囂。由於西江苗寨的夜景也是網紅,旅行團往往會在這裏住上一宿。因此不像大多數網紅景點,雖然白天熙熙攘攘,但晚上和清晨總會恢複原有的安寧和平靜。在這裏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絡繹不絕的遊客不給人半刻的寧靜。相反芭沙苗寨卻是非常原生態,也許是旅遊淡季,晚上整個寨子隻有我們一組客人。走在村寨的小巷中,看著村民們勞作,小孩子嬉笑打鬧,婦女坐在門前繡花,不時還與我們交談,羞澀地回答我們的提問,才真正感覺到走進了苗家人的村寨。芭沙苗寨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好的當然要先說,下麵請你和我一起走進芭莎苗寨。

掩映在山間蔥翠中的芭沙苗寨      

苗人在山地上開出梯田種植稻穀,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     

芭沙,當地人念為bia-sha,是苗語草木繁多的意思。村寨位於貴州黔東南的從江縣,這裏山巒疊翠、古木成林,木樓、梯田交相輝映。我們的汽車穿過縣城,沿著蜿蜒的中州河向西南方向行走。道路一直上行,不知不覺進入山間。一道山門攔住了去路,進寨需買門票。我們停下車,向停車場的工作人員打聽情況。得知我們今晚要住在寨裏,工作人員說我們不需要買門票。但此刻還不能進去,必須等到5點賣票的下班,我們方可進去。我們有些不懂,既然按規定我們不需買票,但又何必等到下班?看看手表,已經4點半,便不再囉嗦,停下車,欣賞四周的風景。周圍的風景很美,從江縣城沿著河流坐落在我們腳下的山穀中。很快5點到了,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可以進寨了。沿著山路我們來到寨中心廣場,不像其他旅遊景點,客棧商店鱗次櫛比,這裏大多是苗家人的住宅木樓。廣場應該是村中心,周圍有幾家商店和客棧。此地雖然偏僻,但客棧並不比山外其他地方便宜,山景房和無景房每間相差大約50人民幣。要了兩間山景房間住下來,第二天清晨我們驚喜地發現,這多花的幾十塊錢真是物有所值。

停車場的風景不錯,可見從江縣城沿著河流坐落在山穀裏    

終於進寨了!中心廣場是芭沙的商業中心,有幾家客棧和餐館。長廊是觀景的好地方

客棧坐落在廣場旁,看上去並不高,但從後麵看過去,它是三層樓木房。一樓為餐館,樓上是客房

從房間的窗口看出去,村寨依著山勢而建,與樹林、山巒、梯田融為一體

我們是客棧唯一的客人,在店裏吃過晚飯,便出去走街串巷,探訪苗家人的生活。芭沙由5個寨子16個村民組組成,寨子坐落在山梁拗口麵向都柳江的半山腰。吊腳木樓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掩映在蒼鬆翠柏中渾然一體。村頭寨尾古樹參天,翠竹蔥蔥,四周密林環抱,環境十分幽靜。芭沙人至今仍沿襲著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習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寧靜安詳。我們沿著高高低低的山路,穿行在一個個自然村寨間。村內的木樓一家家緊挨,房子與房子之間的間隔非常窄,大的巷子可以走過一頭牛,小的隻夠過一個人。村頭村尾樹立著一排排禾晾架,禾晾架旁是高高的禾倉。禾倉下部分是中空的,以便更好地防潮。禾晾架木杆的數量是有規律的,一般家中有幾口人,就有幾根木杆。其中第三和第五根木杆還有其他重要的功用,後文會提到,這裏先賣一個關子。我們氣喘籲籲走在寨子中,許多人家門前坐著三三兩兩忙碌的婦女。大多數人在繡花,也有人在納鞋底或者染布。芭沙男女服飾,大多都是婦女自紡、自織、自染、自縫而成。 一般喜歡青色,白布僅作內衣。服飾分為便裝和盛裝兩種。苗家姑娘心靈手巧,盛裝衣服都是自己繡製。青年的姑娘為自己準備嫁衣,年齡大一些的為孩子們忙碌。老太太則在染布,老頭子身上的靛藍色的布衣,從紡織到染色再到最後做成衣服,都是經過她們的手一針一線而來。苗家婦女真是辛勞,她們白天下地幹活,傍晚收工回來還要乘著太陽下山前的餘光抓緊時間做針線活。看到小孩子們在媽媽身邊跳來跳去,表姐拿出糖果分給他們,孩子們高高興興一搶而空。也許是孩子們高興了,青年的媽媽們和我們交談起來,有的很大方,有的卻十分羞澀。問她們是否吃過晚飯,她們搖搖頭。原來她們充分利用自然光線,最後的光亮都不放過。直到天完全黑下來,再也看不清了,她們才會結束手裏的活計,回屋生火做飯。夏天天黑得晚,她們回屋做飯也晚,通常要到十點左右才能吃上晚飯,而男人們是不會幫助做家務的,無論多晚他們都等著婦女做好飯菜。

