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紀行(3)

來源: 黃楊 2020-04-19 13:10: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508 bytes)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我們這次南美旅行中的第二個大城市,也是我兒時就一直向往的城市。小時候跟同伴比賽背世界各國首都名字,布宜諾斯艾利斯因為字數多,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時就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到這個城市來看看。後來,隨著對阿根廷有了一些了解,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好感日增。

我們的導遊是個阿根廷人,家住布宜諾斯艾利斯。給我們介紹這座城市,對他來說,當然是如數家珍。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語中為“好空氣”之意,城市的空氣的確名符其實。出了機場,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當車駛上“海濱大道”,人們都在欣賞“海景”的時候,導遊開始向我們介紹起布宜諾斯艾利斯。

為了活躍氣氛,導遊問大家,“世界上最寬的街道在哪兒”?

“布宜諾斯艾利斯”!似乎車上的人都知道。

“世界上最寬的河流在哪兒”?這回就沒人搭茬兒了。

“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

世界最寬的河流怎麽會在這兒呢?

見許多人都感到迷茫,導遊得意地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們眼前的不是海,而是一條河,即拉普拉塔河。

拉普拉塔河還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道風景線。一望無際的水麵,煙波浩淼,還有貨運巨輪點綴其間。眼前的景觀,徹底顛覆了我對河的印象。上網查了查才得知,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集後形成的一個河口,其名在西班牙語中是“銀子”的意思。拉普拉塔河位於南美洲東南部阿根廷和烏拉圭之間,呈現喇叭形,其寬度從西端兩河匯集處的48公裏逐漸擴大至東部與大西洋相交處的220公裏,最寬處約達290公裏,是世界上最寬的河口。

車行不久,便進入市區,整個一個現代大都市的氣派。高樓密集,道路擁堵,但顯得幹淨有序。原來,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居住著一千七百多萬人口。不一會兒,進入那條世界最寬的街道----七月九日大道。這條擁有十八車道的大街果然名不虛傳,我目測了一下,步行過馬路的話,一個紅綠燈的時間您甭打算過去。大道中間有兩條寬大的隔離帶,長滿綠油油的棕櫚和木棉,樹下是龍舌蘭等各種灌木和花草及星羅棋布的城市雕塑。隔離帶的兩邊和花草樹木的中間都設有人行道,人們橫過馬路的時候可以在這裏打個歇,也可以在這裏散步,人行道有點兒像改造後的北京皇城根的街心花園。

七月九日大道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中心,相當於北京的長安街,連接著許多地標性建築。這麽一條市內交通主幹線幹嘛非得叫這麽個名字呢?七月九日大道的命名是為紀念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國家獨立這個日子。我們下榻旅店附近的方尖碑,也被稱為獨立碑,都是國家標誌性建築。

導遊把我們安排好旅店房間後就迫不及待地回家了。晚飯後,出來逛街。圍著旅店附近的幾條街轉了轉,還挺熱鬧。小街上有不少擺攤兒的,還有一家華人開的皮貨店。東西都不貴,好像比巴西還便宜。街邊小販也有黑人和印第安血統的人,但不多,大街上走的基本都是白人。不同於其他拉美國家,阿根廷的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歐洲裔,因此,看著過往的行人,感覺像到了歐洲。

如果把巴西的裏約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相比,前者顯得更平民化,而後者則保留著一種沒落貴族的風範。兩座城市都有著麵積不小的貧民窟,裏約的貧民窟是一片片擁擠的海景房,與海邊的高檔飯店連成一體,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貧民窟則龜縮在城市郊區的鐵路兩旁,中間隔著李玉和的粥棚與鳩山憲兵司令部一樣的距離。

早歺後登上旅館樓頂,與在裏約住過的旅店一樣,也是一個遊泳池,隻不過麵積大多了。站在這裏憑欄遠眺,七月九日大道盡收眼底。這條世界最寬的城市大街車水馬龍,但空氣仍然相當清新。不遠處的方尖碑正在維修,城市的建築與歐洲大城市無異,怪不得人們稱布宜諾斯艾利斯為“南美洲的巴黎”呢!

上午隨團遊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容。首先經過一個景點是我們旅館對麵的哥倫布劇院。導遊說這座歌劇院在世界上排名第三,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等都曾在此演出。咱雖然不知他使用的什麽方法給歌劇院排名,但能感覺出這座歌劇院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地位無疑是非常高的。好在下午要進去參觀,到時便可一窺究竟。

在前往五月廣場的路上,導遊為我們簡單介紹了阿根廷曆史,他對貝隆夫人的感情溢於言表。

七月九日大道由北向南橫穿城市,下了大道沒多遠,便來到總統府所在的五月廣場(Plaza de Mayo)。這座廣場雖然不很大,但在文化意義上卻頗似中國的天安門廣場,是阿根廷的神經中樞。從1810年起,這裏成為阿根廷舉辦所有重大政治活動的場所,因而,被阿根廷人視為共和國的政治中心。

