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後一連宅了幾天,“燒烤模式”連著“蒸煮模式”,哪兒也去不了。某一天,氣溫稍稍下降了一兩度,太陽也不太毒。太太的哥嫂好心地建議:何不趁這難得的“涼快天”出去轉一轉?是啊,既然大老遠地來到了武漢,時間又富裕,要是哪兒也不去看看,豈不是太虧了?於是,便花了一天時間去漢口轉了轉。
前麵多次來武漢,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都已經先後看過不少地方,印象深刻(參見:《初夏時節訪武漢》,《武漢“看海”記》)。漢陽繁華的商業中心鍾家村,佛教名寺歸元寺等等近在咫尺,天不熱的話每次都會有機會跑一跑;武昌雖得過江,但以前也沒少往那邊跑,黃鶴樓,東湖,光穀,楚河漢街哪兒都沒少跑;漢口,作為武漢最繁華的商業購物區,一有機會也喜歡去,尤其是地鐵通了以後,過去更方便了。
很奇怪,在武漢三鎮中,從行政區劃建製看,並沒有漢口這個區劃,不像武昌和漢陽都是武漢市所轄的城區。漢口則被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和礄口區。從地理上看,漢口地處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地域,東南隔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江與漢陽相望。
漢口自古就是中國的四大名鎮,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民國時的漢口市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之多,有“東方芝加哥”之稱。
漢口自近代鴉片戰爭後開埠通商,從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上半葉,先後有英,德,法,俄,日,比等國在此設立租界,列強依據不平等條約實行獨立於中國政府的行政和法律製度,形成國中之國,但客觀上也推動了武漢的近代化進程。由於這樣的曆史機緣,漢口留下了大量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築,使這一帶成為一座巨大的活的建築博物館。所以,有人說,要了解武漢滄桑的曆史變遷,就得到漢口老城區去走一走,看一看。
那天上午,坐上地鐵很快就到了漢口的中心地帶江漢路步行街。這條號稱“中國第一長的步行街”是武漢最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這裏商鋪林立,從精品專賣店,到傳統老字號,每個人都能在這裏找到他們喜歡的商品,滿足休閑,購物,餐飲的需求。
徜徉在江漢路及其周圍地區,滿眼可見古樸典雅,風格各異的西式建築,有種置身於歐美某個城市的錯覺,彰顯出漢口老城區厚重的曆史積澱,以及東西方文化在這裏交匯融合的實物見證。
中國銀行漢口分行舊址
台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
中信銀行
鹽業銀行舊址
四明銀行舊址
沿街建有很多反映武漢風俗民情,民生百態的雕塑,看了常常令人會心一笑。
武漢熱幹麵的撈麵師傅
賣自來水的。反映城市居民早期市井生活的一個典型畫麵,看了不由得想起過去老辰光。記得小時候,我們也不是每家都有自來水,整個職工宿舍幾十戶人家都要到大家共有的一處自來水龍頭那裏去擔水回家的。那是我小時候做的最值得自豪的家務活兒,常常為此受到外婆的表揚。
有很多這樣的裏弄,跟上海的弄堂一樣,應該都是早期租界遺留下來的遺跡吧。
漢口還有很多這類充滿異國情調的老房子,單單是走馬觀花也不是一天就能全看下來的。
老武漢美術館
老武漢圖書館
當然,最為著名的一座古老西洋建築,還是要算江漢關大樓。它位於江漢路和沿江大道交匯處的江漢關大樓,是武漢地標性建築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1年,清政府為英國所迫,沿江建立鎮江,九江,漢口等外貿口岸,並分設海關。60年以後,江漢關大樓奠基興建,1924年落成,是武漢當時最高的建築。江漢關大樓臨江而立,曆經近百年滄桑,見證了中國從閉關到開放的曆程。今天,這裏成為一座博物館,還原當年海關運營的景象,陳列武漢百年發展變遷的文物資料。
複原當年報關大廳的情景
海關最高官員稅務司的辦公室
從大樓露台上可眺望長江江麵以及對岸武昌的高樓大廈。
寬闊的樓道
庭院
參觀者饒有興趣地瀏覽反映武漢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陳列
張之洞推行洋務新政,帶動了武漢民族工商業的發展。
四大名旦在武漢
江漢樓頂部鍾樓的模型
漢口還有一處極有特色的旅遊景點,那就是吉慶民俗風情街。如果說,江漢路步行街體現的是漢口時尚,現代的風貌,那麽,吉慶街反映的則是漢口傳統,懷舊的情調。
首先吸引遊人眼球的,是街角處一組反映武漢民俗風情和市井文化的彩色群塑。那些栩栩如生的各色市民形象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推著貨車做小買賣,有的吹拉彈唱,自娛自樂,有的呼朋喚友,開懷暢飲,引得遊人也不由得參與其中,跟他們“互動”。
沿著這條街,各種美食店鋪鱗次櫛比,湯包首選“四季美”,豆皮大王“老通城”都在這裏留有一席之地。
在連接兩條毗鄰街道的過道上,有兩塊展示武漢方言的牆壁相向而立。那最後,就來自我考核一下,看你認識其中哪些老武漢話,達到“漢”語幾級吧?
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