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巴拿馬,這個西半球的物流樞紐,就會聯想到巴拿馬運河,而運河則托生於一條河,查格雷斯河。
1502年,這條河為哥倫布所發現,開始稱之為鱷魚河,因為他看到河裏鱷魚,後改名。那時候,它是一條流向大西洋的河。
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人巴斯克·努涅斯·德·巴爾波亞率隊從加勒比方向過來,登上一座小山,看到遠處的大海,29日抵達這片水域,站在水裏,命名為南海,後為麥哲倫首次環球旅行時,從智利一路過來風平浪靜,而改為太平洋。
1527西班牙查理一世皇帝(即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委托埃爾南多.德.拉.塞爾納尋找連通加勒比同太平洋的道路,隨後巴拿馬成為玻利維亞,秘魯的南美白銀運往西班牙的必經之路。
這條路稱為克魯塞斯(Cruces)皇家小道,兩個走法,一個就是從如今的巴拿馬城陸路到達克魯塞斯,從那裏乘小船或獨木舟到查格雷斯河口的查格雷斯城;另一條路,從巴拿馬城穿過熱帶叢林到達波托維洛,最後都從這裏裝船去西班牙。今天在密林中,還能看到這條古道的遺跡。
1595建成了查格雷斯出海口同名的小城以及該城的聖洛倫索要塞。可是第二年,1596年被英國大海盜弗朗西斯.德萊克爵士攻破,1671年被海盜摩根摧毀,(隨後巴拿馬古城陷落,被焚毀)。1680年重建,1740再度被英國海軍將領愛德華.弗農率隊攻陷,1761第三次再建。
波托韋洛(Portobello)-聖洛倫索防禦工事位於巴拿馬北部的科隆省,這個地方的名字也是1502年,哥倫布給起的,意思就是美麗的港灣,大概是這裏美麗的景色讓他有此靈感。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波托韋洛成為西班牙殖民地與本土之間幾大貿易中心之一。波多韋約城是於1597年興建而成,後來這裏成為加勒比海沿岸一個重要的航運港口和陸路中轉樞紐,同時也是秘魯金銀和其它貨物的存放地和西班牙來貨的監查站。這個貿易中心1544年就開始建立,十六,十七世紀生意興隆,遠近聞名。
為保護新舊大陸之間龐大的遠洋貿易及政治利益,西班牙人在這裏修建一整套防禦工事。波托韋洛-聖洛倫索防禦工事包括環海灣而建的一係列堡壘、要塞和城牆,有聖菲利普•德索托馬約爾城堡、聖地亞哥要塞、聖赫羅米諾要塞、聖•費爾南多要塞、聖地亞哥•德拉格格利婭城堡、法爾內西奧堡壘等。這些堡壘和要塞分布在港口、山丘和城市的角角落落,這些並未使波多韋約堅不可摧。
也許是宿命,英國人眼裏的救國大英雄,西班牙人和拉美人眼中十惡不赦的大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病死在這一帶,也許就埋在波洛韋洛的某個角落。
頻頻遭受英國海盜的襲擊。1601年被洗劫,1668年亨利.摩根攻陷。1739年11月21日又被弗農劫掠一空。之後,西班牙人不再大規模使用這裏,運送秘魯白銀的船主要往南繞行南美大陸,經停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再去塞維利亞。一部分經墨西哥的阿卡布爾科跨太平洋到亞洲。
1821脫離西班牙獨立後,這處加勒比昔日名城逐漸衰落,要塞曾改作監獄。
美國加州淘金熱時這裏又火了一把,科隆在1855年的建立,成為加勒比的新門戶。 同年, 跨洋鐵路的修建,皇家小道就從此處於半廢棄狀態了。
上世界七十年代,西班牙政府投資進行修複之後,1980年,波托韋洛以及查格雷斯的聖洛倫索要塞一起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各地遊客又多了一個憑吊懷古的好去處。
查格雷斯河,由於運河工程,變成世界上唯一一條流向兩個大洋的河流。它的淡水供應巴拿馬城,科隆居民;而它的水量的多寡直接影響著運河的命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