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
我家在小時候是爸爸工作單位窮出名了的。 七十年代大家都靠死工資吃飯,多張嘴開銷就大出不少。我媽呢不要看個子小,還賊能生。生到我時老毛的光榮媽媽已經過時了,國家已經意識到人口過多了,單位做工作讓我媽把我給光榮掉。 老媽試著往醫院走了幾趟,最後還是折回家把我給生出來了。信不信由你,我媽一米五出頭,生我前七十多斤,居然我生出來10斤!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完,生下我後媽媽根本沒奶水,牛奶都是憑票供應,而且也是一周能買到兩次就算幸運,根本不夠俺這胖子吃。 最後把我送鄉下外婆家。村裏有個三十多歲的婦女,老六剛生下來就沒了的,她後來就成了我的奶媽。 那時候還是公社,村民都是一起上坡挖土的。 所有人都說小孩子兩歲前的事是記不得的, 我就是個例外。奶媽當時負責每天早上敲鑼,叫全村人上工。 每天早上奶媽把我背背上,走到家旁邊的小上坡上,坡上的一顆樹上掛著個大鑼。奶媽鐺鐺地敲鑼,然後就看到分布在山裏各個房子裏的村民就出來了。 也許是這樣的畫麵每天重複,已經深深地烙我腦子裏了。 所以在我有記憶起,我就是成天在大山裏轉的,這也影響到我到現在最喜歡的就是大山。後來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家裏的娃一個接著一個生病住院,爸爸媽媽兩邊都有鄉下的弟弟妹妹要幫助,哪有閑錢出去旅遊。我爸也是超級愛玩的人,沒錢坐火車,那就帶著我們在家邊玩。還是記得上學前爸爸把我從汽車車窗扔進車,然後跟大家一起擠上車,歡天喜地地去重慶的北溫泉,去看恐龍化石博物館,還有早上四點起來去坐頭班車去鄉下外婆家過暑假。到現在我爸我媽也是我朋友圈裏最會過日子的。夏天一熱就跑貴州山裏住包吃包住的農家樂,白天和朋友打打牌爬爬山;冬天一開始冷就去海南租間房,逛逛樓盤做做夢。有兩貪玩的老爸老媽,養出來的娃當然是青出於藍啦。
找老公時俺就兩標準: 1 - 不需要我養活 2 - 可以玩到一起。 熊貓一下子就滿足了這兩條件,我都不用到處找了,好省心。再後來有了娃,老實了一年,因為安全局長熊貓不想兒子各種疫苗沒打全前坐長途肥雞, 一歲一到就如解放了一樣。兒子第一次坐飛機上等著起飛,熊貓指著窗外給兒子說: “看看,肥雞,肥雞 (飛機)!” 好嘛,到現在兒子堅信不坐肥雞的旅行都不算度假。 大約兩周前的一天晚上兒子秒睡,我還沒來得及離開他房間,他大哭著醒了:“媽媽,我做了個好可怕的夢!”我問做什麽夢啦?“我們不能去度假了!”哎呀,好可怕, 太可怕了吧,這可是我們全家最怕怕的事了。真是親生的!
洗雪恥!
小時候家裏窮都到20歲了才跟當年的男朋友第一次出了重慶(那時候的重慶比現在小多了哈)去了成都。 後來工作了,都22歲了,去北京找朋友玩,第一次出了四川。 去時剛好單位一個美國小夥子也在,在單位就和他關係不錯,當然一起玩。 一天走到不是大門的地方,感覺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牆邊,站幾個荷槍實彈的士兵。我還奇怪啊,怎麽這樣的地方站些兵呢。 老美同事原來在北京上過學,而且中文可以和大山比的,他都快笑掉大牙了:“裏麵是中南海啦!” 我要遊遍世界洗雪恥!
