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attachment/Mon_1909/175_801_e3b9c13cd2e67c3.jpg?28)
航天展覽館,記錄著蘇聯的最輝煌的時期。遙遠地就能看到那個,一衝上雲霄的,高大的金屬紀念碑,見圖一。越高越細,在其頂端是一個宇宙飛船。真是刺破青天鍔未殘。它象征著,蘇聯,也象征著人類征服宇宙的能力,意誌和成就。
親家告訴我,這個紀念碑外表是完全用鈦合金覆蓋的。我觀察了一下。這個一衝而起的弧線型雕塑,或者說鈦合金的尖塔,橫截麵是一個對稱的梯形。整體就是一個越高越細的弧形的四麵體。正麵是四路鈦合金連接而成。後麵是八路。兩側各有十五路。共四十四條。每一路從上到下,估計有六十塊拚接起來。接縫精確,流暢。可以說一衝而起,把人們的視線凝聚向上,直衝雲霄上九天的氣勢。又可以說是,從尖端傾瀉而下,真有直流飛下三千尺的磅礴,象征著火箭推動器的飛速強大的尾氣。再細看一下,每一塊又是由多塊拚接起來。這樣估計下來,大約由一萬片鈦合金板拚接起來的。
對於航空航天事業,鈦合金,重量輕且高強度,耐腐蝕,是最好的材料。但是,當人類才發現,並冶煉出鈦合金的時候,那時的困難是,正因為鈦這種金屬的這些優異性能,所以非常的難加工,難焊接,難以連接組合,從而難以應用。
我告訴親家,在鈦合金的應用發展的過程中,有我父親的貢獻。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父親在Iowa大學做研究生時,因為他在鈦合金工藝研究上的貢獻/成果,成為四十年代美國機械學刊某期的封麵人物。我在家裏看到過這張十六開左右的大照片,裝幀在一個漂亮鄭重的,像獎狀文憑似的,深色絳紫色的非常莊重的文件夾子裏。那時我還年幼,根本不懂英文。從思想改造運動起,這就成為他為美帝國主義研製飛機導彈的罪狀。一有運動,就要翻出來批判。批判也就是說說而已,父親內心仍然以為驕傲,晚輩仍然為之敬重。到了史無前例的所謂“文化大革命”,真是史無前例了,這張照片就終於在文革中燒掉了。
照片是在漆黑的背景中,父親帶著麵罩,手持焊槍,俯身,火花四濺,照亮了工作台和工件,也照亮了父親帶著麵罩的身形輪廓。父親成功地完成了鈦合金的第一次焊接。
來美後,我一直,直至最近,在尋找這張照片,這一期雜誌。。。
![](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attachment/Mon_1909/175_801_96a8b63d64c2424.jpg?35)
![](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attachment/Mon_1909/175_801_79530b9b7bd73a7.jpg?35)
博物館大廳。
![](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attachment/Mon_1909/175_801_092d109fb0e6b2a.jpg?54)
上麵是實物和模型。以下都是宇航服,宇航倉等等。
![](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attachment/Mon_1909/175_801_e8677989afcbc06.jpg?176)
離開博物館之前,才注意到正門內牆上的塑像。
![](http://www.atlanta168.com/forum/attachment/Mon_1909/175_801_8a3ab4d918a6acf.jpg?46)
我認真觀看了文字解釋。從左到右,依次過來是: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羅蒙索夫,艾恩斯坦。
他們是對近代科學突飛猛進做出傑出貢獻人物的傑出代表。
走出博物館以後,再回到直上雲霄的鈦合金紀念塔下,仔細觀看塔前,以及周邊的更多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