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遊記2019(7)白羅斯Brest Fortress

來源: lepton 2019-07-30 09:03: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079 bytes)

今天的主要行程就是整個白俄最重要的景點—Brest Fortress。 事前我email官網詢問英文導遊,告知我們計畫參觀的日期。 兩天後得到肯定回覆,並給我們安排在這天早上10點。 價格是$35。 英文導遊很有必要,因為這裡隻有俄文和白羅斯文的介紹。

光是這宏偉的大門就夠令人驚嘆。 典型蘇聯風格的空心五角星。 並且在不斷地播放軍歌,火砲聲,還有當年的廣播:Attention!Attention! 這裡是莫斯科。。。


看得到門口的小小人影嗎? 最好的比例尺,這門果然氣勢磅礴。


這個空心五角星大門的設計非常巧妙。 當你走到門下方,五角星碎裂成幾何屋頂,而前麵的silouette又是一顆五角星。 而等我們參觀完畢,往回走的時候,大門的另一側也是一顆空心五角星。


沿著寬敞筆直的大路往前,路旁展示著二戰時期的戰車和大砲






白羅斯的年輕軍人在正步走。 女軍人的頭髮都編成辮子,戴著白花。 一夜回到蘇維埃。


我們到預定地點The Museum of Defense of the Brest Fortress 跟導遊碰麵。 導遊才二十出頭,是當地人,英文非常流利,幾乎沒口音。 以前看影集“The Americans”,還有讀spy novels,凡是情節有俄國間諜被派來美國,英文說得跟美國人一樣,以假亂真,我都不信。 這下終於有點信了。

第一間的展廳是19和20世紀要塞的建造和加固。 Brest Fortress 19世紀時就是俄國對西的要塞。 座落在兩河交匯處的島嶼上,Brest Fortress呈星形。


當時人們的生活細節也很有趣。 這是要塞的軍官和太太的服飾。 俄國輸了日俄戰爭(1904-1905),日本服飾卻成了流行,成為當時貴婦們的最愛。 看得出那裙子有明顯的和服元素。


一戰結束後Brest被蘇德波蘭來回搶,後來為波蘭人控製。 第二間展廳便是這段波蘭時期。 1939年8月德蘇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9月納粹入侵波蘭,蘇俄也從東麵入侵,雙方在Brest會師。 下麵這張照片就是1939年9月22日蘇聯紅軍和納粹德國在Brest一同閱兵,有說有笑的。 (不過這段不光彩的事跡並沒有出現在博物館裡。) 德軍退出Brest,紅軍進駐。
我問導遊,Brest處在白俄和波蘭邊界,是不是很多人會波蘭語? 答案是否定的。 導遊強調波蘭對Brest的影響很小。


第三間展館闡述Brest之戰起始。 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俄展開operation Barbarossa,突襲Brest Fortress。 當時fortress裡約有蘇軍9千,還有300家眷,而德軍2萬。 蘇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初的砲火攻擊就造成了大量傷亡。 紅軍頑強抵抗了7天後終於投降,陣亡2千多人。 德軍453人。 戰後Brest Fortress被授為英雄要塞之稱。

後麵的展廳展示了各種紅軍抗敵的細節,倖存者的訪問,以及Brest要塞一役在蘇俄文學藝術上的歌頌。 導遊說,大多數倖存者戰後多年根本不敢聲張,因為斯大林時代投降就等於叛變,他們都是等到斯大林死後才敢承認參加了Brest保衛戰。


很蘇維埃的大幅畫作


士兵在要塞牆上的刻字:“I’m dying, but I won’t surrender! Farewell Motherland. July 20th, 1941”。 導遊每次提及motherland,我家老爺和小朋友都小愣一下。


我們對東線的歷史知之甚少。 參觀時,導遊說蘇俄在二戰中的傷亡最為慘重(27百萬!),當時我還想應該是中國吧。 回去查果然導遊是對的。 白羅斯麵積隻有20萬平方公裏,戰前人口僅9百萬,犧牲了2百萬多軍民。 所有二戰參戰國中,白羅斯最慘,失去了超過1/4人口。 德軍在東線也陣亡了超過4百萬人。 導遊說,“戰爭是雙方的悲劇。”


這導遊實在太盡責了,把博物館每一間展覽都仔細翻譯介紹無遺,在裡麵待足了一個半小時,到後麵真有些information overload。 為了尊重他,做乖乖牌聽講狀,我們都沒好意思分心照相。 博物館參觀完畢,他繼續帶我們去參觀室外部份。

來到四圍方正的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震攝人心的雕塑:Thirst
敵軍第一天就切斷了要塞的水源,可飲用和冷卻槍枝都需要用水,紅軍士兵不得不冒性命危險去河裏取水。


不過比起後麵這座,它就隻算小兒科了。

Even more powerful and dramatic, the statue “Courage” stands over 100ft high.