我們上上下下氣喘籲籲走在寨間的山路上                                                       

村頭村尾都樹立著禾晾杆,禾晾杆後麵的禾倉下部為空,以便防潮             

婦女做針線,孩子們在玩耍,男人卻在什麽都不幹

苗家婦女有的在做針線,有的在染布     

苗家人穿的衣服從織布開始,到染色最後縫紉成衣都是婦女親手親為    

這位年輕的姑娘正在為自己繡嫁衣。我們和她交談,她很害羞 

媽媽們總是為孩子忙碌                                                 

天色漸漸暗了,婦女們還在忙碌    

孩子也抓緊時間做作業。這個小孩頭上留在小辮,是典型的芭沙男孩發型

慈母臉上掛著發自心底的微笑                                                                                

實在看不見了,該回屋做飯了                                                            

男人們幹什麽呢?男人是家中主要的勞動力,以稻作為主、狩獵為伴,他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槍手”。芭沙是中國唯一一個具有持槍許可的部落,每個男子都隨身佩戴獵槍。村寨以“最後的槍手部落”入選為“地球上最神秘的21個原生態部落”。頭留發髻、身著青布,手握獵槍、腰佩挎刀是芭沙男子典型的形象。芭沙人至今仍然保持著原生態生活習俗和民族文化,他們信仰樹神,一生以樹為伴。每當新生兒來到世界,父親都會為他種下一棵樹,從此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接生、成人禮俗、古老的發髻、簡約的婚俗、奇特的樹葬,芭沙的這些鮮為人知的習俗,堪稱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頭留發髻、身著青布,手握獵槍、腰佩挎刀是芭沙男子典型的形象

寨子裏有一間小小的展覽館,介紹芭沙苗族習俗。芭沙人自稱為蚩尤第三子後裔,蚩尤戰敗於黃帝後,九黎部落開始千裏大遷徙。芭沙人的祖先是遷徙的先頭部隊,幾經輾轉來到此處山裏定居,世代以農耕和狩獵為生。芭沙有11個姓氏,其中滾、賈、王、吳人口最多,同一家族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也嚴禁通婚。展覽館以“槍手的一生”為例,向遊客介紹芭沙人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從出生,到成年禮,再到戀愛結婚,以及最後死亡的樹葬,芭沙的習俗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芭沙的生育風俗獨具特色,婦女分娩不請接生婆,而是由丈夫接生,其他人不能進產房,隻能在外屋詢問和指導。 孩子出生後,父親為他種下一棵生命樹,小樹與新的生命連在一起,共同成長。芭沙人崇拜樹,視樹為神。他們認為每一棵樹都承載著祖先的靈魂,並賦予其頑強的生命。他們對樹的崇拜和信任遠大於人類自己。每逢節日,父親會帶著孩子來到生命樹旁祭拜。當孩子生病,父親又會帶著孩子在樹旁喊魂、撿魂。祈禱樹神保佑,直到成年禮後才結束。男孩的成年禮在15歲或者17、19、21歲那年的秋末初冬舉行。舉行過成年禮的人才能擁有自己的槍支,才能參加祭祀活動。成年禮是芭沙人的精神之根,成為千百年來維係族群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文化價值已超越了儀式本身。芭沙人一直沿用古老簡易的樹葬習俗,從去世到下葬不超過24小時。人去世後,家人首先進山選好墓地開挖墓穴,並將其生命樹砍下,做成簡易的棺材放入挖好的墓穴內。死者用臧青布包裹,簡單的超度後,取下死者家的晾禾架上第三根木杆,將死者綁在木杆上,抬上山葬於已放在墓穴裏的棺材中。若是死者為女性,則是采用第五根木杆。墳頭不立碑,隻是在小土堆上栽種一棵樹,表示生命以另一種方式輪回。芭沙人相信,一切來自自然,又回歸自然。

小小的陳列館讓我們了解芭沙苗人的各種習俗

芭沙孩子的出生都是由父親親自接生,並為他種下一棵樹   

樹是芭沙人的神,每逢節日或孩子病痛都會來樹下祭拜    

寨門前的這株木荷樹是一位名為滾拉往的生命樹。老人已經八九十歲了,是寨中最年長者之一            

成年禮是孩子一生中的大事件,長輩為孩子剃頭然後舉行儀式

芭莎男女青年結婚不需要媒人說合,是通過守堖、打秋千等活動交往結識。雙方有意後,各自向父母說明,父母同意後就可以結婚。新媳婦婚後三年不能住夫家,隻有在農忙季節和節日才可去夫家。三年後服裝由青色百褶裙改成白色百褶裙,標誌姑娘已變成婦女。