後來離開那單位就再沒有和他聯係了。 他可是我當年正式工作時的第一個朋友,就是沒對上眼,一直是好朋友。後來聽說他娶了單位一個中國女孩當老婆,好像也回美國了。 他的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漢跳狼。 誰要認識,幫我給他說有人找他。 :)
積累故事的題材
旅途中總是有故事的,而且往往是一生難忘的故事。
現在熊貓最喜歡給別人講的故事就是長城上找廁所的故事。
上金山嶺長城前得先把午飯吃了。 過了售票口,進了司機推薦的飯館。這飯館不豪華,看著也還幹淨。點了一盤魚香肉絲,家常豆腐,和一盤青菜。雖說不是最好吃的,但飯菜都是最家常的,味道也還不錯,我和熊貓居然都吃得很開心。熊貓這個胃絕對地不是地道的美國胃,他吃麻吃辣可以勝過我們整個科州吃喝團,甚至勝過我全家。但從脆弱角度來講,他的胃就絕對的美國化了。到北京前,我們先在香港停了兩天。離開香港的頭一晚,他的胃就開始大鬧天宮了。這個午飯倒是吃得香,吃完了,熊貓胃裏就有貨了。正鬧肚子的人,胃裏一有貨了,緊急情況就出來了。剛上長城沒30分鍾,熊貓就急得團團轉。這偌長的長城就是沒有廁所,連個活動的廁所都沒有!好不容易看到個小賣部,由於是旅遊淡季,小賣部也關門了。圍著小賣部轉了一圈,也沒發現廁所。小賣部後麵倒是有個小坡,而且不是麵朝長城的。我滿心歡喜地帶著熊貓去偵查實地。一轉彎,我們倆就傻眼了。這滿地的“傳單和地雷”,邊上的灌木叢還掛著無數白旗,是讓你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原來早以有成百上千的人有和我們一樣的想法了。抬頭看熊貓,熊貓憋紅的臉都快掉淚了……。就這樣熊貓邁著碎步,如穿著和服和木屐的日本女人一樣一路小跑。 我也隻好放棄拍照,跟後麵了。走了幾裏路後,走到全程快一半的地方有索道的地方有幾個小販。問一賣書的小販,周圍有沒有廁所。賣書的大姐人也很好,笑眯眯地說,從這口下去,到坡上拉囉。嗯 --- 這方案早給否決了。然後大姐說,那遠處的下索道的地方有個簡易廁所,是給開索道的工作人員用的。熊貓一聽,什麽都不管了,往那方向飛奔過去。幾分鍾後,熊貓消失在一破陋的小棚子裏。再十幾分鍾後,如卸重負的熊貓麵帶微笑出來了。熊貓先繪聲繪色地描敘這個廁所就是幾根金屬棍子架起來,棍子間就是些紙板來做牆,用手一推,整個廁所肯定就垮掉了。廁內地上坑都沒有,就平地上擺了兩厚木塊 (two cinder blocks),木板間堆起來的“金字塔”比木塊還高 (熊貓原話 poop pyramid)。 踩木塊上,得把屁股蹶高點,盡量不碰到堆起來的“金字塔”,還得盡量控製自己的“輻射”麵積。
我最喜歡給別人講的是熊貓這胖子需要兩頭騾子來托。去雲南雨崩的路上中午停一小鎮吃了頓飯,就把熊貓給整翻了,晚上就拉得天翻地覆。由於行程都訂好的,這麽老遠來了,不去雨崩村看看本媳婦不甘心。最後熊貓自己也說如果你特別想去就去吧。我也打聽好,走不動就騎騾子進去唄,不虧待他。
熊貓騎的騾子先上道,我們跟後麵。 走著走著,熊貓騎的那頭騾子就越走越慢。 當我們騎的騾子超過他時,聽到那頭可憐的騾子喘著好響的粗氣。熊貓騎的那頭騾子的主人開始大聲地嗬斥騾子,還找個樹枝打騾子的屁股。 還是沒用,那騾子越走越慢,最後幹脆站著不動 - 罷工了! 騾子的主人隻好請熊貓下來自己走一會兒,還一個勁兒地說:“你老公最少180斤,象他這麽重的人,我們一般用兩頭騾子托他的。”我真是快笑到落“馬”了,但看著熊貓一臉不解和疲倦的臉,又隻好憋到內傷。騾子的主人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熊貓太重要兩頭騾子托的。 熊貓也不知道她在說什麽。我隻好扯著嗓門給他翻譯:“人家說你太肥了,最少有 180 斤,也就是說你最少有 200 磅。一般你這樣的重量級的要兩頭騾子來托的!” 熊貓很不服氣地說:“200磅?!我出來前 176 磅,昨天晚上到現在最少拉出了5-6磅,說不定隻有 170 磅了。”看你還嘴強,騾子都被你騎罷工了!從此以後熊貓一說我又胖了什麽的,我就會反擊:“你這胖子,要兩頭騾子來托。”