表情多麼剛毅悲壯。 我幾乎無法直視他淩厲的目光。 這絕對是我們有生見過最震撼的soviet-era statue。


旁邊還有一座擎天柱。 這個方尖碑高達100米,代表紅軍步槍的刺刀,是用titanium做的。




雕像還拖著一條蘇聯banner(國旗?)上麵是鐮刀和錘子!


後麵有個很大的教堂,但在Courage雕像的對比下,看起來很矮小。 在德軍佔領時,這裡成了官兵俱樂部。


下方是陣亡烈士的墓碑。 不斷有人來獻花,一隊隊中學生來接受愛國教育,還有軍人在前麵march。 這對我們,特別是小朋友,來說都很新鮮。


老公認出來最右邊那位舉的是蘇聯國旗。 導遊無奈地說,“蘇聯解體都二十多年了,很多蘇俄人還stuck in history,來這裡憑弔蘇聯時期,reminising ‘the good old days’,假裝一切都沒變。”


我問導遊有沒有讀過白羅斯女作家Svetlana Alexievich的書“Secondhand Time: The Last of the Soviets”,他說沒有。 “可是她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啊!” 那本書講述蘇聯解體後20年間的震盪和混亂,普通人的生活和掙紮。 我的讀書心得: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591/201705/10257.html

節選幾段:
Russians need something to believe in … Something lofty and luminous. Empire and communism are ingrained in us. We seek out heroic ideals.

We had a war mentality. “If tomorrow war should break out, if tomorrow we must depart…” I can’t find any other explanation … “Keep your eye on death, on death/You poor singer and rider…” At every single gathering, without fail… Within five minutes, we’ll be remembering the war. We’re constantly singing war songs. Is there anyone else in the world like us?

You have to live for others… for a higher purpose… throw yourself under a tank, go down in an airplane for your Motherland. The rumble of the Revolution … Heroic death … We were taught that death is more beautiful than life. That’s why we grew up to be monsters and freaks.

走在這座曾經槍林彈雨的英雄堡壘,我似乎更能感同身受這種根植在他們DNA裡的憂患了。

生紅磚的舊城堡Kholmsk大門也是要塞的招牌之一,至今彈痕累累,無言訴說著昔日的腥風血雨。




要塞四周的環境卻出奇的清幽。 流水潺潺,楊柳依依。 它們見證了多少血腥殘殺,戰爭劫難,卻仍然這樣清澈這樣平靜。




參觀Brest Fortress絕對是叫人畢生難忘的經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蘇俄的曆史文化非常不同於中國也不同於西方 -laoyangdelp- 給 laoyangdelp 發送悄悄話 laoyangdelp 的博客首頁 (308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09:32:14

我也覺得受很大的震盪,以前實在對他們了解太少了。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26:42

好看好看,幾篇一起讀了一起讚了! -胡桃架子-- 給 胡桃架子- 發送悄悄話 胡桃架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0:45:26

謝謝喜歡!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26:56

有個電影“Fortress of War”,Amazon Prime上有。那個士兵頭像的紀念碑曾被CNN評為世界上最難看的紀念碑 -老道- 給 老道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2:38:35

是啊,我們導遊也有提過CNN這個差評。但我是很喜歡的。很震撼。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27:30

俄羅斯、白俄、烏克蘭的重頭景點好像還都停留在二戰時期 -勿來三- 給 勿來三 發送悄悄話 勿來三 的博客首頁 (36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2:54:04

聖彼得堡的重點還在沙皇時代。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119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29:28

請看此電影。對布雷絲特要塞的攻擊大概在第40分鍾開始。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11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5:32:17

要塞戰鬥結束在第二集開頭的部分。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11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5:36:19

謝謝分享。其實我已經看過電影,但是我不怎麼推薦。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30:06

你可能不喜歡看戰爭片。這個電影拍得很好,藝術性比“解放”好。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55:55

是不大喜歡戰爭片。影片的戰鬥場麵很逼真,節奏也好,但把人太黑白兩極化--蘇聯戰前就是流奶與蜜之地,幸福無比;可是實際上蘇俄剛剛進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281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10:54:23

可能當蘇聯人進入時,趕走了所有的波蘭人,就像以後波蘭人在但澤趕走了所有的德國人。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21:04

的確趕走了波蘭人。不過這Brest Fortress從一開始(1830年)就是一個俄國軍事要塞,還是更受俄國影響。 -lepton- 給 lepton 發送悄悄話 lept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30/2019 postreply 16:31:33

所以,世人也不必老把波蘭打扮成受害者 -勿來三- 給 勿來三 發送悄悄話 勿來三 的博客首頁 (112 bytes) () 07/31/2019 postreply 08:20: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