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西西裏(二):碧海藍天下的“罪惡”之地

來源: 多倫多小珂 2020-01-26 13:21: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9262 bytes)

https://www.meipian.cn/2nbqxcgl

離開切發盧,一路向東。西西裏雖然城內交通頗讓人頭痛,但出城以後的高速卻暢通無阻。
 
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就會設立一個SOS緊急呼救的電話,這讓我們這些初次來西西裏的自駕者,心裏多了點踏實感。

快進入陶爾米納的時候,兒子突然驚呼到,快看,好漂亮的一座小島。LG靠邊停下車來,大名鼎鼎的貝拉島就在我們眼前。

遠遠望去,貝拉島(Isola Bella)就像一枚綠寶石,鑲嵌在湛藍的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上。

但真的要走近她,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道路四周都被大大小小的飯店,度假村占據,每一個看似可以下去的階梯,都寫著"閑人莫入"。
 
走了大約500米,我們終於找到下去的小路。

雖然已是12月底,但路旁的三角梅依然忍不住寂寞地從牆內攀援而出。

那天海灘上隻有我們仨,兒子盡情地撒野。

貝拉島離岸邊隻有十幾米的距離,1890年英國女伯爵Florence Trevelyan購買了這座小島,其後又雇人在島上修建了別墅和花園。
 
在陶爾米納,這位Florence算是一位名人,其後我們還會和她相遇。

因為沒有帶水鞋,我猶豫了半天,阻止了兒子涉水登島。

後來才知道,這座小島和上麵的建築現在都已收歸國有,一般遊客是不能隨便進入的。

兒子說,不能登島,那我就飛無人機上去看看吧。

從空中看去,小島麵對的海角畫出了兩條優美的弧線,它們和小島一起,構成了美麗的一個心形海灣。

著名的愛奧尼亞海岸線,一灣連著一灣。

從海邊走回大路,我們在這家街邊小店第一次品嚐了西西裏披薩。

和意大利本土的披薩相比,西西裏披薩的麵餅要更加蓬鬆一些,口味上也比較接近美式披薩,當初美式披薩就是去美國的西西裏移民推廣的,所以也可以說,西西裏披薩是美式披薩的祖師爺。

離開貝拉島,我們驅車前往10來公裏外的小城納克索斯(Giardini Naxos)。
 
好不容易找到所定民居的那條路,但道旁汽車卻是一輛挨著一輛,根本找不到停車位。LG看到一家超市前有一個卸貨位,趕快停下。我打電話和房東聯係,對方說很快就到,但我卻不知道對方在哪個門口等著我們。
 
走進超市,我比劃著詢問要找的地址,眾人非常熱情,但語言不通,隻見七嘴八舌,然後紛紛搖頭。我在想,今晚不知道幾點才能折騰到住處,突然超市主人麵露恍然大悟狀,比劃著我們要找的民居就在他樓上--居然有如此巧的事情。出得門來,房東剛剛來到。

隨房東上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外表不起眼的小樓,裏麵卻裝潢的非常考究。上下二層,樓下四臥二廁,足夠八人居住。

樓上是廚房和客廳,足有30多平米,除了臨街兩個小陽台,還有一個20多平方的平台朝向大海。

和名聞遐邇的陶爾米納相比,納克索斯要低調得多,但這兒卻是古希臘最早殖民西西裏的地方。
 
公元前735年,第一批來自古希臘哈爾基斯(Chalcis)的居民在此定居,並以此為據點,向西西裏各處拓展。
 
古希臘雖然在人類曆史上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但因為幾百個大小城邦土地貧瘠,人口過剩,於是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他們大批向海外殖民。其中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的西西裏成為主要的殖民地之一。
 
二千多年後的今天,西西裏成為了世界上除希臘本土之外,保存古希臘遺跡最多的地方。

納克索斯有西西裏最美麗的海灣,沿著大約4公裏長的海岸線,度假村,飯店和酒吧星羅棋布。

安靜的納克索斯之夜。

一覺醒來,已經旭日東升,陰沉了幾天的西西裏,終於放晴。

從納克索斯到陶爾米納,隻有區區10來公裏的路程,後者的海拔不到300米,但坡度陡峭的程度,讓汽車必須以千回百轉的之字形,在沿海的崖坡上來回穿梭。為了方便LG拍照,這段山路是由我駕駛的。

開到陶爾米納山頂,我才明白當初LG為何沒有把住宿定在這兒的原因:整個小城對於外來車輛都是禁行區。

站在鎮外停車場,俯瞰波光粼粼的藍色大海,陶爾米納如同一幅巨大的畫卷,慢慢展開在我的眼前。

 

這顆愛奧尼亞海邊的珍珠被列為地中海最美的十大度假地之一。

小城入口--墨西納門(Porta Messina)

主街翁貝托大街(Corso Umberto).

