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紀行 (8)伊夫蘭和厄夫沿途風光

來源: 快樂玉子 2020-04-15 18:24: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493 bytes)

摩洛哥紀行 (8)伊夫蘭和厄夫沿途風光

快樂玉子

2019年11月29日

又是一個長長的旅程,早上七點天還沒完全亮,我們就出發了。菲斯東南方 60公裏是阿拉伯人的小瑞士伊夫蘭(Ifrane)。

伊夫蘭,柏柏爾人語意為山洞cave。不知道是否真有山洞?我們去看山洞嗎?我胡思亂想。

二位導遊東扯西拉說了二三句,見大家迷迷糊糊打瞌睡,也沒了興致。“係好安全帶,睡覺吧”。

大巴拉著一車沉默的人行進在靜寂的山路。天空漸漸亮起來,窗外越來越有生氣。景色在森林湖泊和草原中變換。上星期下了一場雪,遠方山頂留下點點白色。眾人皆睡我獨醒,靜靜的眺望窗外一閃而過的那山那樹那朦朦朧朧的晨霧,竟生心曠神怡之愉悅。

伊夫蘭坐落在海拔 1664米的阿特拉斯山脈中。浪漫的法國人把這塊山清水秀的小城打造成了滑雪渡假勝地,不知名的小山城搖身一變為歐洲人和摩洛哥富人享受生活的心怡之地。富豪雲集,語言也上流社會化了。伊夫蘭擁有摩洛哥唯一一所可以純粹說英語或法語的大學。

早上8點20分。我們來到伊夫蘭一座挺歐化的咖啡店旁。

好冷啊!一出大巴立馬凍得瑟瑟,圍巾棉襖和外套,全付武裝地裹上。

導遊說馬路對麵小公園裏的石獅是伊夫蘭的城市標誌。據說小城與附近的衫木林相連,獅子代表林子的主人嗎?

眼前的石獅沒點兒威武霸氣,無神的眼睛閃爍幾許孤獨哀傷。聽說它的創造者是個德國戰俘,難怪石獅神情隱約著失敗者的悲傷。不理解為什麽它是伊夫蘭的城市標記?

清晨時分,度假小城尚未蘇醒。山城的風帶著濕潤的霧氣,空氣極其清新。深深的吸一口清涼新鮮的空氣,我們幾個遊人在冷清寧靜的街上遊蕩。

整齊幹淨的街路,綠色環繞的小街,路旁高大挺拔的法國梧桐。街與街交接處,一座座街心公園。

休閑的城市,到處是度假村,酒店,餐廳和咖啡館。

二三層樓的袖珍建築,溫暖的朝霞把紅瓦的尖屋頂抹成了金紅色。精巧別致的建築怎麽看都像北歐城市。

富豪們的城市,對外來的不富且又打擾他們安寧的遊人肯定不太歡迎。咖啡廳的服務員象看見蒼蠅似的,見我們進門立刻把廁所的門關了。

“不買咖啡,不可以用廁所。”那口氣毫不掩飾的冷漠和嫌棄。顯然他很討厭這些不屬於這個城市的外來客。蠻漂亮的小城,人心可不那麽美。我猜想以前一定有旅行團用過這個咖啡廳的廁所。即便如此,有話好好說不行嗎?物質富裕的人也並非都有教養。

聽說小瑞士城中有個湖,我東奔西跑找湖。轉了一大圈也沒有發現。事先沒做好功課。隻能不了了之。

繼續趕路。一路看山。

離伊夫蘭越來越遠,綠地越來越少,森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山丘和黃土。

大巴穿行在阿特拉斯山脈的盤山公路。

我們終於在一個叫阿米西德(Amersid)的小鎮停下來。這是摩洛哥出產“淡水三文魚”的地方。午餐在小鎮的Asmaa酒店,據說是當地的網紅店。

餐館建築是地道的卡斯巴風格,外表建造得猶如城堡,紅色方形建築,四邊是柱塔。

進門就看見一張沙哈拉沙漠周邊地圖。看看地圖,我們離沙漠不遠了。

餐館生意火紅,擠滿南來北往的遊客。今天品嚐這裏的特色菜:淡水三文魚。

錫箔紙裹著烤魚,魚個頭不大,比海水三文魚小了許多。擠上些檸檬汁,粉色魚肉味道還是蠻鮮嫩的。水果量也大,一盤水果四種不同樣。

沙漠邊緣地帶,有新鮮的魚和水果出乎意外。

餐館對麵路邊有家石頭店。店主說,都是一億年前的化石。我知道,沙漠玫瑰是沙石結晶,看上去是真的。其它的石頭就不好說了。經過加工打磨的化石真假難辨。沒有考古的真才實學,路邊的石頭還是別碰了吧。

午餐後繼續趕路。在阿特拉斯山脈裏一個叫lkheng的地方,居然看見好大一片水。導遊說那是北非著名的山中水庫,剛才吃的淡水三文魚就源於此。

除了中間休息2小時。兜兜轉轉開了七個小時的山路。終於到達沙漠綠洲厄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