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這一提法在多年前是很有份量的。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和文化流通,互相貫輸,你可以在各地城市享受異地的美食和創新的烹調。但是,廣州仍不失她過去一直延續至今的美食領鬥羊的地位。
本人在廣州長大,來美幾十年了。近年來的穿梭比以前頻繁。累計兩地各占50%左右時間。當然不能成為廣州的"美食家"、或者"美食大使"。但應該可以拍著胸脯地說:以一個1/2歪果仁的身份來介紹廣州的美食,還是恰如其分滴。
每一個地方都有其菜係和美食,每一個人的口味也不同,本人是一"垃圾桶":什麽都裝得下,不在這裏作比較,而是專注於廣州本地的美食。
在一個大城市,一出門就是食在嘴邊的方便,要把所有的食店和食品如數家珍的羅列出來介紹,是不可能,也不公平的事。我隻能介紹我經曆過的。肯定有以偏概全,掛一漏萬的時候。好在我還有廣州的"地頭蛇"可以給我補遺更正。注意,隻是"地頭蛇",不是當地"土豪"。
先按照特色,概括地介紹一下飲食區域吧。
- 滲入外國風情的酒巴銜:珠江琶醍。英文:Party Pier。這個由一個舊啤酒廠改建的酒巴一條街,坐落在珠江南岸,廣州塔以東不遠。晚上燈火通明,年輕人一邊喝酒一邊吃,談天說地+戀愛+party。估計英文遠多於中文。嚴格來說,她不代表廣州特色。中國所有江城都應該會具備。但值得體驗。
- 老廣州飲食文化:老西關一帶。這一帶確是代表著老廣州的美食。雖然已經有很多現代人入侵,你仍然可以見到當地人飲茶聊天和延續著的老字號食店和食品。
- 年輕人的食堂:江南西。幾十年前,這裏還是一片田地。隨著城市的擴大,這裏也建成一個飲食區。年輕人白天到市中心上班,晚上退出後,聚集在這裏享受。這裏的飲食比老西關要新派一些。
- 老西關+江南西(廣州老字號+新派美食聯盟)的“城鄉結合部”:北京路商圈。北京路步行街以及周邊地區。是廣州市以前的市中心。
在一個飲食大雜繪的都市,怎樣品嚐具有廣東風味的東西?以下是一粗略的分類,具體每一種食品的細節隻能靠大家繼續努力了。
老廣州美食:粥、粉、湯、點心,煲仔(砂鍋),飲品,燉品
廣東人煲粥是家常便飯。味道鮮美,可囗。什麽柴魚花生粥,魚片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砵仔粥,及第粥……應有盡有。據說煲粥也有講究:要繞著一個方向攪拌,不然會打斷粥的紋理!我沒辦法證實。
粉類:嫩,滑,鮮,薄。計有腸粉(豬肉,牛肉,蝦仁),沙河粉,瀨粉,牛腩粉,魚蛋粉……可蒸,煎,炒,湯。
湯:廣東人喝湯是他們的DNA,一頓飯如果沒有湯就像缺了魂似的。湯的種類五花八門,根本沒法在這裏一一點出來,什麽食材都有,什麽花樣都出。最突出的應該是那些藥膳湯(所有藥膳同原的中藥都被用於煲湯)。有些北方人大惑不解:自找苦吃!但不久就被"同化":喜歡上了。做法也挖空心思:什麽"冬瓜盅"……
和煲湯雖然不同,但類似的的煮法,就是砂煲(鍋)和燉品。砂鍋除了飯之外,還可以放各類菜,肉,魚,豆製品,粉絲,應有盡有,直接在火上燜熟。這類煮法,應該是直觀上最消毒的(食材就不可能控製了),味道極佳。
至於燉品,我建議大家真的去嚐試一下,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個小盅(或者椰子殼),裏麵放幾片中藥膳,你可以燉什麽魚頭,竹絲雞,乳鴿,鵪鶉……太殘忍了。但味道很獨特。
廣州的點心:什麽餅、糕、酥、包……嘿,不浪費大家時間了,你就到廣州喝幾次早茶吧。到處都是。老名字的?三大園林酒家(北園,南園,泮溪),廣州酒家,陶陶居……不過,你得有耐性排隊!
廣州的甜品一直是年輕人的最愛。什麽薑撞奶,水果露,紅綠豆沙,豆腐花……
以前的老廣,被批評: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洞裏鑽的,什麽都能吃。現在,這種飲食習慣已經不再推崇了。不過,仍然有少數人,包括歪果仁,還在鑽牛角尖,在某些角落可以嚐到這些古靈精怪的東西。本人支持文明飲食觀,就不在這大肆渲染了。
最後請你注意,很多好吃的店鋪都沒有什麽華麗的裝飾外表,門麵也不大,甚至在小巷裏頭。一個不小心就會錯過。這不奇怪。好的店往往靠他們的品味,而不是門麵去留住那些死心塌地的食客。
Enjoy it!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