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牛不牛,聽起來好歧義的句子。你可以理解為,“神戶”這個城市牛不牛?你也可以理解為,名滿天下的“神戶牛”不牛。讓無數人掏空錢包的“神戶牛”到底牛不牛呢?我們也很好奇。
跟西班牙有1000多年曆史,貴極了的伊比利亞火腿相同,神戶牛肉也貴上了天。都說“物以稀為貴”。伊比利亞火腿由山地散養並隻吃地中海橡果,最尊貴的黑蹄豬製成,而神戶牛的血統從出生就被限定,隻有“出身名門”的純種處女牛才是神戶牛。神戶牛出生後喝的是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吃的是山間摻雜著藥草的牧草。這個世界上最貴的和牛,日本料理中的珍饈,入選“世界最高級9種食物”的神戶牛,據說入口即化,想想都讓我們垂涎欲滴。
神戶
Mouriya紅磚本店
Mouriya紅磚本店
頂級神戶牛
烤牛排
烤牛排
烤牛排
烤牛排
牛排菜單
為了這個神戶牛,我們預訂了神戶擁有130年曆史的Mouriya紅磚本店。此家飯店隻有50多個座位,一天到晚座無虛席。這家飯店因為悠久的曆史,因為提供多種最高級別的和牛,已成為當地地標之一。我們點了店裏最貴的極品神戶沙朗牛排和極品神戶菲力牛排。沙朗牛排位於牛腰部最上部分,瘦肉和脂肪一起,口感柔韌。菲力牛排在沙朗牛排的下麵,是細長的一條,脂肪含量比沙朗牛排少,在歐美牛肉文化裏被稱作牛身上最好的部位。除了牛肉以外,飯店還贈送湯,米飯或麵包,沙拉,醬菜,咖啡或茶。紅青椒湯是我們喝過的西餐湯裏最好喝的湯。
為了見證神戶牛排的魅力,我們特意挑選了離廚師最近的位置,看著廚師近距離操作烤牛排。在烤牛肉以前,廚師會先烤荸薺,香菇和秋葵,然後把牛肉的邊角餘料切下來炒,炒熟後留到最後跟豆芽一起炒。接下來是重頭戲,烤肉。師傅會把牛排切成一段段,分段兒烤,一邊烤一邊再切成小塊兒,他會根據我們吃的速度而決定什麽時候烤餘下的牛肉。佐料有蒜片兒,鹽,胡椒和芥末,我們被告知,吃牛肉的第一口要蘸點兒鹽吃,然後隨意。肉的質量和口感嘛,的確很好,很嫩,一點兒絲也沒有,但我們並沒體會到“入口即化”的感覺。在我們眼中,菲力牛排比沙朗牛排好,肥肉不多,不膩,但至於每個人值不值花200美金吃這個神戶牛,就見仁見智了。我們是不吃會後悔半年,吃了是半年後悔。
北野異人館街
北野異人館街的星巴克
如果“神戶牛”不牛,那“神戶”這個城市牛不牛呢?也不牛。作為日本第一個開放通商的港口,神戶理應擁有不一樣的歐式風情。但在外國人曾經居住過的北野異人館街(Kitano Ijinkan street),我們並沒有置身歐洲的錯覺。雖然日本第三開埠的函館歐式風情已夠乏味,但神戶的歐式風情比函館的還乏味。至少在函館,站在山腳下的八幡阪,順著斜坡望下去,是碧藍的大海,可站在同在山腳下的異人館街,斜坡下什麽風景也沒有,隻有外表看上去還不錯的星巴克在路旁,算是不是風景的風景。如果有一點點讓我們心動的是,這裏沒有很多遊人,特別是沒有大嗓門的國人,這裏有我們喜歡的嫻靜氛圍。
跟橫濱開港後湧入大量中國人,從而誕生了中華街一樣,神戶的南京町(Nankin Machi)也是一個中國城。雖然南京町比中華街小得多,但華僑人數卻是橫濱的兩倍。跟橫濱有東南西北四座大門不一樣,南京町隻有東南西三個門,西側大門采用中國古代商業最為興盛的北宋時代風格,中央廣場有一座六角亭,朱紅色的樓柱與天頂描繪的是充滿中國風情的盤龍。與橫濱的中華街遊人如織相比,南京町的遊人少得多,但菜品價格卻沒什麽大區別,不過,這裏餐廳提供的套餐選擇比橫濱的多,湯麵也超便宜。
南京町
南京町
南京町的中餐
神戶的夜景
神戶的夜景
北野異人館街不牛,南京町不牛,被稱為1000萬美金不換的神戶夜景也不牛。相比於函館山上的夜景和人潮湧動,神戶六甲山(Mt. Rokko)上的夜景真是稀鬆平常。沒有函館天生麗質的“小蠻腰”,神戶夜景隻能是日本三大夜景之一,世界與日本的距離,就是兩處夜景的距離,而那千萬美金不換的六甲山夜景說的是大阪灣沿岸城市一晚的用電量。
雖然神戶牛和神戶這個城市都不牛,但離神戶60公裏的世界遺產,姬路城(Himeji Castle)卻牛氣衝天。有人說,去過姬路城,就不用去日本其它的城堡,此話名不虛傳。雖然它比名古屋城、二條城和大阪城都晚到,但絲毫不影響它在我們心中不可代替的位置。作為日本第一名城,作為日本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江戶時期城池建築,擁有400多年曆史的姬路城不僅兼顧外觀之美和城池的實用性,而且把代表日本最高峰的木結構建築,蘊藏戰爭智慧的美妙機關完美地呈現。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相比“現代版”的名古屋城和大阪城,姬路城處處閃動著曆史年輪的光輝。在這裏,我們遇到了一個做誌願者的英文老師,她是我們在日本碰到的英文最好的日本人,全程可以用英文無障礙溝通。通過她,我們知道為什麽日本人的英文不好,也開始了解日本人建造這個城郭的智慧。當然,我們不會讓這個陪了我們兩個多小時的誌願者為我們提供免費服務的。