雖然陶爾米納曆史悠久,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直到1770年蘇格蘭旅行家Patrick Brydona寫了一本遊記《A Tour Through Sicily and Malta》,知道這個地方的人才慢慢多了起來。
 
這些年,我們從紐芬蘭到亞速爾,從西班牙到克羅地亞,見過狂暴的大西洋,也見過溫柔的亞得裏亞海,一路行來,每一個海邊小城都有她獨有的風情,但是,可曾有這麽一個地方

舉目可見遠方的埃特納火山的白雪皚皚?

低頭又見愛奧尼亞海的碧波蕩漾?

唯有陶爾米納。
 
1988年法國上映的電影《碧海藍天》(The Big Blue)中那無邊無際的深藍,那令人魂牽夢繞的的小城,它的取景地正是陶爾米納。
 

曾經有人感歎,如果說,西西裏的美麗有十分,那麽陶爾米納就占了九分。。。此話對我來說,有些溢美之嫌。但是我讚同法國作家莫泊桑說的那句話:“如果你問我,在西西裏島隻有一天時間去哪裏好?那麽我告訴你,一定要去陶爾米納“。

上世紀初,大批亡命國外的藝術家和不為世俗接納的文人遷徙到此地。

D.H.Lawrence在這兒完成了《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的寫作(我至今還記得,大學時初次讀那本書的感覺,在那個純真的年代,就仿佛是在伊甸園第一次吃禁果。。。)。

 
1856年普魯士男爵格魯登(Wihelm Von Gloeden)為了治愈結核病,尊醫囑來到陶爾米納,喜歡攝影的他在這兒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其中拍攝最多的是美少男。這些照片傳回歐洲大陸後,受到各界的追捧。從此陶爾米納古老的石子路上多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單身男子,他們來此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尋覓如同照片上"長著杏仁眼“的西西裏少年。。。
 
當時保守的天主教教會把這兒稱作"罪惡之地”。
 

如今陶爾米納的大街小巷,早已看不到那些風流之子,但小城的魅力依舊。

古希臘劇場(Teatro Antico di Taormina)是陶爾米納最耀眼的名片。

這座U型劇院最初由希臘人在公元前3世紀建造,公元2世紀,羅馬人占領陶爾米納,曆時十年重修這座古希臘劇院。劇院直徑120米,可容納幾千觀眾,是西西裏島上僅次於錫拉庫薩的第二大古劇院。

 

古希臘劇院,其實帶有更多的古羅馬風格。

 
 

建在懸崖上的劇院,地點得天獨厚。坐在觀眾席上,居高臨下,放眼望去,近景是蘊含著2300年滄桑的遺址,中景是半山腰的陶爾米納小城,遠景是山下的愛奧尼亞海和遠處的埃特納火山。

19世紀中葉,普魯士水彩畫家Otto Friedrich Geleng在歌德的遊說下來到這兒,他登上劇場的最高台階,眼前的景象讓他激動不已。

兩年後,他的作品出現在柏林和巴黎的畫展上,內容涵括陶爾米納的神廟,廢墟,大海,火山,也許是因為景致太壯觀了,有人對其作品的真實性提出質疑(仿佛當今很多人質疑旅行者帶回來的照片一樣),Geleng向懷疑者發出挑戰,歡迎他們去陶爾米納考察,如果發現他畫的內容不真實,他將支付一切旅行費用。結果不言而喻,Geleng贏得了尊重,而陶爾米納則獲得了世界的更大關注。

Geleng的作品(來自網絡)。

從文化的發展角度來說,古希臘要比古羅馬發達,後者雖然征服了前者,但在文化上卻是前者的追隨和效仿者。但從建築藝術的角度上來說,後者卻遠比前者發達。
 
古羅馬人在重建這座劇院的時候花足了心思。他們巧妙設計舞台的角度,讓背後的海風灌進來,借助海風,讓演員的聲音送達觀眾的耳裏。

LG研究生階段讀的是建築聲學專業,據他分析,這些舞台上高達10幾米的科林斯柱(Corinthian Order)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聲音的散射效果。

這是古羅馬人擴建觀眾席時摧毀的一座古希臘小神廟的遺址,它可能是古劇院留存下來的少有的古希臘印跡了。

兒子自從通讀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故事集》,對這段曆史越來越感興趣。

劇院的後台。

 

這座古劇院夏季依然會舉辦各種戲劇表演。暮色中,人們點著火把,從四麵八方來到這兒,進入劇場,漆黑的夜空星光點點,歌聲在群山間回蕩,想想就醉了。。。

 

離開古希臘劇場,不遠處就是陶爾米納市立公園(Villa Comunale)。

 

這座公園也是購買貝納島的Florence Trevelyan的家,作為維多利亞女王的表親,27歲時她因為和愛德華七世的一段緋聞而被逐出王室。1884年她離開英國,定居在陶爾米納,後來她嫁給了曾任陶爾米納市長多年的Salvatore Cacciola博士。

這是Florence留下的別致小樓--'Victorian follies'.