屎尿屁的故事我也有。 當年考潛水證時是真正第一次下海去深潛。 大家潛水時,呼吸的氧氣比在陸地上的幹很多。所以下水前都要喝大量的水。我的教練就如實告訴大家,下水前要喝水,喝水,直到喝到你漏/ drink until you leak! 翻譯就是喝通了。剛下去我就有喝到漏的感覺了。再加在水裏,膀胱被水一壓,尿尿的頻率比陸地上高。這一下了水,大家上哪兒方便去呀?! 當然都是就地解決咯!潛水衣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暖。潛水衣都是帖身的,但你下了水後,就你的肉體和潛水衣之間會有很小的空間,然後就會保留些水。你的體溫很快就會把些少量的水加熱。然後因為潛水衣很緊,這些加熱了的水不會流走,這樣就達到保溫效果了。要保溫,男式潛水衣當然沒男式褲上那洞洞了,女式的當然更沒有。大活人不能給尿憋死不是?所以大家要方便,當然就給自己潛水衣裏多灌點”熱水”。 我下水前在等船時,15分鍾內就跑了廁所5趟。該死,那天早晨還喝了咖啡和好多水。下了水後15分鍾我就想去廁所了。嘿!我怎麽努力,嘿~~~呀~~~哈~~~地半天就是尿不出來。哈哈,原要尿尿也是要在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幹的!就這樣我忍呀忍,忍過了第一個潛水地,船沒靠岸,又把我們拉到另一個地方。第二次潛,還沒下沉時,熊貓在水裏拉長嗓門,啊~~~ 得意地做解脫狀。我怎麽努力還是做不了,氣死我了。我這泡尿就忍了3個半小時。最後船終於靠岸了,我啥都沒拿,第一個跳下船,全身滴答著水,飛奔向廁所。然後就聽見後麵傳來一陣陣狂笑。肯定是熊貓把我給出賣了!
還有個熊貓最經典的!當年我去LA簽證,正好跑LA 吃喝團混飯吃。聚會上碰到夢緒大美女,熊貓當然是一見美女特別是東方美女,話就多起來,立即和夢緒熱聊開了。 過會兒餃子出鍋了,我給他說dumplings好了,在那邊自己去拿。熊貓就如打了雞血一樣,在美女麵前表現的機會到了,他會中文!激動地高呼著:“表子,哦,表子!”(不是我不會寫那個字哈,是文學城自動給把那詞給和諧了,我們就用錯別字代替把) 往餃子的方向跑去。 我趕快糾正他:“餃子!是 jiǎo zi”他再說還是 biǎo zi,而且嗓門還更大了。後來我琢磨啊,沒教過他"表子“ 這詞啊。原來人家自行把 包子 和 餃子 組合了。 bāo + jiǎo = biǎo + zi = biǎo zi。
+ = ?
美食的誘惑
旅遊當然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倆都是上不了檔次的人,出門從來不去找高大上的館子吃。最讓我們難忘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館子的飯菜。迄今為止我們一說還口水滴答的有,香港“沾仔記”的雲吞麵。
成都一拐彎抹角才能找到的餐館的兔子肉。
新西蘭 Twizel 小鎮的熏三文魚
Bora Boar 島上 Kaina Huts 的 Mahi-Mahi on Lava Rock/火山石鯕鰍魚
當然還有兒子小時候最愛吃的海沙
去瑞士前大家都說瑞士沒什麽好吃的,但是我們居然在山裏一個號稱電都不通,點煤油燈的小旅館裏吃到我和熊貓讚口不絕的Meat Bird,好吃程度超過我們在意大利吃過的所有菜。
最高級別的米其林飯菜是在 遊走四方的魚家裏吃的那幾頓。
還有LA 寶哥的那鍋鮑魚老鴨湯!