芭沙人采用樹葬習俗,從死亡到下葬一般不超過24小時。下葬後墳頭再種一棵樹,表示生命又進入新的輪回     

芭沙男人的發型十分有趣,他們剃掉頭部四周的頭發,隻留頂部頭發盤成發髻。他們剃頭的方式也很彪悍,用割穀的鐮刀沿頭頂中央向外剃,中間的長發紮成發髻豎立在頭頂。芭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發髻,發髻在苗語中稱為“戶棍”。戶棍部分的頭發從出生就一直保留,任其生長終身不剃。村民認為戶棍就是一棵神樹,是人身體與天最近的部位。是與先祖以及天地之間溝通的使者和橋梁。天神通過這些使者與人間溝通,護佑族人。                                                      

第二天清晨,起床後我不經意探頭向窗外看去,頓時被美麗的景色吸引:山間晨霧彌漫縹緲朦朧,籠罩著山巒、木樓、梯田、和小溪。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撒下漫天金光,將滿山的雲霧撥散。一時間不知怎樣讚美眼前的美景,隻覺得熱淚充斥著眼眶,任何語言都太過匱乏,隻有拿著手機不停地拍……

窗外,濃濃的迷霧籠罩著山巒和村寨,好似一幅仙境

不一會兒,太陽出來了,將它的光輝溫暖大地    

濃霧慢慢退去,一切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吃過早飯,我們繼續在村寨中參觀。晨光下村寨的木樓群更顯美麗,勤勞的村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媽媽送孩子上學。大路上一批批村民走向寨門,他們是村裏的表演隊,準備迎接今天的客人。姑娘們一個個盛裝出行,男子則是典型的持槍跨刀的模樣。芭沙村民迎賓客最大的特點是鳴槍致意,這是遊客們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殊榮,隻有在這個唯一有持槍許可的部落才能看到。簡短的儀式後,村民們會簇擁著客人前往後山的蘆笙堂演出場,在那裏會有一場載歌載舞的歡迎歌舞。我們由於當天還要趕往肇興,便沒有隨著他們前往歌舞場,而是抓緊時間參觀博物館。距離博物館不遠有一座小亭子,中間擺放著一個大大的香樟樹樁。這是1976年敬獻給毛主席紀念堂的香樟樹樹樁。正如前麵所述,芭沙苗族人是崇拜樹的民族,無論出生還是去世都會種下一棵生命樹。他們愛護樹木如同愛護生命。1976年毛主席去世,芭沙人懷著敬意將寨前小山頭上的一個千年香樟樹獻給毛澤東紀念堂。這棵千年的香樟樹直徑1.2米,是全寨人心中的林中大神。據說香樟樹運往北京的那天,全寨人湧向寨門相送。村民於當天就開始在香樟樹原址上修蓋八角亭,將樹樁立於亭中,以此表達對千年古樹的深切懷念。每年芭沙苗年和蘆笙節,人們會在這裏跳蘆笙舞祭拜。

廣場上早已有人將穀子鋪曬在地上。廣場既是芭沙人的活動中心,他們在這裏跳舞唱歌,又是打穀場,晾曬稻穀等農作物    

村寨沐浴著陽光,比昨天看起來更加美麗

離寨門不遠的小山坡上一座八角亭,以祭拜他們的樹神香樟樹

一大早,村民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這位拿著槍的大爺看見我們拍照,立刻擺出姿勢,並將槍塞到我們手中讓我們拍。我正在暗中稱讚老漢的熱情,他卻伸出手來問我們要拍照費,不由有點哭笑不得。                                                

媽媽送孩子高高興興上學校                                                   

小學校建得很漂亮                                          

大路旁,人們正在緊張地施工,一座座新樓房已初見輪廓,估計不久這裏也會擠滿商店和餐館。但願旅遊開發不要太過,給遊客留一些空間,給當地人留一片淨土。                                     

帶著槍的漢子們正在趕往寨門,他們要去迎接今天的客人         

女孩子總是姍姍來遲,這一位是來得最早的。她很大方地與我們交談

不一會兒,其他的姑娘也來了,她們立刻聚集在一起,嘰嘰喳喳開始評論自己今天的裝束

歡迎儀式開始了,十幾隻獵槍齊鳴,還真有點聲勢     

芭沙真是一個美麗又有趣的地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日出很美啊,現在交通便利了,山裏人的生活好多了 -rue- 給 rue 發送悄悄話 ru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6/2021 postreply 14:54: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