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1):西安(長安)的城牆
西漢時代,絲綢之路開始形成。以下照片都是手機拍照,來自2019年看風景的古絲綢之路行程。希望疫情平穩之後,可以重走這條線。
從土庫曼斯坦(古絲綢之路必經要道,馬裏 Mary,就在這裏),
烏茲別克斯坦(古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城市,撒馬爾罕與不哈拉就在這裏),
塔吉克斯坦(絲路古城苦盞),
吉爾吉斯斯坦(李白誕生在這裏的碎葉城,當時屬於中國),
到哈薩克斯坦(絲路名城阿拉木圖)。
然後進新疆,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最具新疆風情的喀什;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海拔3200米)與石頭城;
莎車,和田/於闐,交河故城(唐朝西域最高軍政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曾設在這裏);
若羌,塔裏木的原始胡楊林,吐魯番的葡萄溝與坎兒井;
玉門關,敦煌,嘉峪關,張掖,蘭州,一直到西安。
下麵這段文字和下麵兩張古絲綢之路圖片來自網上。張騫(公元前164年BC ― 公元前114年BC),漢中郡城固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他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西漢(公元前202年BC — 公元8年AC),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後世稱之為“絲綢之路”。古“絲綢之路”作為連接亞洲和歐洲最重要的商業貿易路線,所經之處覆蓋和輻射了歐亞大陸中高緯的大部分地區。
長安,作為中國的十朝古都,周秦漢隋唐等十餘個朝代建都於此。其中漢唐盛世,曾經是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年代。
長安作為中國首都的時間長達800多年,當時稱為世界東方的中心,曾達百萬居民。當時的長安。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僧侶和商人的到來;著名的絲綢之路始於西漢時期,就是以長安為起點。
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當時建造的唐朝宮殿遺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畫、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遺產。而最著名的,就是保存完好的西安古城牆,稱得上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西安城牆自明朝初年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建造起來,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補,形成嚴密的防禦體係,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牆之一。與山西平遙城牆,湖北荊州城牆,遼寧興城城牆等並列為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也是規模最大的古城牆之一,周長13.74公裏。城牆周圍有護城河環繞,是中世紀後期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1961年,西安城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現在的西安城牆,周長13.74公裏。東牆長2683米,西牆長2626米,南牆長4194米,北牆長4134米。城內麵積約12平方公裏,僅為唐代長安城的七分之一。城牆高12米,底寬15-18米,頂寬12-14米。人們可以環繞城牆騎車或步行,也可以乘電瓶車遊覽一周。
1993年開始,西安城牆國際馬拉鬆比賽,每年都在城牆上舉行。
(文字介紹和城門分布圖來自網上)西安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名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和安遠門,門外均築甕城。每座門分為三重三樓,由外向內,分別是閘樓、箭樓和正樓。除南門箭樓外,其餘各樓下都設拱形門洞,門洞高、寬各6米,深19.5米。
目前西安城牆共18座門,其築門曆史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明代始建,沿襲至今的4座城門:永寧門、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
民國初年,為適應交通需要,新辟諸城門:中山門、玉祥門、解放門(原名中正門)。
抗日戰爭時期,臨時開辟的諸防空便門,後經改建成為正式城門:勿幕門(原四府街防空便門)、建國門(原小差市防空便門)、朝陽門(原崇禮路防空便門)、尚武門(原西北三路防空便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成立後,新辟、修葺的諸城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含光門。
2004年12月26日,隨著解放門建成,西安城牆實現了全麵貫通,18座城門的格局至此確定。
18座城門分布,南7門、北6門、西2門、東3門(明代始建:明;民國始建:民;共和國始建:共):
南城牆7門(東→西):建國門(民)、和平門(共)、文昌門(共)、永寧門(明)、朱雀門(共)、勿幕門(民)、含光門(共)。
北城牆6門(東→西):尚勤門(共)、尚儉門(共)、解放門(民)、尚德門(共)、安遠門(明)、尚武門(民)。
西城牆2門(南→北):安定門(明)、玉祥門(民)。
東城牆3門(南→北):長樂門(明)、中山門(民)、朝陽門(民)。
西安城牆在“拆”和“留”之間,幾經反複。周恩來和習仲勳對保留西安城牆發揮了巨大作用。
20世紀50年代初,蘇聯援華專家因為多家大型軍工企業建設的需要,主張“拆掉城牆,發展更多的道路,解決當時的交通問題”。而規劃專家主張保留西安老城格局,工業區放在東西郊區。而最終老幹部主張城牆內挖防空洞可以減少空襲帶來的損失,同時“城牆有利於防原子彈、防地麵衝擊波”,因此西安城牆得以保留。
1954年,北京地安門已經被拆除,外城的拆除工作也在進展中。在此風潮下,部分陝西當地領導提出“拆除封建王朝的陳牆舊磚,矗起一個新社會新城市”,西安市民也開始拔除城牆磚。時任陝西省省長趙壽山因隨楊虎城參加過“二虎守長安”時期守衛西安的戰鬥,反對拆掉城牆,他的意見受到周恩來、陳毅的重視,從而趙壽山召開會議強調“西安是我國曆代名城,也是我們陝西人的驕傲,古城牆是文物古跡,我們一定保護好城牆,把西安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文明城市。”
1958年1月,最高領導在第十四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表示,“南京、濟南、長沙的城牆拆了很好,北京、開封的舊房子最好全部變成新房子”。兩個月後在成都會議上再次指出“拆除城牆,北京應當向天津和上海看齊。”
1958年6月17日,西安市根據講話精神召開了關於城牆存廢的座談會,會議上主張拆除的意見壓倒了以時任陝西省文化局副局長武伯綸為代表的“保留派”,後武伯綸與文物界的前輩越級向國務院上書,要求保留西安城牆並得到習仲勳等人的重視。
在1961年,西安城牆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後,習仲勳因下令“不許拆西安城牆”等原因被革除職務,下放河南。武伯綸也因此被列為“反動派學術權威”和“叛T”。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城牆過於宏大,紅WB又缺乏大型工程設備,因此城牆沒有被推倒。
70年代初,因與蘇聯的戰爭風險,在城牆上挖築了41千米長的坑洞,並在城牆內修建了倉庫。後西安市城防工程指揮部要求拆掉城牆,效仿北京修建地鐵,陝西省委同意了該計劃,但因所需資金浩大而擱置。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房地局與交通局仍主張拆掉城牆,以解決住房用地與交通問題,但在1981年,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指示要求對西安城牆認真保護。
新冠病毒時代生活新常態,保持積極正麵的生活態度:
(1)出門戴口罩,與陌生人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
(2)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3)既不能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又不能草木皆兵,畏首畏腳;
(4)既要多加防護,也要享受生活。
(5)盡早接種疫苗,建立抗體。
謝謝觀看。與看風景同行,去看不一樣的風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