粉紅色的總統府麵對廣場的陽台就是貝隆夫婦經常向公眾講話的地方,貝隆夫人曾在這裏發表"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的演說。電影Evita也在此拍攝。導遊特地為我們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這裏發生的悲劇。在軍政府統治期間,平民百姓的示威遊行曾遭到軍隊的殘酷鎮壓,估計有高達三萬人“被消失”。至今他們的親人仍在為尋找他們的下落而努力。廣場周圍的建築物上還刻意保留著當年軍隊開槍留下的彈痕,一個類似於天安門母親的阿根廷民間組織在廣場地麵上印製了無數個戴著頭巾的婦女頭像,引起遊人的好奇。當導遊講述了這段悲壯的曆史後,我對這些尋找失去孩子的母親們堅持不懈的精神頓生敬意。

離開五月廣場後,不一會兒便來到博卡區(La Boca)。這裏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早的港口,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大量歐洲移民來到阿根廷後便在這裏定居。這個以藍領為主的地區逐漸以探戈、妓院和咖啡館而出名;不但探戈發源於此,讓阿根廷人感到驕傲的足球明星馬拉多納也從這裏踢向世界。

探戈街是博卡區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社區。剛下車,就被這裏的色彩吸引了眼球。街兩邊的建築都粉刷成異常鮮豔的顏色,比邁阿密的“小哈瓦那”的色彩更加明快和濃重。

這裏的大街小巷與北京798藝術區的色調明顯不同。如果說北京798藝術區是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還帶有一種時代的灰暗色調,那麽博卡區的演變則更加自然,色調也更加鮮亮。濃厚的生活氣息,割不斷的文化傳統,博卡就是博卡。走在街上,你能感覺到時代的脈搏在這裏不曾停擺,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並沒有因為社會的改變而刻意改變自己的生活。因此,房子還是那些老房,新刷的油彩並沒有掩蓋曆史的痕跡。

博卡真不愧是探戈的誕生地。徜徉在飯館一條街上,每家飯館門前都有探戈表演,且都水平高超。僅僅看看那令人眼花繚亂的舞步,頗富挑逗性的舞姿,顧盼生輝的眼神,即使您不坐下來用餐,在街上轉一圈,原汁原味的探戈也會讓您流連忘返。

街頭兒衣著豔麗活色生香的年輕女郎,也是博卡的一道風景。一座二層小樓的陽台上,教皇保羅二世的塑像和真人一樣,依然那麽慈祥,引來無數遊人與之照相。生活與藝術在此無縫對接。

貝隆夫人在阿根廷的影響力絕對比“江青同誌”在中國的影響力要大得多。姑且不論貝隆主義的是非功過,貝隆夫人的墓地卻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重要參觀景點。

雷科萊塔(Recoleta)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繁華區域,卻有著一片規模可觀的墓地。進入墓地,一座座曆史悠久精雕細琢的陰宅與周圍的住宅大樓比鄰而居。一牆之隔,兩個世界。貝隆夫人的墓就在其中。如果用中國風水的觀點看這個墓地的話,貝隆夫人的這塊墓地就顯得太平民化了,如同在一個小胡同裏的一座小平房。如若不是經常有人前來吊唁,在這麽大的墓地中能找到她的墓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雖然如此,貝隆夫人似乎仍活在人們心中。墓碑前擺放著很多鮮花,前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看來長眠於此的貝隆夫人一定不會寂寞了。

參觀歌劇院和觀看探戈演出是我們這次旅行中僅有的帶有文藝性質的活動。哥倫布劇院是一座專門上演歌劇、芭蕾舞劇和交響樂的高水平的劇院,而我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期間,這裏沒有演出。不過,僅僅參觀這座建築,也令人大開眼界。這座有著文藝複興時代建築風格的劇院雖然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但其內部依然金碧輝煌,不減當年風采。

參觀完歌劇院,上了一堂探戈課,然後觀看正規的探戈舞演出。揉合了西班牙佛拉明戈舞的狂野和非洲舞的節奏,這場精彩的探戈表演也讓我們大飽眼福。

阿根廷有世界糧倉和肉庫之譽,其慢火牛排尤為世人稱道。來一趟阿根廷,您千萬不要錯過品嚐阿根廷牛排的大好時機。在阿根廷期間,雖然牛排沒少吃,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在一家農場的烤肉宴。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最後一天,我們參觀了郊區的一家農場,剛到那裏,就聞到一陣陣烤肉的香味撲麵而來。地道的阿根廷牛排和常見的牛排不同,全程使用炭火燒烤,前後要六七個小時才能做熟。在農場吃這種慢火牛排,跟在蒙古包裏吃烤全羊有得一比。

這家農場有上百年的曆史,規模比國內的農家樂要大得多,除了燒烤,農場主人還利用現成的資源開發出一些吸引遊人的旅遊項目,如把自己曾經居住的房間辟為展覽館,通過裏麵擺放的老家具和使用過的物件,再現農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生活狀況,頗有曆史感。講解園藝,品嚐水果,騎馬,賽馬,跳探戈,一應俱全。我們玩兒了一溜夠,終於等來慢火牛排端上了桌,聽著音樂,喝著紅酒,吃飽喝足了還可以跳上一曲。這樣的農家樂,您要是來了一趟,一準兒還想再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