 

Florence是一個狂熱的園藝愛好者,花園裏種植了很多種珍惜植物。 

 

花園裏這座雕塑刻畫的不知道是不是Florence和她夫君的愛情?

後半生Florence為了陶爾米納的建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財力。

她於1907年去世,按照遺囑,她被葬在陶爾米納的城堡山上,從那兒,她永遠注視著她鍾愛的這片土地。

 

走在陶爾米納,舉頭隨時可以看見遠處的埃特納火山。LG對兒子說,明天爸爸帶你到那兒去。兒子不相信,怎麽可能,那座山可是在雲裏。

 

陶爾米納是西西裏少有的旅遊熱點,自然物價也比其它地方貴。

但我們還是品嚐到了比較正宗的西西裏美食。

 
 

翁貝托大街兩邊隱藏著很多小巷,一路逛去,每一條小街,每一座小屋,都值得玩味。

 

這個圖標我們不僅在陶爾米納,也在西西裏的其它地方多次看見,這個三腿美杜莎,當地人稱作Trinacria。由於西西裏島是個三角形島嶼,三條腿分別指向島的三個角,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的悲劇人物,在這兒卻代表驅魔辟邪,守護著這座島嶼。

 
無論在大街小巷還是餐館酒吧,我們都看到很多非常美麗的人頭花盆。這些如藝術品一樣的大大小小的花盆背後,有一個比較悲慘的傳說。
 
據說10世紀的時候,有一個美麗的姑娘住在巴勒莫附近的阿拉伯社區卡爾薩,有一天她正在陽台上伺弄花草的時候,一個路過的摩爾商人一眼就愛上了她,姑娘也從此跌入愛河。
 
兩人相親相愛,直到有一天姑娘發覺對方在北非的家鄉居然還有老婆和孩子。
姑娘妒火中燒。一天晚上,當商人正在夢鄉的時候,姑娘想出了一個讓自己的情郎永遠和自己長相廝守的辦法。
 
她砍下了對方的頭顱,然後清理以後,把頭顱當花盆種上羅勒(Basil)。鄰居們看見她種的羅勒異常茂盛,於是也爭相使用陶製的人頭花盆。

現在人們已經無從驗證這個傳說的真實性,但是這種花盆卻成了西西裏島的一道風景。

這座小樓裏住著一位當地的藝術家,他設計的花盆琳琅滿目,擺滿了整條街。

 

這條街的街名是Via degli artisti。

陶爾米納還有一處曆史僅次於古希臘劇院的遺跡--Naumachie。這段廢墟長130米,有18個拱形門洞,它是公元1世紀建成的古羅馬城牆的一部分。

當地人直接在古城牆上修造了房屋,這倒保護了這片遺址。

撫摸著將近2000年曆史的古城磚,兒子仿佛觸摸到了古羅馬人的一絲氣息。

 

建於17世紀的Catherine Church。

這座潔白的巴洛克風格的小教堂無甚特別之處,但人們在為它複原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了在教堂下麵的一座古羅馬劇院的廢墟。

這座小劇院隻能容納不到200人,是當初古羅馬人專門為當地上流社會演出建造的,可惜目前還沒有對外開放,我們隻能站在欄杆外麵對裏麵張望一下。

Joseph's Church,這是陶爾米納唯一一座雙坡道入口的教堂。

這座教堂供奉的是聖母瑪麗亞的丈夫約瑟夫(Joseph),他本來隻是一個普通的木匠,但以耶穌在世間的父親的身份,也被天主教封為聖人。

教堂天花板上一幅巨大的壁畫,讓我們討論了半天。這幅壁畫描述的是聖母和耶穌之間站著一個孩子,那麽這個孩子是誰呢?