記錄美好瞬間
很多人說,小孩子10歲前帶著出去玩是浪費,因為他們往後長大了根本不記得了。 小孩子記不得?過幾年我不讀自己寫下來的遊記,不看照片我自己都記不得。 在我看來以這樣的理由不去旅遊太可笑和不可理解了。 俺早就不指望成風光照大師了,我的相機就是做記錄,記錄每個美好和搞笑的瞬間。往後自己看著照片有美好的回憶。 我最愛的照片有。
新西蘭的 Mulluer Hut Hike
科州 Crested Butte 後麵山頂,朋友給抓拍的瞬間。我也有年輕的時候。
還有熊貓在夏威夷牽手剛學會走路的兒子。
熊貓在瑞士的木輪試著教兒子下棋,被什麽都不懂的兒子“下輸了”。 結果就這次旅行讓兒子迷上下棋。學前班的小朋友一開學就去了國際象棋課外班,三個月後熊貓還真下不過兒子了。
還有剛耍賴被狠狠教育了的正在閉門思過的蝙蝠俠。這耳朵剛好和馬特宏對應起來。
崇高理想與現實
原來我也有過崇高理想,帶兒子去窮的鄉下看看,讓他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小孩子都如他這麽幸福,想要什麽有什麽。想讓他和涼山的小朋友交朋友,學會幫助人,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2012年我還搞過個活動,給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葛真龍聯校的小朋友改善夥食。當時還正懷著兒子,打算等他長到五六歲帶他去造訪下那學校。結果沒三年學校的學生都沒了,全跟著進城打工的爸爸媽媽去其他地方上學了。大涼山人的欺詐和自我不上進也讓我徹底打消去那邊幫助人的念頭。
兒子從一生下來就開始帶著去山裏轉,讓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希望他長大不要和好多老美一樣,唯一的愛好就是坐沙發上看電視吃土豆片喝啤酒。
當我以為他是這樣的
可以和我們一樣爬雪山過草地
現實很骨感
你說小孩子多喝水,人家一直在盼21歲生日。
最後終於接受現實,兒子其實是這樣的。
帶著兩歲三個月的兒子和脆弱的熊貓去了趟雲南雨崩村,就知道遠大理想和現實有一大段距離。 偏遠的地方的衛生和住宿條件是美國的熊貓們不能駕馭的啊。為了他們的健康,我還是現實點,帶著去住 All Inclusive, 吃吃喝喝曬曬太陽,最適合我們這樣沒理想的人。
這世界太大了,漂亮的曆史悠久的地方太多了,假期和錢都太少了,想去的地方太多了。有些地方比如熊貓Bucket List 上的埃及,由於安全還是個顧慮,現在不能去。泰姬陵是他媳婦和他的胃不讓去。 向往著帶兒子去非洲看動物,可惜銀子不夠啊。還想帶兒子去Bora Bora 水上屋在客廳裏喂魚,去 Patagonia 走 hut-to-hut, 還有冰島那一間Motel每晚$400, 加拿大落基山裏九百一晚的小木屋。 這些旅行都是要砸鍋賣鐵才能去的, 等等吧。
學習
大家都說旅行也是好的學習的機會。我們也帶著兒子去意大利進行了藝術熏陶。
熏後效果。
看看誰知道這是哪位大牛的作品? (答案看最後) 這隻是複製品,是為了展現沒有修複前的樣子。現在那展廳特別有記錄片給大家解釋這畫是如何修複的。我最愛看這些了,對我來說比看打打殺殺的曆史好看多了。
親生的,兩對都是親生的。
還帶著去四川美院的藝術館熏陶過,熏出來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這麽多年要說真正學到什麽就是旅行的安全知識還有更愛護壞境了。 想想早幾年我也有跑花地裏去拍照的。我自認為是踩著石頭過去的,幾乎沒踩到花。其實怎麽可能避免不踩到任何花?
每個在花地裏拍美照的都認為自己就踩一下坐一下,不會對植被造成什麽破壞吧,也許很多人根本沒沒想過這。在我自以為自己做得不錯的時候,2016年夏天我去我最愛的科州南部的 San Juans時,順著山坡上一幹枯的小溪流的石頭走下山間小馬路幾步,就為了拍覺得花更密的地方。結果路過一輛旅遊車上的老司機把我教育了,你看看你這樣一踩破壞了生態,造成水土流失。我當時還有點不以為然,我什麽植物都沒踩啊,就是石頭和沙子。其實後來想想也是的,如果每個人都如我這樣去踩踩,很快那些鬆動的石頭和沙子會麵目全非,也許真會破壞什麽呢。
前幾天看夢緒拍的加州的野花,簡直是向往得不得了。趕快去收收看是什麽地方。結果一Google, 跳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畫麵,當然不隻有華人才這樣做。 下麵都是Google 照片,怪不得我就這樣拿來批判了。真的這樣拍照不但不好看,反而很醜陋。
這麽美的花海,隻要有幾十個人踩過,很快就會被踩出小道來。據說一路有牌子告誡大家不要踩花地裏,但是不自覺的人太多了,花海已經被踩出好多小道。Park Rangers都管不過來,我們也是管不了的。
希望我們自己愛旅遊愛大自然的先管好自己,然後把愛護環境的意識傳給朋友。美景不是隻留在自家相冊或者牆上的,美景要留給我們的後代。
這是大牛達芬奇的畫 Adoration of the Magi (1481) ,對就是畫蒙娜麗莎那大牛。現在這畫在 Florence’s Uffizi Gallery 裏。 這裏有介紹科學家們如何花了六年時間修複這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