與白身綠頂鑲金箔的名古屋城和大阪城的天守閣不同,外觀如一隻展翅欲飛的白鷺鳥,因而也稱“白鷺城”的姬路城的天守閣是純純的白色,聳立在姬山之上,被鬱鬱蔥蔥的樹木掩映著。遠遠望去,優美高雅得像一位聖潔的公主。那雪白的城堡,在藍天、白雲和綠樹的映襯下,唯美得耀眼,唯美得有仙氣。由遠及近才發現,這個通體潔白的天守閣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那麽卓然不群,經曆滄桑後靜默的它,向我們無聲敘述著姬路城的多彩故事。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曾經是日本幕府時代藩國領主衛城的姬路城,結構嚴密,固若金湯,被護城河環繞的三重螺旋型戰略防禦工事修築得精巧,城壕環繞高大曲折的石城郭,城郭之間設置幾座大門和瞭望塔。城牆和瞭望塔上有射箭、打槍的小孔;城堡中內庭的道路,千回百轉,好似迷魂陣。一道道高低錯落的城牆,交錯的道路,結實的鐵門和城堡內每一個細節都在展現姬路城擁有高度發達的立體防禦體係。而演繹屋脊之美,留有多種多樣城主家徽的瓦片,樣式千差萬別,至今還有21扇桃山時代的城門,牆麵上放置弓箭或步槍的各式圖形的狹縫,用於禪宗寺院佛殿的建築中,是高貴建築象征的格子窗,以及在山土中加入西礫石,糯米淘米水和米粥凝固而成的油牆,都讓姬路城的“層次”和“格局”高高淩駕於名古屋城和大阪城之上,也讓我們看到,日本防禦建築技術達到頂峰的姬路城是怎樣展現它的極高美學價值的。
高高淩駕於名古屋城和大阪城之上的當然包括姬路城的天守閣。跟名古屋和大阪城隻有一個天守閣不一樣,通體為木結構築成的天守閣由四座天守閣組成,一個大天守閣與三座小天守閣相依而偎 ,通過渡櫓相連,像一個四口之家,在這裏安靜幸福地生活。雖然大天守從外觀上看是五層建築,但它的內部采用四箱疊加的建築構造,實際上是地上六層、地下一層的七層建築,外表被日本特有的塗壁材料,白灰漿封塗,建築結構極其富有創意。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姬路城
跟名古屋城不能進天守閣,大阪城雖可以進入天守閣,卻是介紹豐田秀吉生平的博物館不同,為保護木質地板,必須脫鞋才能進入的姬路城天守閣卻是原汁原味的建築。天守閣內,每一層木質樓梯都接近75°,十分陡峭。武器庫,兵器架,射擊口,忍者待命護衛的暗格均設計在其中。天守閣裏良好的通風讓外麵的烈日炎炎在這裏消失了蹤跡,我們愜意地享受這自然的清涼。
走上頂樓,防火的辟邪物,巨大而華麗的鯱,突出在屋簷上。極目遠望,姬路山和姬路市映入眼簾,那是一種朕的江山的既視感。在不顯山不露水的神戶旁,居然隱藏著如此美麗,充滿戰略性智慧的完整木質結構建築,跟京都和奈良的木質結構寺廟都大相徑庭,實在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可它,沒有梁思成先生的大筆一揮,如何沒像名古屋城和大阪城的天守閣一樣在二戰中灰飛煙滅呢?據誌願者說,天守閣那時恰好被穿上了“黑衣”,才僥幸躲過一劫。
天守閣是幸運的,但發生在這裏的千姬的愛情故事,卻不那麽幸運。如果戰國時代是一塊餅,那織田信長是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是將麥子做成餅的人,而德川家康則是享用這塊餅的人。德川家康的孫女千姬在7歲時便出嫁給豐臣秀吉的獨子,但豐臣家滅亡後,20歲的千姬在大火中被救出,與護衛之子成婚。年齡僅差一歲的兩人在姬路城度過了相親相愛的10年,可惜護衛之子英年病逝,千姬剃發出嫁,一段美好的愛情就此煙消雲散。
好古園
好古園
好古園
好古園
好古園
這淒美的愛情故事和熠熠生輝的姬路城都讓我們對不牛的神戶,因為有這樣一個好鄰居而好感倍增。而在它的好鄰居裏,還有一處讓我們流連忘返之地,那就是姬路城隔壁的好古園(Koko-en)。這個可以遠眺姬路城,一點兒也不古老的園林卻跟京都的銀閣寺一樣,有我們喜歡的禪意氛圍。彎彎的小橋,淙淙的流水,綠綠的樹林,靜靜的亭台,外加遊人的缺失,都讓我們覺得置身在世外桃源。與銀閣寺不同的是,好古園並沒有山作依托,是用近代園林的手法打造的仿江戶時代的曰式園林,種植著日本江戶時代栽培的園藝植物和山野草,池塘兩側分布著烏龜和仙鶴形象的岩石。雖然這個園林沒有曆史,但千年前的荷花種子,在50年代被發現、種植後,居然能開出花來,這讓這個庭園也帶有千年的曆史氣息。
雖然神戶自己“姿色平平”,但它卻有一個好“伴侶”,這讓它不牛都不行。神戶與姬路,就像生命中的兩個人,一個如星,一個如月,沐浴在愛的光芒下,夜夜流光相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