 

這些小街小巷,有的要拾級而上,有的要順勢而下。往往攀過數十台階,轉過幾個彎角,前麵又是一番景象。

路邊不時會出現一個個小巧的廣場。

四月九日廣場(Piazza IX Aprile), 廣場的名字是為了紀念1860年4月9日,因為這一天西西裏島正式成為了意大利的一部分。

 

這些年歐遊,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去看博物館和教堂,因為這些地方聚集了西方千百年文化曆史的發展。每一個大城小鎮,如果讓我們隻能選擇一座教堂,那我們必去Cathedral,也就是當地的大教堂或者主教教堂。每一個地方的Cathedral,基本都是各個大小教堂的精華濃縮。

陶爾米納大教堂(Duomo di Taormina)外表比較特別,不像教堂,反而像一座堅固的城堡。這座教堂建於公元1400年左右。

大教堂前壁上精美的玫瑰花窗。

我和兒子推了半天沉重的大門,才發覺教堂的正門另在別處。

教堂的正門兩側,矗立著兩根科林斯柱,每一根柱頭上,雕刻著一個天數的笑臉,他們高高在上,注視著千百年來在此出出進進的芸芸眾生。
 
大門每側各有11幅精美的浮雕。如果你把上麵的照片放大了看的話,左一和右一應該是代表兩位大主教,拿著鑰匙的是聖彼得(左六),手持信任之劍的是聖保羅(右六)。因為年代久遠,有些浮雕風化的比較厲害,但還能看出代表聖經中四大使徒的動物標誌:老鷹(左二)代表聖約翰,獅子(左三)代表聖馬可,天使(右二)代表聖馬太,金牛(左三)代表聖路加。

大教堂內部呈典型的拉丁十字結構。經曆了拜占庭,阿拉伯,諾曼,神聖羅馬,阿拉貢/西班牙不同時代,讓這座教堂混雜了不同的風格。

這幅耶穌鑲嵌畫讓我想起了切發盧大教堂,應該也是諾曼王朝的作品吧。

木雕:最後的晚餐。誰是猶大?這該是巴洛克時代的作品。

 

這幅嵌著寶石的的聖母銀像具有典型的東正教風格,應該是來自拜占庭。

 
陶爾米納並不大,但慢慢地看過去,也不知不覺日落西山。如果沒有那麽多遊人,我可能會更加喜歡這兒。不管怎樣,陶爾米納是一個值得用心的所在。
 
如果說,去歐洲旅行卻不去意大利是一種無知,去意大利旅行卻不去西西裏是一種遺憾,那麽去到西西裏,卻不去這個昔日的“罪惡”之地,就是又一種“罪惡”。
 

在陶爾米納,父子倆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能飛一次無人機。來之前,LG做了很長時間的計劃,準備在古希臘劇院起飛,居高臨下拍一下半圓形劇場,劇場身後的愛奧利亞海和遠處的埃特拉火山。可惜快起飛的時候卻被工作人員告之,劇場是禁飛區。等走出劇場,小鎮又刮起大風。。。好在他們還是拍了一段貝拉島和納克索斯海濱。

 

前幾天,文學城的論壇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有朋友問,遊記到底是什麽,是曆史的枯燥考據,還是Google,百度的簡單粘貼和看圖說話?

 
這讓我想起歐洲在17世紀到19世紀中期,曾經興起過一股所謂的Grand Tour潮。那時候要學習曆史,文化,藝術,語言,必須身臨其境。很多中上等家庭的青年會走出家門,花上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去遊曆歐洲各地。意大利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
 
那時候沒有互聯網,自媒體,沒有相機,沒有朋友圈。。。他們受到的外界幹擾沒有今天這麽大,那時候的所謂遊學,應該是真正的既遊又學。
 
今天我們沒有條件放下工作,出門幾個月或者幾年去周遊世界,但我們可以用十幾天的時間去做一個Mini Tour。曆史不是枯燥的考據,它需要我們用心去感知。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我們告別這個世界之後,那些千百年的沉澱都在那兒,隻是我們會不會主動去發現。
 
每一次旅行對我們來說,都是學習之旅,體驗之旅,每一次風塵仆仆地回來,一路所經所看,都會讓自己的大腦有一種淹沒感,這時怎麽還需要借助網上的粘貼來填充自己的遊記呢。
 
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對我來說,旅行應該是我行故我知。陶行知曾經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作為我們旅行的宗旨,也是很貼切的。
 
後記:正要擱筆之時,驚悉NBA球星科比 布萊恩特飛機失事的消息。家裏的三個籃球迷悲痛欲絕。
 
生活不是雞湯和口號,讓我們以向死而生的心態,珍惜每一個日出,每一個黃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看又好讀,謝謝! -隨便猜- 給 隨便猜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6/2020 postreply 14:16:39

謝謝詳細的介紹,西西裏島景色挺美的! -aChineseBostonian- 給 aChineseBostonian 發送悄悄話 aChineseBostonian 的博客首頁 (52 bytes) () 01/26/2020 postreply 17:36:27

貝拉島可以飛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275 bytes) () 01/26/2020 postreply 17:43:53

學習了! -注冊有誤- 給 注冊有誤 發送悄悄話 注冊有誤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7/2020 postreply 12:42:39

互相交流 -多倫多小珂- 給 多倫多小珂 發送悄悄話 多倫多小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8/2020 postreply 15:51: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