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英倫愛爾蘭(6)史特拉福,布倫海姆宮,牛津

本文內容已被 [ 看天地 ] 在 2020-04-23 10:18: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史特拉福(Stratford), 莎士比亞的故鄉。


圖二就是在他塑像邊的劇中人,哈姆雷特,正在琢磨著: To be, or not to be. 圖三,二樓左起第二扇窗即他出生的房間。他家在當地是做皮件的·大戶,可裏麵的房間均局促矮小,也許也就一米八的高度。圖六是某年裝修換下來的窗戶,在上麵布滿"到此一遊"的留言中不乏名人,因此留下作紀念。圖七的大媽穿的是十六世紀的服裝。圖八,莎翁故居的後院,專業演員在朗誦莎翁戲劇的某些片段。故居的解說有一令人印象深刻的語句: 莎士比亞並不屬於某個時代,他是與時同存的(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莎翁故居中陳列出湯顯祖的劇作,那是對同時代另一文化的致敬。人們可以發現,被尊崇的傳世之作,總蘊含著包容性和普世價值。這些脫胎於人性精華的經典,就是構築人類文明基石。

 

圖一,莎翁臥室,床的長度顯短,大概1米7左右,床上多枕頭,皆因英格蘭人當時多以傳統的半臥姿睡覺。圖二,在講究身份等級的社會,家族紋章是平民不可求之物。莎翁並非出身貴族,他成名後回鄉,戲為自家設計了以一支筆為飾物的紋章掛在門楣上。其實他的作品沒有一個貴族的紋章可與之比肩,至今仍然有每年過兩百萬的訪客來到這個不及兩萬人的小鎮裏向莎翁致敬。


漫步在小鎮裏,像是可以觸摸到一種寧靜久遠的氣息。上圖,一姑娘正在安靜的街道邊開店,看那門和她的身材相比就可以知道老房子的門有多高,1米75的人的腦門就能在門框上留個印記。那些房子的年代多半可追溯回數世紀之前。這門的高度提示,從前英格蘭人的個頭都不高。

 

離莎翁故居不遠就是他的夫人,安妮-海瑟薇(Anna Hathaway)的娘家。那可是莎翁青梅竹馬,從一而終的夫人。安妮26歲時和18歲的莎士比亞結婚,以後帶著兩個女兒獨守故裏直到莎翁從倫敦榮歸斯特拉福。和莎翁激情,浪漫,充滿想象力的戲劇和膾炙人口的十四行詩相反,他並沒有豔史,這在藝術家中堪稱奇葩。

安妮故居有一很舒心的花園,在鋪滿蘋果花的樹下,有清茶相伴,讀莎翁之作,當如夢境。

 

布倫海姆宮(Blenheim Palace),占地2100英畝的世界文化遺產, 丘吉爾的出生地。

非皇家居處而被稱為“宮”,殊為例外。1704年,約翰-丘吉爾將軍(John Churchill)率英荷聯軍在多瑙河邊的布倫海姆擊潰了法國聯軍,剝奪了路易十四在歐洲大陸事務的主導權。這位將軍在戰役勝利在望之際,立馬疾書,飛報英國的安妮女王。這片土地,宅邸和世襲的公爵封號(Duke of Marlborough)就是女王因此次大捷而賞賜給丘吉爾將軍的。當然,奪得歐洲的話語權帶給大英帝國的好處更是不言而喻的。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L. Churchill )是這一家族的旁係並且出生在這裏,但他為這個家族和自己的出生地添加的榮耀並不亞於他的祖先。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兩任英國首相,二戰和冷戰的編年史都留下他的濃筆重彩。

丘吉爾公爵一戰成名,故此宮中許多飾品均於布倫海姆之戰有關。圖二的頂畫將他畫為羅馬戰將,而一位天使正拉止他揮舞著殺戮之劍的手。有“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之意。圖三的掛毯再現當時的戰場。圖四為一純銀雕像刻畫的是公爵立馬報捷的情景。圖五即為那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捷報。當然,因此役所獲的利益之大使得安妮女王毫不猶豫地賜予他土地,金錢和爵號。這位公爵不僅善戰,還以深諳世故著稱,他並沒有讓中國曆史上的功高震主或兔死狗烹的劇目上演一個英國版本。圖六是宮中教堂中,作羅馬裝束公爵一家四口的石雕(頂部)。圖七為丘吉爾公爵為向安妮女王表示感恩而定製的白玉雕像,莊嚴大氣。據說女王本人身高不足五尺,體重過兩百磅。看來為名人君主領袖作像,全世界都遵循同樣的原則。

 

名瓷不少,還有元青花。歐洲各處的貴族頗為看重元青花。

 

眾多的家族畫像中,來自美國範德比爾家族(Vanderbilt)的第九代公爵夫人挺引人注目的,中國有個被稱“爺”的女演員挺像她的,不過那個演員自我標榜自己就是“豪門”是作大。土豪都有那德行,財多了就使勁往貴裏靠。而這位丘吉爾公爵夫人的傳說也特別:上世紀初,美國發達的土豪也想兌點藍血進自己的血緣裏,就和這家爵府攀親。誰知這位鐵路大王的千金讓美國的自由價值觀給腐蝕透了,死活不肯嫁過來。結果讓她媽關起來軟硬兼施才把鴛鴦譜續下。可沒幾年還是跟一法國人跑了,這法國哥們可是堪比唐璜一類的情聖,把愛情遊戲玩得出神入化。這位夫人貴列公侯之尊,擁傾城之色,來自富可敵國的美國豪族,可這位法國佬僅施一桃花小技即破關奪情,帶著她浪跡天涯。點睛之筆是,這位公爵夫人的遺囑是要求歸葬在丘吉爾公爵的家族墓地,她如願了。如莎士比亞在世,這素材足夠他的妙筆再生一朵花出來的。


 

溫斯頓-丘吉爾出生於此,也終老於此。這個爵府也為他留下應有的印記,保留著他出生和居住的房間。

 

別指望能在8.5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走馬觀花,這裏的麵積相當於三倍頤和園。我朝兩,三公裏開外的凱旋柱(圖一)走了十幾分鍾還是放棄了。難怪現在的第12世馬爾伯勒公爵扛不住偌大的開支,要開放自家的大部分來收取門票維持這份遺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門票是20英鎊左右,比去張家界便宜。

從布倫海姆朝南8英裏就是牛津。

 

牛津市中心街角的從11世紀遺留下來的卡爾法克斯塔(Carfax Tower)下有群印度人在拍電影,大概中間黑色長裙的女孩和靠著電燈柱作浪漫狀的小夥是主角。過往的行人都見慣不怪。

牛津那幫自視甚高而又放蕩惹事的學生老愛招惹當地的居民,十四世紀時一場最大的衝突就發生在塔下,亂箭下的學生付出不少代價,結果要國王出麵才能收拾殘局。

 

38個學院散布在牛津城裏,騎自行車逛是最理想的。上圖的是貝利奧爾學院(Balliol College)),盛產政治名人,包括來自中國的薄公子。


赫特福德學院(Hertford College)學生宿舍和教學樓間的歎息橋。當過學生都知道期末考試前的感覺,恐怕他們經此橋去教室前都免不了那一聲歎息。我記起一句話:人生無大事,唯生死係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