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閑人西遊記 瓦胡島 珍珠港(3)密蘇裏號戰列艦

來源: 樂閑人 2018-05-13 15:50: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677 bytes)

  珍珠港(3)密蘇裏號戰列艦

       密蘇裏號戰列艦,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的戰列艦。戰列艦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大艦巨炮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所謂大艦巨炮主義,是當時世界海軍流行術語,大艦意即噸位大,最大的戰列艦曾達到6·9萬噸級排水量;巨炮是指艦炮的孔徑大,一般均在15英寸以上,最大的達18英寸。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列艦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當做主力艦。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航空母艦的空中優勢逐漸明顯和精確製導武器的開發,戰列艦已不再具備海戰優勢,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密蘇裏號戰列艦(英文:USS Missouri,中文:密蘇裏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排水量為5·5萬噸;主炮口徑為16英寸;設計最高速度為33節;17海裏續航力為15900海裏;火力配備為16英寸三聯裝主炮9門,雙聯裝5英寸副炮20門,四聯裝1·6英寸高射炮80門,0·8英寸高射炮60門。可見其火力強大的程度。它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創造了一係列輝煌戰績。密蘇裏戰列艦是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盡管它有著輝煌的戰績,但真正使密蘇裏號戰列艦揚名四海的是它在東京灣停泊期間,於1945年9月2號,在它的甲板上舉行了日本簽署投降書的儀式。

      從現在已經披露的資料看,日本征服世界的戰略計劃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了,1931年的9·18事件,是日本征服世界的戰略計劃實施中的重要一環。有關日美關係,維基百科這樣說【自20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帝國海軍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6年6月,日本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即日本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再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截擊並殲滅由美國本土前來增援的美軍艦艇編隊】。由此可見,偷襲珍珠港並非是山本五十六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日本征服世界長遠國策的具體實踐。

      從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到1945年8月15日天皇下詔書宣布投降,計3年8個月零8天,日本迅速走完了狂妄地對美國不宣而戰到屈辱的無條件投降的跌宕過程。究其原因,使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原因是什麽?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人研究過,發表的見解而且都很有說服力。由於這個題目太大,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我隻能把我的理解以極簡的語言表述出來:

      首先是觀念問題。在冷兵器時代,世界上出現許多小而強的民族以武力橫掃世界的情況,比如馬其頓王朝、成吉思汗、奧斯曼帝國、以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統領的滿清。這些小而強的民族打敗的都是一些富庶、強大、且領土麵積巨大的國家,這就在一些有雄才大略、且強悍狂妄的人心中形成了一種觀念:肉食者鄙,優越的生活已經軟化了他們的意誌,這是一些可以擊敗且被奴役的人。另一方麵,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有其特點,小而強的民族可以不需要組織後勤,鐵騎所到之處,就地解決後勤補給。讓士兵飽飯、縱容搶掠奸淫就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隻要他們的統領有超人的膽識,取得任何勝利都是可能的。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日漸強盛。由於內部矛盾的激化,內閣被封建武士出身的軍人控製。這些新武士和舊武士的最大區別就是:舊武士依靠貴族閥門,新武士直接依靠天皇。新武士既看不起貴族,也看不起財閥,認為社會的腐敗都是貴族和財閥的無視皇權和貪得無厭引起的。就以強化皇權為名義,把貴族和財閥撇在一邊,以天皇的名義發布《軍人敕諭》,使之成為日本軍隊的行為準則和思想信條;又以天皇的名義發布《教育敕語》,鼓吹大和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子民的使命就是無條件地服從天皇。而天皇的意誌就是這些新武士旳意誌,這個意誌的根本就是“強兵是富國的根本,增強軍備優於一切。”從此,日本走上了窮兵黷武的道路。當然,百姓、特別是下層窮人比較擁護軍人政權,因為軍隊是他們上升的渠道。這味道,有點像我們秦時的耕戰和唐時的拓邊,走這條道,能容易獲得升遷。既然沒條件讀書,從軍是一項非常不錯的選擇。

      中日甲午一戰,清王朝完敗,割地賠款。僅戰爭賠款就達2億3千萬兩,相當於日本國4年多的全國財政收入。獲得這筆意外之財,日本全國狂喜,他們用這筆錢擴軍備戰,又一舉擊敗俄國,一躍為軍事強國;同時他們還用這筆錢的一部分改善國民生活,使得軍政權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支持。

      這幫新武士用冷兵器戰爭思維打贏了兩場戰爭後,並不滿足取得的巨大成果,沒看到這兩場戰爭實在是贏得僥幸,因為對手都是行將就木的王朝,是兩個不堪一擊的泥足巨人,推一推就倒了。其將領也是不堪重用的“精英”,如北洋水師的丁汝昌鄧世昌之流。反而覺得這是他們武士道精神的榮光,野心更加膨脹,狂妄氣衝雲霄。於是就妄想吞並中國,哪知道於侵略者而言,中國就是一個泥潭,下去容易,想洗幹淨上岸就沒那麽容易了。由於侵華戰爭占去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質,特別是深入到中國的富庶之地後,戰事就不再那麽順利,但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美國人處於道德的考慮和不願看到一個強大且貪婪的日本坐大。於是就采取釜底抽薪的方法,斷絕了日本的戰略物質供給,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戰爭,打得就是石油和鋼鐵,沒這兩樣戰略物質,飛機飛不起來,坦克跑不起來,那還打什麽?這於日本國中那些頭腦膨脹的戰爭分子而言,可是一件要命的事,所以就不自量力地發動了對美國的戰爭。

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是熱兵器的戰爭,打得就是國力和策略。飽飯、縱容搶掠奸淫就可形成戰鬥力的冷兵器戰爭思維用不上,浩瀚的太平洋上居民甚少,搶掠哪個?奸淫哪個?一切都是硬碰硬。以日本的國土資源和人口,根本無法支撐這場戰爭,戰敗是必然的。

      另一方麵,天意是主導社會運行的決定性力量。這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她可以用猖狂去消滅腐敗,又能用偉人去消滅猖狂,以使社會得以良性運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動的日俄戰爭,使俄羅斯民眾認識了沙皇的腐敗與腐朽,加速了其滅亡的速度。同樣的,甲午海戰,也使中華兒女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與腐朽,結果發生了革命,將其消滅。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贏了兩場侵略戰爭,並未收斂其野心,反而變本加厲。遇上了羅斯福這樣的偉人,築成了美國的百年霸業。同樣的,徹底腐朽的民國政府,遇上了毛澤東這樣的偉人,使得百年積弱的中國威武地站立起來。

       密蘇裏戰艦上的日本簽署投降書儀式,是人類進步文明的標誌。想當年成吉思汗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時,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婦女被奸淫?北宋王朝覆滅時,除去皇室後宮妻妾外,又有多少平民女性被完顏部落霸占?那一段段用鮮血書寫的曆史,看了讓人發怵。美國人對待日本戰爭販子是寬容的,羞辱也是在高等層麵上。於基層人而言,這樣做太便宜了他們。於皇室、貴族和精英而言,這樣的寬容帶來的心理羞辱,比砍頭還要沉重。

      我真的希望大和民族不要再走軍國主義的老路。

       下麵一組照片,有的是現場照的,有的是在網絡上收集的。

參觀的人們

尼米茲上將的塑像

 

碼頭一角

三聯裝巨炮

 

在世紀之吻塑像前合影

 

以下照片均從網絡上搜集

受降儀式

 

密蘇裏戰艦的士兵參加儀式

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和軍隊登艦

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等人麵對盟軍將領。

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等人麵對盟軍將領。

大批戰艦和飛機為儀式助威

 

      離開密蘇裏號戰列艦之後,我們去了航空博物館。在一個巨大的機棚裏,展示了許多戰機,從一戰開始到現今,集合囊括了所有的戰機。古老的有雙層機翼、平直翼,現代的有後掠翼、三角翼,比較先進的有F14、F16和F18,當然,最先進的F22和F35不在其中。可能是機棚擺不下的原因,還有許多飛機就露天擺放。下麵是部分照片:

這兒居然有殲15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那架F104星式戰機。之所以感興趣是因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1965年9月20日,一架F104C侵入我國海南島上空,我海航4師10團大隊長高翔駕駛殲六型戰鬥機在距離其291米處開炮將美軍F104C擊落,美軍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被我海南民兵生擒,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在空戰中被擊落的F104;1967年1月13日,台灣的1架RF104戰術偵察機在4架F-104G戰鬥機的掩護下對福建晉江一帶實施偵察,我軍空軍第24師第70大隊先後起飛殲-6型飛機2批8架攔截。同時駐福州、漳州的航空兵部隊起飛殲-5飛機3批12架配合作戰。由於地麵指揮中心引導失誤,導致原被攔截RF104的2架殲-5與4架F-104G交戰,我僚機駕駛員胡壽根抓住戰機將台軍1架F104G擊落,台軍飛行員楊宗敬被擊斃;期間台軍對我軍發射多枚“響尾蛇”空空導彈,但由於該彈性能缺陷已被我軍掌握,所以這些導彈無一命中目標。由於此次空戰我軍是在性能和數量都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獲勝,對台軍極具羞辱性,台灣從不承認戰敗以免影響其士氣,隻認為楊宗敬是失蹤;至此,台灣省空軍戰鬥機再也不敢進入大陸上空挑釁尋戰了。

第二個原因是我看到一篇台灣飛行員的文章,這個飛行員對F104情有獨鍾,並不在意其“飛行棺材或寡婦製造機”的別稱。他說這種飛機速度極快,駕駛時感覺極好。認為它是“男人的飛機”–勁兒大,爬升快。這的確說出了F104的優點。

至於F104背上“飛行棺材或寡婦製造機”的別稱,也是名副其實。“飛行棺材”的稱號是德國人喊出來的,原因是西德山區氣流不穩,曾遇過F-104在一天內四架撞毀,西德國會群起反對軍方再使用F-104戰機。結果這些飛機全部賣給了台灣,台灣人為什麽要買呢,它便宜呀!台灣買了這些飛機後,35年中一共失事96架(包括上麵說的被解放軍打掉的一架),死亡飛行員64人,損失率38。9%。F-104當年出世,就是因為美軍在朝鮮看米格-15看紅了眼,專門設計出來的輕,小,快,簡型戰鬥機,F-86對米格-15,有爬升率不足的毛病,所以在設計F-104的時候,美軍特別注重垂直機動能力,F-104這方麵的能力的確出色。卻犧牲了飛機的盤旋性能,導致失速狀態下的F-104難以機動改出,直接與大地“親密接觸”。同時,由於飛機翅膀小且靠後,飛行員駕機飛行時,有“女巫騎著掃帚飛”的感覺。

當我看到標牌上F104的字眼後,眼睛陡然亮起來,好家夥!難得地親眼目睹了。我特別留意它的翅膀,果然又小又薄,難怪有飛行員說駕駛F04就是一個飛行員騎著一枚火箭彈。看的時候我心想,科技發達的美國怎麽就設計出這樣一款飛機呢?匪夷所思。這可能說明,研製戰鬥機,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成熟。因此,對一款沒經過空戰的飛機,不能僅憑宣傳,有時候宣傳是非常不靠譜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F104設計主要定性是高速出動攔截蘇聯載核彈的轟炸機,對機動性要求不高。但是與意大利的G91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68 bytes) () 05/13/2018 postreply 17:33: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